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五“不”二“要”
无论是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学试题,还是历次模拟试题,命题的指导思想都是: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和应用,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学生普遍反映做题容易,自我感觉良好。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并非如此。针对考生在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再加上高考在即,考生更应合理安排时间。建议考生将时间分为两部分,前期是“练”,后期是“看”。模拟考试学生存在的5个问题
(一)基础不牢
例如:市模拟Ⅱ卷中的第24题,请学生根据温度、呼吸强度、蒸腾量变化的曲线分析11月份收获的大白菜,外部叶片含钙量比内部叶片高的原因。学生基本上都能分析出外部叶片生长时温度较高,其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较强,而对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变化又是如何影响钙的吸收和运输的,不能准确表达。这实际表明学生对矿质元素吸收与运输的动力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矿质元素吸收的动力是呼吸作用,而矿质元素运输的动力是蒸腾作用。
(二)审题不细
例如:市模拟Ⅱ卷中第23题的玉米杂交实验,题目中已经限定用M和m分别表示显、隐性基因,请学生写出植株b和实验三的子代中糯玉米胚乳的基因型。有些考生则在考试中将本已分析正确的答案习惯性地用字母A或B等表示基因型,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
(三)表达不准
例如:市模拟Ⅱ卷中第25题的第(3)题,利用乳酸合成高分子材料,对于环境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只需回答:用乳酸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回归自然,从而实现碳和水的循环,利于环境保护。对此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用精练、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说到要点上。
(四)分析不透
例如:市模拟Ⅰ卷中的第7题,请学生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如下表)判断细胞生长过程中,由阶段Ⅰ过渡到阶段Ⅱ时是否吸收水分、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意到了由上表中变化的数字而表明的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当看到表中表述细胞壁厚度的数字没有变化时,则习惯性认为,细胞壁没有变化,构成它的纤维素也就没有合成,而忽略了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壁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大,这样细胞必然会合成更多的纤维素去构建细胞壁。这表明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不强
本次模拟试题未涉及实验设计题型,所以主要反映出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不强。如Ⅱ卷中第23题玉米杂交实验中,某些学生就对“测交是杂交的一种,可以产生更大、更多的变异,提高后代对环境的适应性,长期进行对植物有利”分析不出。从历年高考阅卷中也反映出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原则掌握不准,实验方法不当,原理不明,设计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