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4 22:17:12

2008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上海)

一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7分)
⑴闲暇时,收藏怀古无疑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文化休闲方式。作为陶瓷收藏者,我认为陶瓷将是收藏大热门之一。陶,是人类发明火之后,偶然发现火烤猎物时,旁边那些软湿的泥土经火烧之后凝结成的硬块。以颜色区分,陶有白陶、红陶、灰陶、黑陶之分;以形式分类,陶有素陶、彩陶、釉陶、彩绘陶之区别。素陶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实用器,彩陶是母系社会后期人类最早的实用、观赏艺术品,釉陶是商朝原始瓷器的先声,战国时期最精彩的彩绘陶,是对一次性烧成的母系社会后期的彩陶一种倾情的怀恋。陶的诞生,意味着人类的文明开始在火光中发出声响,拉开序幕。陶的文明,是人类智慧起点,也是人类把一种阴气之物--"湿土",改变成阳气之物--"陶"的一种偶然创造的过程。虽然万物都有气息,唯有陶器,是最能平衡人世间阴阳之气之器物。
⑵赏陶的一种审美形式是"闻"陶。那么,"闻"陶能"闻"出什么?那是千古之謎.⑶盛水的陶壶之器型,最早源于田野上生长的葫芦,具有原野上植物生长之气息;彩陶的蛙纹,是抽象的蛙之身影,具有连绵山泉翻滚之气息;彩陶上的人头陶塑,犹如巫师的形象,具有巫术神秘演示之气息;陶罐上的刻画纹,似人物似动物,具有象形文字雏形的气息。
⑷与青铜器相比,陶器是阳气的;与瓷器相比,陶器是阴气的。与保存不当会发霉虫蛀的古书画相比,陶器是既能自然吸收阴气,又能吸纳阳气的阴阳平衡器。故居室里置放几件陶器,除了能调节人们的生存环境里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的阴阳之气之外,还能调节人们精神生活里过于阳刚或过于阴柔之气。因为再阳刚的男子,也迷恋柔美之爱;再阴柔的女子,也钟情刚毅之美。而陶器正是这种阳刚与阴柔之化身。不是吗?陶器之雏形湿土,本身就是柔软之物;湿土经火烧之后,不就变成坚硬之器?故凡经过火的炼狱,能生存下来的物,都是非凡之物:如陶、瓷、金、银、铜、铁……能与火凤凰旋舞之人,都是伟大之人。如近代史上"虎门销烟"的一代名将林则徐,在烈火中永生的红岩烈士等。他们的生命价值,都与物质形态之火、精神形态之火有关。
⑸燃烧陶器之火,其实是人类第一把文明之火、开智之火。诗人们对陶器时代怀恋之深,远远胜过对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乡村田园生活的怀想。因为在田园生活之外,尘世间的喧嚣依然在轰鸣,陶渊明们仅仅想躲避官场及世俗的人心争斗而已。而在远古的陶器时代,先民们白天去野外狩猎,当夕阳西下,狩猎归来,大家围着篝火烧烤食物,腰围树叶,手拉手起舞。马家窑文化中一件最有名的舞蹈纹彩陶盆,真实地记录着古代先民这一欢乐的场景。
⑹在陶器时代,所有的猎物共享,所有的欢乐同乐……这是比农业文明时代男耕女织更古老的生活场景,虽然生存环境险恶,时刻要与狂风暴雨、豺狼虎豹搏斗,但社会成员之间更大公无私、更纯洁、更和谐、更热情、更奔放、更具有互助的精神。这是身处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喜欢空想的文人骚客们神往的;这也是陶器时代留存下来的古老的陶器,留给我们的远古生命的密码、远古社会的气息。
⑺陶器里那种淳朴的陶性,那种粗犷的陶情,远远胜过其他那些古玩之器物。比如夏商周老三代那些青铜器,具有的帝王霸气、威严之气,远远比陶器寒冷;比如康雍乾清三代那些官窑瓷器,具有的宫廷匠气、浮华之气,远远比陶器娇脆。虽然,陶器的经济价值,在艺术品商品化社会,根本无法与老三代青铜礼器、清三代官窑瓷器比肩,但更古老、更神秘、更历史、更文化、更人性化的陶器,其本来就属于平民实用装饰之器,其与历代布衣平民的亲近感,犹如水乳交融一般,有着永远挥之不去的情愫藏匿在里面。
⑻当我们在星光闪耀的万籁俱静之时,听到陶器之超凡脱俗的声音,能遥想到远古先民在溪水旁用彩陶壶吸满水的那一刻舒展的笑容,人世间弥漫着的所有的世俗、世侩之气都瞬间消逝了,我们的心灵也像那件彩陶壶,盛满了快乐。那一时刻,我们才能算陶器真正的知己、知音……
⑼陶,本身就是一种在烈火中诞生的生命,其隐匿着的遥远古老的生命之密码,谁能全部破解呢?
