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燕永:摆脱“为高考而作文”的窘境
□郑燕永在当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为高考而作文”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学生的文章形成了一种所谓的高考新八股文风。有鉴于此,我认为应突破那种封闭、陈旧的作文写作观念,树立新的价值观。
在一个已经可以用电脑写作的时代,写作的真正涵义不应该继续停留在它的原始字面上了,它不再是一种被称之为“摇笔杆子”的差事,而是一种个人与外部世界进行文化沟通的素质。我认为,改变高中作文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它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写作文的积极性,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作文水平。
要真正地实现这个目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还要懂得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理论;更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育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要求的作文训练。但不论在哪一年龄阶段,作文教学的内容都要立足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也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因此,要改变作文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灵感,培养兴趣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以应有的鼓励,在每一次作文中都应该找出一些优点并给予适度地表扬。受到表扬后,学生容易感到兴奋,因为他体会到了自己辛勤劳动的价值。长此下去,学生就会自然地产生对作文的兴趣。教师要在平时课堂内外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文学表达方式与发展状况,并能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断给学生参考,要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
二、正确引导,形成习惯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包括哪些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一般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有:①爱读书、多读书;②一边读一边想;③认真做读书笔记;④经常使用工具书。良好的写作习惯主要有:①勤于积累写作素材;②勤于思考,勤于动笔;③重视修改;④认真书写。其次应让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重要意义。要建立健全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好的事,不是教师一号召,学生一注意就能办到的事。必须树立长期坚持的观念,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
三、写自己的事,形式可多样
鼓励同学们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在进行作文训练时,选用新鲜材料,要求考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报纸和电视上的时事新闻,并恰当地引入作文中;应力求形式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体裁、题材的要求进行训练。不仅要有课堂作文,还要有课余作文;不仅有大作文、主作文,还应有小作文、辅作文,甚至是片断练习;不仅有命题作文,还可以有半命题作文,甚至让学生自己命题等等。在形式和体裁上不能给学生过多的约束,最好让其自由发展,并给于鼓励。当然,也不能完全抛开高考,但高考题目本身也在变,作文求变也是正常的。
四、多练习积累,注意引导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过只恃技巧就能造出好的器物来。
”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根本原因就是强为无米之炊的结果。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在于多练,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是搞好作文教学的第一关,所以使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不但要学会文章中的写作知识,如开头、结果、照应、过渡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练习写作。
这里讲的“引导”,不仅指阅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还指在写文章时要抓住思路。课文是范文里的范文、精华中的精华,通过课文讲析,同学们可以从文体特点、要求、文章格式、结构、语言和内容等方面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选用生活中的素材的,而自己又是怎样表达、怎样选用的。如此一对比,学生就会自然地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训练,作文是一种技能、一种素质,要使学生真正提高作文水平,就必须彻底根除过去那种“应试作文”,真正让学生学会写作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