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4 22:18:17

2015—2016学年北京海淀高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是高三年级同学进入一轮复习以来的第一次全区统考。主要目的是对高三的学生进行检测,一是检测一轮复习的结果,在知识方面还是否具有什么漏洞,二是检测从9月份开学到现在高三学生是否适应了学校的复习步伐。所以说,学生在试卷上留下来的作答痕迹非常重要,对于下一步的复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一大题依然是社科类阅读,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高考改革方向隐含期中,一改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文章的惯例,选了一篇有关“经典”的文章,既能引导学生回归传统,又对当下的热点话题有所触及,选择的文本不错。

  另外,文本的字数虽然没有增加,但是没有像以前那样分成三个小段考察,而是通篇读完后统一出题,这个处理增强了对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习惯的考察。要求考生能安排好阅读的时间,在短时间内通读全文并且提炼出重点进行作答。阅读素质和习惯不好的考生,做完这么一大篇阅读后基本上是头晕脑胀,极其影响下面文言文和诗词鉴赏的作答。所以,无论是今年高考的高三学生,还是高一高二的学生,都要注重自己阅读方法的养成,要做到短时间内理清文章脉络,提炼重点信息,否则,高考的时候很容易影响答题的速度和质量。

  在文本的后面,链接了关于文学尝试的考察和修辞手法的考察,以及理解性默写,也表明语文的考察已经不再是那个着重背默的时代了,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第二大题是文言文的考察,依然是传记类的选材,然而出题方式却灵活多变,借鉴了外地新课标卷的灵活多变的考察方式。要求学生对常用的120个实词的意义,包括一词多义,都要做到能够熟练的理解和运用。把对联、修辞等基础知识的考察跟文言文的考察结合到一起,增强了文言文试题的难度和灵活性。而且出现了对特殊句式和兼词的考察,预估大部分同学会有一道或者二道选择题的失误。全对的同学的语文综合能力确实不错。

  第三道大题是诗歌鉴赏。虽然分值有所下降,但在继近体诗和宋词的考察风潮之后,出了一首还蛮长的近体诗。“木棉花”估计学生在必修一里的舒婷的《致橡树》里面偶有印象,对木棉花并不熟悉,作为一首托物言志类的诗歌,需要学生把握诗歌所描写对象的内外特征极其象征意义,也有一定的难度。

  大阅读的考察秉承北京高考一贯的散文风格。《黄河在咆哮》文本长,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后面的考题考察点细致且全面,既有对阅读细节的把握,又有对题目、主题等大方向的把握。在对经典题型考察的基础上,需要考生对文本有一定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所以高三年级的同学在备考现代文阅读的时候,在备考经典题型的同时,也要多注重对文本的阅读和把握。

  微写作仍然是三选一,第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具备极高的文学素养,对文字水平方面要求极高,估计会有不少同学弃写。选择主要集中在第二题和第三题。第三题刚好是期中考试前一周带学生练过的私家车乱停的问题,而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论述类,估计选的学生会比较多。但是论述类的微写作在阅卷时要求较高,比较难得高分。预计高分会比较容易出现在第二题和有勇气选第一题的学生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2016学年北京海淀高三期中语文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