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浙江杭州十四中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一学期11月月考高三年级历史文科试卷
考试说明:
1.全卷分试卷Ⅰ、Ⅱ,满分为l0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天数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一般是在农历
A.二月 B.三月 C.四月 D.五月
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其中"乘客不分男女座"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认同,方便快捷
C.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变人们的出行状况
D.人们并没有停止对新式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3.《中国通史》记载:道光二十六年,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出现了"……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外国棉布大量输入
C.农民需求大量减少 D.自然灾害破坏严重
4.1840年以来,近代中国反映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非常丰富。其中歌颂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侵略斗争的是
A.张维屏的《三元里》 B.黄遵宪的《东沟行》
C.林则徐的《四洲志》 D.曾朴的《孽海花》
5.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点击下载全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