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8-12 19:02:45

疑问解答:高考作文你究竟能答几分

  如今,备受瞩目的高考暂时落下帷幕,但是高考作文却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今年的高考作文难易程度如何?怎样写才能得高分?看到高考作文让我们想到了哪几种写作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未来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思考的。
  《学生文园》版近来收到一些学生写的今年高考同题作文,为了给同学们更好地指导作文,《学生文园》版邀请了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年级语文教师李志军老师来为这些作文作点评。李老师从教6年来,培育出很多优秀的学生,今年沈阳市高考文科第一名的高飞同学也是李老师的学生。
  相信,阅读今天的《学生文园》版,同学们会受益匪浅,小读者们也可以试着写写高考作文,根据李老师的点评标准衡量一下自己的作文能答几分。
  2008年辽宁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杂志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有人认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出多数青少年思想仍然很健康、很阳光。有人认为,“难以评价”就是因为不想简单地赞同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思想的多元化、个性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字数800字;不得抄袭。
  同题作文
  第五十四中学高一一班孙彤
  道德观的“言传”与“身教”
  2008年是奥运年,随着奥运会开幕的日渐临近,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单是奥运会会不会得到世界的认可(此句表述不甚通顺),还有中国人的品行也备受考验。题中的调查报告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行的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错误。
  造成青少年思想误区的原因是什么呢?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从小父母就教我们“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的口诀,可是,又有哪个家长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呢?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一面听着家长的“言传”,一面又看着家长的“身教”。在孩子幼小的头脑中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言传”所说是对的,但不代表一定要这样做,“身教”才更符合实际。
  所以,现在就应该从我们做起,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观念,不能只接受正确的“言传”,更要以身作则,发扬正确的“身教”。
  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奥运会的召开,是向国外展示自身修养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尽情地领略中国的风采吧!从竖起的拇指中传出“中国人,good!”
  同题作文
  第二十中学高一九班何佳祺
  成长的迷惑
  在政治(哲学)中,我们学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所以我们从小被灌输的都是积极的价值观。但为什么出现那么多不确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些不确定的本质又是什么呢?
  当了十年的学生,虽不能说是饱读圣贤书,也可算是百家思想略知一二。庄子教我们“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道理,高尔基培养我们“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美德,现代社会则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八荣八耻。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被打了农药的花朵,吮吸着古今智者的智慧,时刻被提醒该如何做人。
  那么,我们这些花朵所吸收的营养就没什么问题了,可那些不确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来回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小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给街边乞讨者零钱?但当你知道那些乞讨者本身就是一种谎言时,你有没有觉得很气愤?他们利用了你的善良有没有让你觉得很伤心呢?这时你怀疑了别人的价值观,同时也在思索自己从小被灌输的东西是否完美。在以后做事的过程中便可能犹豫不决。此时,就像一场巨大的暴风雨打破了温室的保护,花朵面临着一次艰难的考验。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想借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周围人对自身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长时间的与同学老师甚至是各种领域的人接触,难免会受到影响。此时,青少年们开始思索,自己到底该有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呢?这就像是暴风雨更加猛烈地打在了花朵的身上,花朵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若能坚持,便会在雨后彩虹下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那么花朵就真正长大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青少年原始价值观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应该有太大问题的,而引起这些不确定的是社会特定情况的伤害或身边特定人的影响所带来的对价值观的思索。
  进而,我们得知这种不确定的本质是思索,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迷惑中的思索,思索那些学来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思索那些学来的价值观是否能应对人生的挑战,这种思索一旦有了答案,少年们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也就冲破了成长的迷惑,成为最美丽的花朵。
  同题作文
  第三十六中学高一八班孙斯雅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诚实守信、礼貌、大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现在发扬得并不太理想。
  曾有某杂志做过一次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发现对于“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公交车上不让座”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竟有很多青少年回答难以评价。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青年人的道德观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必须纠正,必须确立正确的道德方向。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很多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的,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流失。孔融让梨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孔融谦让礼貌的品质也曾感动过我,而为何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正确的道德观念却逐渐丧失呢?
  正确的道德观是我们做事、做成事、做好事的基础。拿破仑是一代名将,他曾打过无数次的胜仗,而胜利之后的骄傲却使拿破仑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他的战争由反侵略转变为侵略。终究,他失败了。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是拿破仑错误的道德观导致的必然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拿破仑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观,是不是会有更辉煌的一页呢?
  还记不记得苏武,那个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不被遗忘的人物。苏武面对那样的困苦,却依然可以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心系祖国,不畏艰险,一身禀(凛)然的正气,终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镌刻了华丽的篇章。
  然而,现代比古代发达,比古代先进,比古代发展得更快,我们怎么可以让这些传统美德遗失呢?
