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人最烦这15种高考作文,谁写谁死!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高考北京卷语文科目评卷负责人漆永祥教授说:这15种“高考体”是高考阅卷人的“死穴”,谁写谁死!
十五种“要命”的高考体
“高考体”狭义是针对高考作文的文风与弊端而言,广义指高考的各种命题类型与答题方式,其特点是无论从命题形式还是答案内容,都显现出标准化、模块化、套路化的特征,铁板一块,毫无生气。
“高考体”作文的不良文风与弊习种种,从写作方式的角度,可以分为以下15个小类:
赌咒发誓体: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以表决心显勇气;
空言泛语体: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一通看似高妙、实则空泛的废话,即使套在王安石、文天祥身上都适用;
小资美文体:用抒情的语调、无病呻吟的口吻来描述与议论;
爹死娘病体: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目前较少;
故事拼凑体:事先准备四五个励志故事,无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个故事编织成文,此类较多;
四平八稳体:一味求稳、“40分万岁”的作文;
龙头凤尾体:开头有“气势”,结尾要“升华”,中间却是段猪腹;
排山倒海体:用漂亮整齐的排比句贯串全文;
亮点闪光体:过分追求文章中有亮点,以引起阅卷者注意;
副题题记体:作文正题之下尚有副题,开篇再用鲁迅、莎士比亚等人的名句为题记,中间再用小字标题,将一篇文章割得四分五裂,近几年最为流行;
生僻艰涩体:故意用生僻字词与艰涩的语句,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往往错别字满纸;
此外,还有大家熟悉的时空穿越体、文白夹杂体、天书地咒体、符号图画体等。
这些体式并不是不能写,而是一旦程式化、模版化,就会僵硬而且毫无生趣可言。
“高考体”泛滥六大主因
社会风气影响,考生不说真话;过于讲求作文技巧,不重语文素养与基础;不讲审题立意,凑字成篇;高考压力太大,过度求稳,40分万岁;无生活体验,无真实情感;媒体煽风点火,过度渲染。
“写‘高考体’作文的考生进入大学往往会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特点,思维与学习方式容易停留在死记硬背与抄写成文的水平阶段,没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的是有思维能力的学生,不要死记硬背的‘机器人’。”漆永祥表示,课改后流行一种作文教学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但有人错误地理解为写作文不必拘泥于审题,无论什么题目都可以信马由缰地发挥——这种观点极其谬误。
高考作文出题,首先在技术上的考量是防止考生宿构,避免考生在考场上默写作文;同时考查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所以,如果抛开题目、材料与话题自由写作,高考作文不可能得高分。
高考作文取胜六大关键
高考作文虽然不是当代最好的文学作品,但至少要反映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是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这是对高考作文的最低底线。我们提倡用真诚、真心、真情和朴素雅洁的语言,来描写身边的人和事,这就是好作品。
写出好作文有六个关键点:
一是无论写什么题目与内容,要说实话、说真心话、杜绝虚假;
二是要有感而发,写真实的事情,写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不是杜撰遥远古老的“故事”;
三是一定要切合题意,不能离题万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定要在审题立意上“击中十环”;
四是尽可能写自己的日常见闻与身边故事,不是默写宿构的成文;
五是作文写作讲究“法”,但纯粹用所谓技巧则可能过犹不及,写作技巧训练到一定程度就足够了,太多技巧反而让文字失去灵魂,这时考生最需要做的就是多阅读、多积累,善于观察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细节;
六是辞藻不一定非要华美,不一定非要排比句、讲“高深”的大道理。“微能见著,小能见大”。动不动就上升到国际、民族层面,或者无肝无肺地赞美、贬损时代,或云雾缭绕不见真身,都是不可能得高分的。
提高语文素养需要长时间积累,在思考力、观察力、判断力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需要摸索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漆永祥教授说,写一手好作文与个人语文素养和修为、与语文基础知识储备是否充足、对所学知识能否真正理解与灵活应用有关,也与写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历、与对生活与社会是否有观察和识见能力、与是否热爱生活热爱父母师友等有关,同时也与一个人的性情爱好与写作方式有关。
语文答卷七宜七忌
忌潦草涂抹,宜卷面整洁;
忌满篇错字,宜减少杜绝;
忌打开天窗,宜设法补漏;
忌越多越好,宜适中稳妥;
忌下笔求情,宜实力服人;
忌侥幸心理,宜心态端正;
忌错误估分,宜理智估算。
写作是一个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钻进材料,挖空心思想如果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该怎么去处理这个问题,“下海游泳,才会知道水温水凉”,感同身受才会有不同体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