(选文有删减)
1. 与第(1)段划线句"唯有陶器,是最能平衡人世间阴阳之气之器物。"相呼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作者认为"赏陶的一种审美形式是'闻'陶", 那么,"闻"陶能"闻"出什么?请分条阐述(5分)
(1)  _____; (2)   ______; (3)  _________; (4)   _________
3. 第(7)段中,作者提及夏商周青铜礼器、清三代官窑瓷器,其作用是_________。(3分)
4. 结合文意,下面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陶器之所以最能平衡人世间的阴阳之气,是因其由柔软之物"湿土"经火烧后,变成的坚硬之器,既能吸收自然阴气,又能吸收自然阳气,是阳刚与阴柔之和谐统一。
B.第(5)段中作者引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其实暗含了对陶渊明们仅仅想躲避官场及世俗人心斗争的否定。
C.在陶器时代,社会成员之间更大公无私、更纯洁、更和谐、更热情、更奔放、更具有互助的精神,所以更能引起诗人们对陶器时代深深怀恋。
D.从经济价值上看,陶器无法与青铜器瓷器比,但此其所特有的淳朴品质、粗犷精神以及与布衣平民的亲近感却是青铜器、瓷器所无法取代的。
5.中华陶器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我们为"中国陶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请你来拟写一段推荐词。(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0分)
生命的节日
⑴那个七月已经远去了。然而,它已经成为我生命的节日。
⑵一进入七月,一种赌徒的真正感觉袭击了我。我就如同一个把所有赌资都押上的赌徒,等待着开牌。那种痛苦的折磨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渴望着太阳和雨水的滋润,尤其像我这样的赌徒已经不止一次在七月输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更让我感到痛苦与恐惧的是在我所有的七月中,父亲也经历着同样的甚至更为深刻的痛苦的折磨。
⑶一年一度输赢揭晓的日子如约而来。和许多父亲一样,我的父亲一大早将我叫起来。他没有言语,只是用那种目光笼罩着我。这目光凝滞而沉重,仿佛将我置于一潭黏稠的汁液中,使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从他贴胸的衣袋里摸出十元钱来,在他递给我钱的时候,有些迟钝,手有些颤抖。而我接过那带着父亲体温与汗香的十元钱时,手颤抖得更加厉害,我努力想表现得自信一点,结果越是要表现得自信,手就越发地颤抖,像深秋里的树叶一样,以致连我的身体也抖起来。我遁逃似的离开了那双眼睛。虽然我知道那双眼睛是善良的仁慈的宽厚的,但我内心无法排除对这双眼睛的恐惧……我再也输不起了。
⑷我一步一步地走向学校,内心的恐惧正在加剧。经过村庙的时候,我不由得走来走去,跪在了那泥像前,我想没有人比我更加虔诚,没有人比我叩的头更响。
⑸第一年的七月,好容易挨到了"开牌"的日子,父亲递给我十元钱对我说,如果中了,就打十元钱的酒回来,没有中,别糟蹋钱。父亲的话总是这样直接。可因为仅仅差了两分我没有给父亲打上酒,我带着家人渴望花掉的十元钱回来了。父亲没有责备我,然而他越是不责备我,我内心的痛苦就越沉重。到了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父亲对我说再去念吧,差两分一年咋都弄够了,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哪一年不比别人多挣个三五百工分?我无法对父亲讲学习和劳动的不同。我只有努力学习。第二年七月的"开牌",我又输了十二分。当我再次把钱放在父亲面前的时候,父亲火了。父亲一辈子好强,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面,来打点种田以外的事啊。开学了,父亲说再读!父亲依然没有多余的话。可那每个字都像石头一样,把地能砸出个坑来。他亲自送我到四十余里以外的乡里上学。父亲走在我的前面,拉着驴,驮着我的铺盖。他的步履显得有些疲劳,甚至是麻木,那已经驼了的背越发弓得厉害,仿佛背负的东西越来越多了非要这样将背弓起来似的。他已经是年过花甲之人,应该是歇歇享福的年龄了。

gkfour 发表于 2016-7-4 23:55:52

⑹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忽然失去了赌的欲望,我为什么要继续赌下去呢?怎样不是活一辈子呢?我的朋友、我的同学不都输了个精光回来了吗?我鼓足勇气说,爹,算了,我不念了。父亲回过头来看看我,他的目光里不再有那种凝重,反而凶恶起来,仿佛被激怒的老虎,一甩手,鞭子狠狠地抽在我的脸上。之后便默默无言,继续走自己的路了。我的脸火辣辣地疼痛,可是我心里却踏实了,我想至少父亲对我发怒了。
⑺第三年的七月,不争气的我又输了……
⑻父亲一转身走向了山顶。夕阳将父亲的身影扯得很长。我默默地跟在父亲的身后,我想父亲会转过身来给我一烟锅、两烟锅……我渴望这样。然而,父亲没有。到了山顶,父亲又装了一锅烟,吸了一锅又一锅。我对父亲说,爹,你再给我一年时间!
