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论据分类(3)
十四、节操1、谭嗣同从容就义:1898年6月8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谭嗣同,当时完全有机会逃走。另一位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梁启超也反复催他尽快离开,但他拒不逃走,并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慈禧发动政变之前,谭嗣同的父亲曾多次写信催他回家,以免杀身灭族之祸,但他已抱舍生取义之志,对老父的来信均付之一笑。受刑前,他面对上万围观群众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与谭嗣同一起就义的还有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等人,史称“戊戌六君子”。六位义士,个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高尚的节操,为世人所景仰。
2、齐白石的民族气节:齐白石,现代国画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尽管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敌伪的施舍,拒绝卖画给敌伪人员。为了摆脱敌伪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贴上告白:“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窃恐不祥。”后来干脆写:“白石已死。”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为世人称道。
3、苏格拉底坚守哲人的节操: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强调“美德即知识”,知识的对象即“善”。当时奴隶主统治者控告他传播异说,毒害青年,反对民主之罪,判他死刑。他从容地对法官说:“作为一位哲人,我坚持哲人的节操,如果你们提出条件,说只要我以后不再从事哲学研究,就可以放我,让我活下去,那么我的回答: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放弃我的信仰。”苏格拉底誓死坚持真理的气节,值得后世景仰。
4、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明?于谦
5、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孔子家语》
6、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7、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汉?桓宽《盐铁论》
8、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1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4.节操的例子还有:文天祥、夏明瀚、刘胡兰等。
十五、机遇
1.诸葛亮待机而出: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始出山,助刘鼎足天下。
2.拿破仑捕捉机遇:拿破仑?波拿巴,法国18世纪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可他原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尉级炮兵军官。1793年,他被被任用,参加进攻土伦的战役。正当革命军前线指挥官面对土伦坚固的防守犯难的时候,拿破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直接向特派员萨利切蒂提出了新的作战方案。在特派员苦无良策时,看拿破仑的方案很有新意,就立即任命拿破仑为攻城炮兵副指挥,并提升为少校。拿破仑抓住这个机遇,在前线精心谋划,勇敢战斗,充分显示出他的胆识和才智,最后攻克了土伦。他因此荣立战功,并被破格提升为少将旅长。终于一举成名,为他后来叱咤风云,登上权力顶峰奠定了基础。
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旧五代史?晋书》
4、小心等待,必要抓住时机。[英]弥尔顿《复乐园》
5、生活就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坐失良机。高尔基
十六、和谐
1、社会只有和谐才能保持稳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和谐是一种美。
3、人应自我和谐。
4、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
5、和谐需要诚信和合作。
6、早在战国时代,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人定胜天”的说法。长期以来,人们为人能胜天而沾沾自喜。但是,人非得征服自然不可吗?恩格斯就指出,古巴比伦文明的覆灭源于人们对两河流域自然环境的破坏,那是大自然在忍无可忍之后对人类的一次大报复。中国古代还有哲学家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这是符合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的。
十七、心理
1、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共同关注。
2、保持心理健康与人格健全,才能更好地面对社会人生。
3、不健康的心理比不健康的身体危害更大。
4、健康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5、小小芥蒂成仇恨:只因打牌被疑作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杀四名同学,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马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从小受到宠爱,学习成绩又出色,所以会有任性、自我中心等问题,但他家境贫穷,所以容易有自卑、自怜的心理特点。进入大学后城乡的巨大落差又导致了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造成了他敏感、多疑、狭隘的性格特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