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小技巧,语序一调整,效果大不同
晚清中兴的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当年在率领湘军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很不顺利,连战连败。尤其是鄱阳湖口一役,更是惨败。急得他要投湖自尽,给皇帝的奏折中写“臣屡战屡败……”他手下的一个幕僚看到了,建议他改为“臣屡败屡战……”,就这么一调整,效果大不同,本来是向皇帝请罪的奏折,结果皇帝非但没有降罪于曾国藩,还大大地表扬了他。
为啥?
试想,如果皇帝看到“臣屡战屡败……”的时候啥心情,都不用往下看,就看到“屡战屡败”这几个字,就把奏折给摔了。“屡战屡败”简直就是个笨蛋嘛,要你何用?!可如果皇帝看到“臣屡败屡战……”的时候,又会怎么想?不用往下看,看到“屡败屡战”,就会觉得这个大臣忠心勇气可嘉,虽然打了败仗,但能不屈不挠,为国效力的决心尤其值得嘉奖。
可见,千万别小看了语序的调整,小小的语序调整,效果大不同。
再看清代的另外一个故事。某乡绅之女,某天夜里惨遭一流氓无赖的强奸侮辱,罪犯在逃跑的时候,还抢走了女子的手镯。后来,这个流氓无赖被抓,乡绅想置他于死地,但又顾忌脸面,不愿明说女儿遭到强奸之事。只是在诉状中隐晦地用“揭被勒镯”来指控。在控告之前,找讼师看诉状,讼师明言这样写完全不足以置罪犯于死地。讼师把“揭被勒镯”的顺序做了调整,改成“勒镯揭被”,结果罪犯被判了死罪。
为啥?
“揭被勒镯”这样的表达可以理解成“揭被”的目的是为了“勒镯”,只是抢劫罪,当然罪不至死。但变换成“勒镯揭被”却大不一样了,从一个抢劫罪变成了强奸罪和抢劫罪,二罪并罚,当然要处以重刑。
可见,看似小小的语序调整,在某些关键的时候则可能性命攸关。
前边两个故事说的是词序的调整,接下来说一个句序调整的故事。
唐代诗人李涉有一首诗,名字叫《题鹤林寺僧舍》,后人根据诗歌的内容,直接就把这首诗命名为《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偷得浮生半日闲”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即使很多人不知道这首诗,但这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定听过。而且,一听就让人很有感觉。尤其是在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读到这样的诗句更是心生感叹。一旦把人生看得更为通透,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烦恼,就会发觉“浮生半日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值得倍加珍惜。
传说,这首诗后来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元代的一位读书人,一次在游山的时候,也恰好遇到一座古寺。林泉之下,竹石掩映,风景秀美宜人。兴致一来,这位读书人一边吟诵着李涉的《登山》诗,一边也想学李涉进入寺庙,和庙中的得道高僧谈谈人生。但很不幸,他没有李涉那么好的运气,非但没有遇到得道的高僧,反而碰到的是一个俗不可耐,絮絮叨叨的老和尚。这老和尚怕是很久不见人了,好不容易来了个人,抓住不放,絮叨不止。读书人几次告辞,老和尚几次挽留。最后挽留不住,非要读书人写首诗赠给他。读书人奈他不得。于是,提笔写了这样一首诗。
偷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原来,他把李涉的诗的开头和结尾句子调换了一下顺序。但这个顺序一改,效果完全不同了。好不容易有“浮生半日闲”,结果全都被俗不可耐,絮絮叨叨的老和尚给毁了。“终日昏昏睡梦间”这一句放在最末,充满了对老和尚的讽刺之意。
可见,无论是词序还是句序,先说后说效果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不注意语序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就是缺乏对语言的打磨意识。本来挺不错的题材,但因为缺乏流畅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支撑,作文就显不出好来。
当然,语言的打磨,表达能力的提升是慢功夫。不过需要先建立这种意识,然后一步一步地做起来。
可以先教给同学们一个调整语序的小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把要重点强调的话放在前面说,把不重要的或者补充交代的话放在后面去说。
比如:
【甲】在同学的欢呼声中,我冲过了终点线。老师告诉我得到了满分。
【乙】“满分!”伴随着同学的欢呼声,我冲过了终点线。
这两个句子相比较,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呢?哪一个更富画面感呢?
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调整语序,打磨语言;另外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也要注意体会和欣赏别人是如何安排语序,增强表达效果的。
比如,读李白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思考一个问题。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如果不考虑诗歌的对仗押韵等问题。第一句修改为“山花开两人对酌”,和原来的“两人对酌山花开”,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呢?
欢迎阅读本篇文章的朋友在公众号中留言,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诵读诗词过程中,品味到哪些诗句在语序问题上很有嚼头。
想了解更多“通过诵读古诗词学习写作”系列的其他文章,请关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
好作文的结构安排应该是这样滴
向应试作文高手白居易学习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写作
向金昌绪学习巧妙设置叙述顺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如果把这两首诗重组,王维和高适的棺材板恐怕都要压不住了吧
向杜甫学习如何描写心理活动
向王维学习转换写作视角,让常见的写作题材变得新颖独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