⑼父亲抬起头看看没说什么,他只是抽着烟凝望着天空。
⑽开学了,父亲再次拉着毛驴驮着铺盖送我上学,一路上我们没有说一句话,可是我却听到了更多的语言无法表达的话语。父亲走在我的前面,他的背驼得愈发厉害了,让我想起门台上那棵旱了多年的弯脖榆树来。我的泪一直流到了学校。
⑾后来,我终于用那十元钱打回酒来了,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散酒,用黑缸盛着,有一斤的勺子,有半斤的勺子。因此买那种酒叫打。可是即使再廉价它也是酒啊。它代表着喜庆与欢乐,它就是节日。除过年婚娶能喝到酒外,再是很难喝到酒的。用家乡人的话说酒是有闲钱的人喝的。家乡人没有闲钱。家乡人的钱比家乡人还忙。
⑿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他拉着我的手直叫我兄弟。这让我想起他拉着我家的那头老牛叫兄弟的情景。我想我不是个好儿子,我让他跟着我受了四年的折磨,如果我第一年就考上,我的父亲或许不会醉成这个样子,更不会喊我兄弟的。
⒀从考上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奔波于尘世之中,往来于凡俗之间,忙着娶妻生子,忙着房子、儿子、票子以及多彩的人情礼仪,几乎挤不出什么闲钱来买名贵的酒。后来我终于挤出点闲钱来买了上好的酒,送回乡下。可是当父亲听说这酒一瓶就四百多元时,说酒没有贵贱,只是心情有贵贱。我点点头,父亲没有文化,更不是哲人,可是他说出的话常常让我要思考许久许久……
⒁那瓶酒至今还放在家里的枣木老柜中,因为父亲自己喝觉得没意思,拿出来招待人却又觉得太奢侈。
6. 为什么说"那个七月"是"我""生命的节日"?(2分)
7. 第(2)段中的"开牌"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1分)
8. 第⑿段"父亲醉了,把我也弄得醉意朦胧","我""醉意朦胧"的原因是什么?(2分)
9. 以下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表面上是写"我"的高考经历,实际上是写一个农民父亲为供养儿子读书而含辛茹苦的执著和坚韧。
B. 文中对人与命运的拼争所表现出来的不服输、不认命的顽强精神,给本文增添了动人心魄的亮色。
C. 父亲强烈地期盼儿子考上大学,只是为了满足其望子成龙的愿望,虽不免偏执,但可以理解。
D. 从父亲听到"我"未考取大学后的沉默到发怒前后变化中,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农民从希望到失望、再燃希望的心灵煎熬和痛楚。
10. 文中多次出现"十元钱",这"十元钱"有什么特殊含义和作用?(3分)
11. 选文在塑造"父亲"这一人物形象上独具匠心,任选角度加以赏析。(4分)
12. 选文中的"我"的成功与"父亲"是分不开的。在你成长过程中,所走的每一步,也都会得到别人的给予和馈赠: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甚至陌生人的温暖……有些经历也许会让你刻骨铭心,请描写一个让你难忘的场景。(150字左右)(5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 ________________,一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3) 把吴钩看了,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苏轼《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 ______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6) 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7) 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8) 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4.从题材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诗。(1分)
15.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美丽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人通过情绪的陡然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的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gktwo 发表于 2016-7-5 00:46:34

16. 请从两个角度赏析本诗在写景上的特点。(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5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①,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注]:①省功:免除劳役。
