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4 23:23:37

2010届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
  《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神领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那么《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又是指什么含义呢?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上河"二字的含义也有诸多解释。关于"上河"的含义主要有几种观点: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指"河的上游";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上坟"之意;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赶集上街"之意。
  根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根据这段文字,由西北向东南是下水,反之是上水。因此有专家学者认为"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然而,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
  1.文章引用周宝珠教授对扇子的考证,用意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证明在北宋时期扇子除拂暑驱蝇外,还有其它如题诗作画、扑卖馈赠的用处。
  B.否定孔宪易先生对"清明"解释,"清明"所绘之景并不一定是秋景。
  C.说明扇子在北宋时期,主要的用途是"便面",是一种礼貌之举。
  D.是为了佐证史树青先生关于"清明"是"政治清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不能证明"清明"是"政治清明"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北宋长期实施"偃武修文"国策,经济繁荣,国势昌盛。
  B.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极尽歌颂之能事。
  C.《清明上河图》展现出的气势和景象,能体现"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D.《清明上河图》中官衙门口的士兵和大街上跑着的猪等人与物,正体现出一种繁盛景象。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坊"是北宋时期东就城外城东郊区三坊之第一坊。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认为《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这个地方的景象。
  B.如果"清明"是"政治清明"一说成立的话,那么"清明上河图"这五个字就是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C.《清明上河图》中的"上河"也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逆水行舟"的解释是其中支持者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说法。
  D.文章引用《东京梦华录》记载,是为了证明"上河"即汴河上逆水行舟之意。
  点击下载全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届安徽省合肥168中学高三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