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4 06:21:51

历年高考天津卷语文复习黄金卷16:古代诗歌鉴赏

  2010年高考天津卷语文复习精品课件系列(16)
  █古代诗歌鉴赏--总论部分█
  考点阐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又有两种,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所以,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方宅”“草屋”)。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如于谦的《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2)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基本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上的艺术效果。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方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方法。
  点击下载全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年高考天津卷语文复习黄金卷16: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