17. 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患之( ) (2)其行若何( )
(3)薄身厚民( ) (4)以谢于百姓(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天下皆欲其强/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B. 道在为人/为人者重
C. 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侵大国之地 D. 小国不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9.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
(2)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
20. "晏子知道"中的"知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1. 晏子治国的最高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4分)
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⑵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选自《文心雕龙》
22."盖风雅之兴"的"风雅"借指《_________》,我们曾学过其中的________.(写篇名)(2分)
23. 作者在文中一方面批评了"诸子之徒""______"的错误做法,一方面提出了"____"的正确做法。(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24. "桃李不言而成蹊"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男子树兰而不芳" 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5. 对"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何况文章,表述志向才是根本。如果说的话和志向相反,写出的文章还可信吗?
B. 何况文章,叙述理想是根本。如果语言和理想不一致,文章还有什么价值呢?
C. 何况文章,以表达中心为根本。如果叙述的语言和要表达的中心相反,文章还有征集的必要吗?
D. 何况文章,以言志抒情为根本。如果文辞和情志相反,文章怎能令人信服?
26.请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情"与"文"关系的认识。(4分)
二(70分)
27. 作文
写一封信给一年后的自己,让陌生人保管,一年后帮忙寄给自己。这种"时空游戏"正在网民间流行开来。在由许多网友经营的"时空部落"里,大家表现得就像一个"永远不知足"的孩子,啰啰嗦嗦指责自己的不足,所有人都希望一切都能变得比现在更美好。专家表示,通过自省和规划自我,现代人会变得更加健康,这种筹划人生的方式值得提倡。
或许你也有很多话想对一年或是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后的的自己说,现在,就请拿起笔给1年后的自己或是三年后的自己,亦或是五年乃至10年后的自己写封信。(在1到10年之间任选一个时间跨度)
要求:(1)必须按书信格式作文。(2)题目自拟。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要出现自己姓名等个人信息,请用**表示)

gkfive 发表于 2016-7-5 02:21:27

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7分)
1、 陶器是既能自然吸收阴气,又能吸纳阳气的阴阳平衡器。(1分)
2、 (1)更能感受陶的自然神秘气息;(2)更能体悟陶的阴阳和谐的气息;(3)更能解读出陶器身上蕴含的远古生命的密码、远古社会的气息;(4)更能品味出陶淳朴的品质、粗犷的精神。
(分条陈述,答对1点得2分,2点3分,以此类推,共5分)
3、 通过对比(1分),突出陶性的淳朴,陶情的古朴(1分),说明陶器更古老、更神秘、更历史、更文化、更人性化(1分)。
4、 B (3分)
5. 说明介绍+评价,推荐词的语言比一般说明性文字应形象生动。答案较开放。(5分)
例:陶器涌动着一股神秘气息,颜色多样,形状各异,是华夏文化最初的一道霞光。
陶器经历了泥与火的熔炼,记录着我们远古生命的密码。
陶器品质之淳朴,精神之粗犷,气息之和谐,为历代布衣平民所亲近。
当我们听到陶器之超凡脱俗的声音,人世间弥漫着的所有的世俗、世侩之气都瞬间消逝。
陶器传承着文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它的诞生不仅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20分)
