两个月助你大幅提高作文分
两个月内提高高考作文分数大有可能,关键是看你能否做下面三点:如何选择适合的文体
近年话题作文解放思想,不再是单一的文体,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有一部分考场作文充分体现了创造性和个性,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 五花八门 ” 值得探讨的现象。 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出来的文章 “ 四不像 ” ,议论非议论,记叙非记叙,说明这些学生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认为这是一个省力的捷径,竞相效仿,把相声、快板、三句半都搬上了考卷,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考生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不应盲目地被此迷惑;诗歌与文言文,江苏考生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之后,文言文大量出现,但很难再得高分, 2002 年山东考生 209 个字的诗歌得了满分, 2003 年江苏就有十几个考生写诗歌,但很少有及格的, 209 个字的诗歌得满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 209 个字达不到 800 字这一要求; “ 秋雨体 ” 泛滥,不少中学生喜欢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平时训练 “ 单打一 ” ,有的考生只选择擅长的文体练,有人从高一至高三就只写一种文体。高考作文要求各种文体都要练一练,各种命题形式都要练一练, “ 单打一 ” 可不保险。
因此,在 “ 文体自选 ” 的情况下,考生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首选最基础、最基本的文体,而且一定要有文体意识,写记叙文就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就要像议论文。没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易尝试所谓 “ 创新 ” 的、 “ 另类 ” 的文体。
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文体,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
1 、看看这个话题最适合写哪一种文体。或者说,这一个话题,用哪一种文体写最容易、最便当。话题作文尽管文体不限,用哪一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面对某一个具体的话题,总有某种文体写起来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而文体选择不当,写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例如, 2000 年,高考作文的话题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这个话题非常宽泛,用各种文体写都可以,但是,你只要仔细琢磨一下话题下面的 “ 提示语 ” ,你就会发现,用议论文写是最容易、最便当的。这一段 “ 提示语 ” 是这样说的: “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根据这三句话,就可以轻松地组织起一篇议论文的框架来了。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呢?
分论点( 1 ):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存在);
分论点( 2 ):因为疑问是层出不穷的(主观认识)。结论:所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篇 800 字左右的高考议论文,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并且能从哲学的角度展开论述,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而这一切,都是试题的 “ 提示语 ” 告诉你的,写起来不是很容易吗?
2 .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 文体不限 ” 就是为了让你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这时候,你一定要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3 .要考虑有没有相关的材料。各种文体对材料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题目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一样。那么,你有没有这方面的 “ 库存 ” 呢?例如,写记叙文,有没有富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有没有相关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写说明文,有没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散文,有没有相关的情感体验;写杂文,有没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幽默语言的积累,写小说,有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等。总之,一定要根据试题的特点,把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综合考虑。不要怕在这方面耽误时间,把思路理清楚了,写起来就顺手了。
高考作文材料从哪里来
现在的高考作文大都是 “ 话题作文 ” ,话题一般都比较宽泛,对材料的容受性比较强,也就是说,许多材料都是可以用来作文的。
考生可以从 6 个方面去搜集材料:
1 、到日常生活中去找材料,每一个人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经历,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最容易写出独有的个性特征。
2 、到平时积累中去找材料,从小到大,你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读了不少书,在你的记忆中,其实已经积累了不少材料。这些材料有很多是可以用来写作高考作文的。你只要读一读近几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你就会发现,其中相当多的文章就是从自己的平时积累中选材的。
3 、到语文复习中去找材料。现代文阅读、古文阅读题、句子仿写、名言名句等等。
4 、到各科课本中去找材料。课本也是一个写作的宝库,特别是政治、历史、地理课本中,有许多材料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语文课本就更不用说了,课文都是经典的范文,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开发利用的。
5 、到平时作文中去找材料。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大考、小考、模拟考,还是平时作文,把它们收集起来,到高考前一星期左右,再拿出来看一看,自己用过的材料,写起来也会熟悉一些,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6 、到眼前试卷中去找材料。即使上了考场,搜肠刮肚也找不到材料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眼前这张试卷上的材料,高考语文试卷一般都有 2 万多字,上面很可能有你用得着的材料。这几年,我在高考阅卷时,每年都能看到有聪明的考生利用试卷上的材料作文的。如 2000 年,就有考生利用试卷上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长城》,写了《长城,生命的成长》,且得了高分。 2002 年,有考生用试卷上的《知音》,写了《失去知音之后》,也得了很高的分。有时候甚至作文试题中的材料也可以为我所用。
“ 扭一扭 ” 将材料转化成作文题材
要写好高考作文,当然最好是积累大量的材料,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在储备不是很充分的情况下,就要善于把已经掌握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 高 教授教给考生一个小窍门,就是将自己掌握的材料,尽量地往话题上 “ 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
在考生所积累的材料中,有些看起来与试题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也可以转化成高考作文的题材。例如, “ 袁隆平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 这样一个素材,面对不同的题目,就可以有不同的用法。结合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来看,他能这样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其中不也包含着 “ 坚韧 ” ( 1998 年试题)吗?为什么非要和大家一样一窝蜂地去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呢?我就不能移植袁隆平的记忆( 1999 年试题)吗?在他的记忆中一定有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欢乐吧?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同一个材料,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内涵,提炼出不同的论题,这不就是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 ( 2000 年试题)吗?袁隆平为什么能这样矢志不渝,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呢?这不正是 “ 诚信 ” ( 2001 年试题)品格的体现吗?袁隆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大诚 ” 和 “ 大信 ” 呢?这里不也包含着 “ 心灵的选择 ” 吗?在别人都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他能默默耕耘在 “ 希望的田野上 ” ,这不正是 “ 心灵选择 ” ( 2002 年试题)的结果吗?袁隆平为什么能攻克这样的科学难题?与他对杂交水稻的特殊感情有关吗?从特定的角度来看,这不正是对杂交水稻的深厚感情,加深了对事物的认知( 2003 年试题)吗?他在攻克难题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挫折呢?他放大自己的痛苦( 2004 年试题)了吗?他在成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的过程中,不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坚定的目标吗?这是不是也可以说是 “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 ( 2004 年江苏试题)吗?
据《扬子晚报》报道:高考作文研究专家、江苏高考阅卷作文组负责人之一、南京 师范大学 教授高朝俊 教授分析认为, 2006 年高考作文极有可能仍是话题作文,但不论是什么类型的作文,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就不难得到较高的分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