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详解:回归生活与知识 难度略有提升
一、命题特点2014年高考的理综考试已经结束了,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对物理试题部分最深的感受就是北京高考正在坚定不移的向着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迈进——那就是为学生减负。高考这个指挥棒已然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就物理学科而言,要脱离机械化的题海训练,脱离死板的模型记忆,更注重方法的灵活运用和知识的迁移,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以日常生活和实验探究中所接触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为载体,考查学生利用学科知识以及学科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能力的提高。
二、命题难度
试题难度比去年略难,主要是在中档题部分加大了难度,增加区分度,中低档题目中基本采用的都是学生熟悉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语言,没有故意设置的障碍,没有繁难偏怪,学生可以用熟悉的思维方式思考,但是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加入了易错点,考生如果不灵活分析,只是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解题的话就会极容易出错。从题目的难易比重上看,难题部分没有超出大纲的要求,也更非偏题、怪题,没有涉及繁琐的数学计算,考查的内容基本出现在重点内容上,延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重视对物理概念的考查,考生必须是在对物理概念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调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按照题目的要求解题,这也符合北京高考的改革方向。试卷中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所占分值见下表。
三、试卷结构
试卷的整体结构保持稳定,突出考查力学和电磁学部分的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间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高考在力学和电磁学的考查比重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打破了前三年多电磁少力学的局面,力学知识占了更大的份额。这也给高一高二的老师和同学提了醒,在高三复习阶段尽量不要去找什么考查的规律,而应该是对考纲中的每个考点深刻复习,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重视考查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强化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物理思想的应用,弱化数学计算,例如选择题的18题、19题,计算题的24题。试卷题目在各模块知识中所占分值见下表
四、试题分析
选择题
第13题、14题、15题、16题还是考查的比较常规的,主要是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考生只要能够牢记关联的知识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第17题考查的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图像问题,包括图像的识别和波振图像的联系。考生要理解波动图像和振动图像的区别,通过分析图像中所包含的质点运动信息和受力信息,找到两个图像的联系。
第18题考查的是基于超失重情景的物理过程分析。考查的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本题难点是对在特殊状态下的物体做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实验题实验题考查的比较常规,与去年的实验题结构相同,只考查了一个完整的电学实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重点在图像,这也是整张试卷中为数不多的考查物理图像题目。第(3)问考查的内容仍旧来源于教材,只要考生能够掌握图像的截距及斜率的含义即可正确解题,第(5)问的考点则高于教材了,需要将常规的图像进行变式,主要考查的还是公式的熟练变换和对图像信息的识别和分析。
计算题
第22题考查的是常规的双守恒问题,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需要考生能够选择正确的研究对象,简单分析物理过程,选取恰当的初末状态,列式求解。不涉及繁琐的数学计算,没有复杂的物理过程。
第23题考查的是一道基于万有引力情景的题目,万有引力知识点在这个部分出现还是比较反常规的。这道题的陷阱应该出现在赤道上物体的受力特点,赤道上物体的万有引力不等于重力,需要考虑到向心力的效果。考生容易惯性的将黄金代换式直接代入解题,导致结果出错。
第24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部分的导棒问题,但是没有考查宏观现象中导棒在安培力作用下运动的问题,而是考查在切割过程中,导棒内部定向移动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的微观解释,其中也涉及到了电流的微观表达式。这要求考生首先要对电子受到的两个洛伦兹力有深刻的理解才能顺利解题。这道题和去年的最后一道题考查方向类似,都是对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需要用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推导,考生平时复习的时候可能只关注了定性的分析,而忽略的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推导。
最后,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祝愿2014年参加高考的学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希望现在的高一高二同学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重视教材,回归课本,脱离模型的死记硬背,避免大量题目的机械化训练,重视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重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刘晓威: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专家,8年高三教学经验,辅导的学生多人升入清华北大。学而思资深教师培训师,教材研发员。
点击下载:
相关阅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