6、 因为"我"在多次挫折后终于在那个七月考上了大学,使自己和父亲的心愿变成了现实(1分),改变了"我"的命运,值得庆祝(1分)。
7、高考结果的公布(1分)
8、受父亲感染,为考上大学兴奋(1分),为父亲因自己求学受苦感到愧疚(1分)。
9、C(3分)
10、特殊含义: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殷切希望,希望我能考上大学,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1分)
作用:行文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十元钱"的去留,一家人的心情起起落落,"十元钱"见证了一家人从希望到绝望再到重燃希望的过程,陪伴着"我"和父亲长达四年。(2分)
(言之成理即可)(共3分)
11、评分点:相关语句(略)(1分),描写角度(1分),分析(2分)
例:(1)肖像描写 :驼背、眼神的变化,对儿子给予厚望,为了儿子再苦再累也值得,一个一心一意为了孩子的成功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
(2)语言描写 :言语不多,没有多少文化也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却给了"我"莫大的鼓励、鞭策和人生启迪。
(3)动作描写: "打了我一巴掌",爱之深恨之切,不愿意看到儿子这样消沉,试图用极端的方式激励儿子不要放弃,要满怀信心坚持到底。
12、以描写表达方式为主,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5分)
(三)(6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2)皆若空游无所依 (3)栏杆拍遍(4)术业有专攻 (5)疏影横斜水清浅 (6)阴晴众壑殊(7)迷花倚石忽以暝 (8)执手相看泪眼
(四)(8分)
14、田园诗(1分) 15、D(2分)
16、评分点:诗句选摘(1分),写景角度(2分),具体分析(2分)
(1)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不同方面写出了秋景的声音和色彩:"胭脂色""白雪香",从视觉上写出美丽的颜,从嗅觉上写出香气,创造了美感;从听觉方面来看,"有声"与"无语"构成"反对",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这一点也可分开阐述)
(2)多种修辞格的运用:"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无语"和"立"把"数峰"写成了人,运用拟人手法。"荞麦花"不仅香,而且像"白雪",运用比喻的修辞格,把山村原野写得色彩斑斓。
(3)虚实结合:"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的"有声"是实,"无语"是虚, 这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反一正,饶有韵味。
(4)情景交融:诗人在诗的前六句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情景交融。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前句设问,写诗人在吟诗之后不知为什么忽然感到闷闷不乐;后句作答,写这原来是诗人因蓦然发现村桥原野上的树像他故乡的景物而产生了思乡之情。这样写,就使上文的景物描写有了着落,传神地反映出了作者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拓深了诗意,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
(五)(15分)
17、(1)担心,害怕(2)怎么样、如何 (3)使…少 (4)道歉,谢罪 (4分)
18、 B(2分)
19、(1)不偏袒同族之人,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3分"阿""私"被动句)
(2)靠武力去胁迫人民,靠人多势众去威逼人民。(3分 "兵甲""以"句子通顺 )
20、懂得治国的方法 (1分)
21、治国之道在于为他人打算,失策在于为自己打算。为别人着想的人地位就尊重,力量就强大。(2分)
(六)(14分)
22、诗经(1分),《伐檀》、《采薇》《蒹葭》、《硕鼠》等(1分)
23、为文而造情(1分) 为情而造文(1分)
24、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自会受到读者的青睐(2分);感情虚假的作品没有感染力(2分)
25、D(2分)
26、评分点:篇名(1分)展开分析(3分)(举一篇文章即可,适当展开,点评到位)
例:陶渊明的《饮酒》:诗人厌恶世俗官场,渴望回归自然,借田园诗展示自己的人生志趣――返璞归真,超尘脱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看到诗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因此好的作品应该以抒情述志为本,表现真实感情,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而不是片面追求词藻华丽,"情"
