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7-7-1 10:38:25

背会这些诗不仅可以气自华,连地理都能多考二

再罗列些上课会用到的古诗文,其实背会几句古诗文,会使上课增色不少的。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诗,虽然不是真的想来描写泥土,但却说出了影响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同时也说明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樵就是柴,籴就是米,贩卖柴火和稻米要在一百里和一千里之内,体现了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同时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的交通运输条件比较落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使得交通越来越向专业化、高速化和网络化发展,从而大大扩展了市场范围,也就形成了一些世界级的生产地域。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这是我们讲地球运动都会引用的一句诗。
    几首关于梅雨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绿遍西池,梅子青时。尽无端、尽日东风恶。更霏微细雨,恼人离恨,满路春泥”。梅雨天气,准静止锋。还记得蛙鸣吗?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南宋]曾几《三衢道中》。这里为什么又变成了“梅子黄时日日晴”了呢?原来是在三衢道中,位在福建,纬度偏低,梅子黄时,雨带已北上了。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这也是上课和考试常用的一句。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 ——这首诗了不得,高考题考过的。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为什么呢,因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在河流弯道处,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原来的河道处,由于不断堆积,形成新的土地,现在反而成为了住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环境对污染具有自净能力,但是当污染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之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 ——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力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和波浪作用。惊涛拍岸,就是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这也是考试或上课常用的一句诗,夜间的时候,山地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盆地内暖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所以高考题考到拉萨河谷夜雨的比重较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敕勒川》) ——每一个到内蒙去玩的人心里都早早的有了这首诗,可惜现在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景象了,很多地方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区的景象,从盆地往西看,高高的山岭雪峰遍布,“更喜岷山千里雪”。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生长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中的月份都是农历,比如胡天八月即飞雪,从阳历来说就是九月十月之时,已是秋冬之时,冬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大。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这也是常用的诗词,玉门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春风不度。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光照充足的地方,光合作用强,合成的有机质和糖分也就多,瓜果更甜。想起来前两年夏天有一次在街头的三轮车上买西瓜,我让老板娘给打开个口看看,老板娘拿刀就在西瓜黄的那一面,也就是生长的时候挨着地的那一面打口,老板一手抢过刀说:死婆娘,哪儿有从这面开口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背会这些诗不仅可以气自华,连地理都能多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