  其实那些回答难以评价的年轻人也许只是对这些观念模糊,也许只是因为年轻的个性而已(语句不甚通顺)。
  但我们不是小孩子了,不能用年轻、个性来回避自己的不足。当今社会,正关注着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发扬我国的传统美德。
  面对竞争激烈的21世纪,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道德观念,才可以在国际这个大环境中屹立不倒。
  同题作文
  第二十中学高一十四班张可
  呼唤
  最近,各大媒体大力宣传起了每月一天的“让座日”。不得不承认,“让座日”这个新名词的出现着实让我吃惊。原本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要靠特定的日子来确保实现!这也让我在震惊之余,不得不产生一些反思(词语的搭配)。
  在公交车上给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让座,实在不应被如此聚焦。在我看来,让座也不能算是美德,而是起码的道德体现。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应是我们生活的基本氛围。
  可是,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对在自己身旁几乎站不稳的老人不闻不问,如此的冷漠,不禁让人们怀疑:难道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人们的道德却面临缺失的危机?问题的关键,应在于青少年。青少年是维持国家生命中最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是国家的未来,是希望。
  所以,为青少年树立起健康正确的道德观是至关重要的。缺乏社会实践使青少年很难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社会就更应给予关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温暖的家,每个人都是我们无比亲爱的亲人,要使青少年对此产生共鸣,呼唤道德刻不容缓。否则,青少年乃至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将每况愈下。到时,不敢想象是否还会出现规定“遵守交通规则日”甚至“尊敬师长日”等荒唐的无奈之举。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这冷气真是说得人心里发抖。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因爱而生的热情传承五千多年,一个充满冷气的社会,又怎能和谐发展呢?所以我们青少年,有一分热情便发一分热,这样从心底回归道德的热风总会拂遍神州大地!
  守好良心的哨岗,是青少年的当务之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私的美德,定要在我们这充满希望的一代传承并发扬光大!温暖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手挽着手共同打造的,多为别人奉献一些,自己也会收获幸福(此部分略显冗长)。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着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让我们共同发出一声振聋发聩的呼唤,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温暖的人间。
  同题作文
  抚顺市第二中学高二十六班许馨予
  少年富国路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当少年毛泽东高诵《少年富国论》时的吐气如虹,惹得多少热血当代少年心潮澎湃,诚然,青少年正是崛起的中华巨人的脊梁,少年强,则国强。
  然而,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在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的同时,道德素质却呈明显缺失之势。试问这样的青少年将来如何从父辈们的肩上接下建设祖国的重担?
  或许有人说“难以评价”是不想简单赞成或反对,恰好表现出“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的多元化;是的,思想可以多元,文化可以多元,但是道德,它是人类千百年来传承下来文明的积淀,它没有国界,不分种族,超越意识形态,绝没有多元!
  历史的星空斗转星移,惟有一颗星子耀彻千古,这颗星便是道德。孔子所言“君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也”,即是说,有才德的人,对于天下的人和事,不会主观臆断,而是完全以是否全乎义理来评判。而青少年作为历史车轮不断前进的动力,更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过马路闯红灯,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不遵守社会秩序,那么社会秩序安在?公交车上对老弱病残视而不见,青少年作为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又怎能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又怎能效力于国家,效力于人民,塑造社会和谐?
  由此视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昔有孔融七岁让梨,自是家庭教育使然,更有孟母三迁其舍而择芳邻,终成就了孟子儒家大德的美名,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位老师,对青少年品德形成,家庭教育首当其冲(注意成语使用的准确性),而孔子在中国首创私塾,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人中不乏子路、颜回、曾子这样有德之才,可见学校教育是德育素质的根本途径,而社会更应扮演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形成良好的环境,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提高道德素质。
  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以青少年为支撑,而青少年的成长以道德为支撑,或许我们与成为德才兼备的“与天不老,与国无疆”的中国青少年有不小的距离,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党和国家,社会各界,都对这条以道德为基石的富国之路,倾注着深切的目光,你和我,我们都在路上。
  李老师点评
  此文引题提出屈原式的“天问”,继之“读万卷书”吸取古今智慧,继之生活化的场景,继之得出建立在个人主体基础上的思考。行文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想起了孟子的“性善论”,想起了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值得注意政治与哲学的区别,“予人玫瑰,手有(留)余香”的本源出处。
  李老师点评
  道德观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秋雨先生认为,无法选择的是血统,必须选择的是文化。正是因为血统无法选择,也就加重了文化选择的责任。小作者在第四段发出的疑问使我们皱紧双眉,陷入沉思。
  值得注意个别的错字问题,个别语句不甚通顺问题,值得思考究竟何为个性。
  李老师点评
  阅罢此文,时代气息扑面而来,朴素的言语背后跳动的是一颗焦灼的心,第三段论述更是让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名文《我们怎样做父亲》,还是大哲学家荣格说得好:一切文化最终积淀为人格。
  值得注意开篇语句的通顺问题。
  李老师点评
  此文的鲁迅与莎士比亚语言的引用令我感动,恰当的名言引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想起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字里行间读出小作者发自心底的腾在空中的呐喊。
  值得注意开篇的词语搭配问题,第二段与第四段行文略显冗长的问题。
  好一个格鲁亚克的“在路上”,好一个德国大哲康德老人的“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好一个孔子老人家的“道德与伦理本位”,让小作者和我们一起遥想天穹中那一抹不灭的“人的文学”。
  注意成语使用的准确性,事例涉及到的历史人物的顺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疑问解答:高考作文你究竟能答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