与"文"应该有机结合。(《项脊轩志》、《荷塘月色》、《世间最美的坟墓》等一些文质兼美的诗文,都能作为例子加以佐证)
二、作文(70分)
(1)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2)对于书信格式上的要求可适当放宽。
附:参考译文《晏子春秋?景公外傲诸侯》景公对外傲慢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好勇力,崇尚享乐并且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景公很害怕这种处境,问晏子说:"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进谗言的人不能入朝为官,不袒护同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对自己供养微薄而而对百姓供养丰厚,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能畅行无阻。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损耗小国百姓的财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地位尊崇;不用武力胁迫人民,不以人多势大去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对诸侯进行教诲,用慈爱恩惠对百姓加以恩泽,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地归附他。现在衰落世道的国君,(行为)邪恶不正而袒护同党,所以谗佞阿谀和拉帮结伙的人多起来;对自己供养丰厚,对百姓供养微薄,所以贪婪聚财之人为所欲为。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百姓的财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胁迫人民,凭人多势众威胁别人,所以天下的人都不希望他强大。给诸侯带来灾害,给百姓带来劳苦,所以仇敌攻打他(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景公说:"如此那将怎么办?"晏子回答说:"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来游说(有些版本翻成"取悦")诸侯,减轻刑罚减少徭役,来向百姓道歉,大概可以了吧?"
景公说:"好的。"于是(用)谦逊的语言、厚重财物游说(诸侯),诸侯归附,减轻刑减少徭役,百姓亲近,所以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打算),失策在在于为自己(考虑),为别人(着想)的人地位就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地位就微贱。景公为自己(打算),而小国不亲附,为别人(考虑),而诸侯都甘心被他役使。这就是在治国之道上为别人(打算),反过来也会将给自己带来好处(君主的行为在于反躬自求)①。所以晏子懂得治国的道理啊。"
说明:"而行在反己"这句话有些版本是"失在反己",翻译也有很多版本,括号内的是网上找到的(网上还有其它各种翻译,在此不一一列举),括号前是自己翻译的,请老师们自己斟酌。
《文心雕龙》从前《诗经》的作者写的诗歌,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后来的辞赋家写作辞赋,是为了创作而故意造作感情。凭什么知道他们是这样的呢?因为《诗经》的产生,是由于诗人心中蓄积了愤懑不平之气,因而吟唱出来,用以讽劝那些在上位的人,这就是为了抒发感情才创作文艺作品。后代辞赋家之流,胸中本来就没有感情郁结,却随意施展夸张文饰的手法,借此沽名钓誉,这就是为了创作才造作感情。所以为了抒发感情而写的作品,语言简练而真实;为作文而造作感情的作品,文辞繁杂且空泛失真。可是后来的作者却采用浮泛的语言,忽视真情实感,抛弃了古代《诗经》的传统,效法近世辞赋的弊病,因此表现真实感情的作品日渐稀少,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篇章却越来越多。所以有人热中于高官厚禄,却空泛地吟咏田园的隐居生活;心里老是牵挂着繁忙庸俗的政务,却空洞地描述尘吐之外的情趣。真情实感没有一点,写的跟想的恰好相反。
桃李从不自夸,人们自然会在树下踩出一条条小路,那是由于枝头有果实存在。相传男子种出的兰花不能发出幽香,那是由于他们没有细腻的感情。象草木那样微小的事物,尚且要依赖感情依靠果实,何况文章,以抒情述志为本。写的作品与自己的心志完全相反,这样的作品怎能令人信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8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