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指点:2012高考地理线性学习法
文综历来是知识点最为丰富的学科,对该学科的深入细化,知识面不仅涉及历史、地理、政治还涉及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如何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提升呢?高三学生面临的不仅是一门学科,而是同时备考六门考试科,因此必须提升备考效率,复习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的打破自身水平限制,才能战胜高考,赢得今后的人生的转折点。玖久高考针对高三学期第一轮和第二轮总复习,提出一套人人都可掌握的学习方法,其最基本原理是把知识系统化、简单化(把书读薄)、关联化——这也可称为联想记忆法。应用心理学和大脑记忆科学的教学模式,调动大脑多个区域参与思考记忆,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大脑的兴奋与注意力,以影像记忆、运动记忆、声音记忆来备考文科知识体系,从而打破文综学习死记硬背、囫囵吞枣,成绩不上不下的局面。不仅如此,还可达到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使知识真正成为自己受益终身的本领。
地理地图轴心线性学习备考法
以地图为工具,以十大河流、十四个高原山脉、十个代表性名胜古迹为主线,把中国地理所有知识点和考点都形象直观地归纳记忆,轻松建立并牢牢掌握历史知识系统。更融汇历史、语文知识,使文科知识备考复习简单化、直观化,轻松备战高考文科科目,从此不用死记硬背,忘记都难。
文综备考无法下手?知识点太多难以背诵?将知识点活化再生!
选择性的记忆,摒弃过滤繁杂且必定不考的知识点,只抓重点要点,对考纲要求心里有数,从容备考。常见考题客观分析,引出更细致化的小知识点学习技术,从点到面,从面到点,既抓好基础,又挖要点考点,从而快速提升成绩,备考更容易。
线性学习备考法地理科目概述:地图线索串联江海山川、地理人文
以地图为工具,以十大河流、十四个高原山脉、十个代表性名胜古迹为主线,把中国地理所有知识点和考点全部形象直观地归纳记忆,轻松建立并牢牢掌握高中地理知识系统与高考备考秘笈。
再进一步,融汇地理与文史知识,使整个文科备考复习简单化、直观化轻松备战高考文科科目,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你想忘记都难。
下面,请你准备一支笔、几张A4纸,把中学地理知识归纳为神奇的形象化知识串联。
第一讲河 流
目标:1、用十条中国主要河流熟记中国版图。
2、了解中国主要湖泊
3、了解陆地与海洋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考点
4、掌握大气对海洋及河流的作用
第一部分
一、长江,长6370公里 青、川、藏、云、重、两湖、江西、安徽、江苏、沪。
苏轼:大江东去浪涛尽……
毛泽东:方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天堑变通途……,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
三国孙皓欲从南京迁都武昌,百姓不从。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著名的长江三峡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
①瞿塘峡 8公里
②巫峡 40公里
③西陵峡70公里
二、黄河 长5464公里 青、川、甘、宁、内、陕、山、河南、山东全流完。
著名的陕晋峡谷:壶口瀑布、龙门
摇篮:100万年以前,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在黄河臂弯繁衍。
6000年前:黄河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优秀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历史:八大古都 西安、洛阳、开封、安阳在黄河水系
洛阳更称为九朝古都。从东周起,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炀)、唐(武)、后梁、后唐等。
断流原因:
全球变明暖
1972年后 植被破坏
灌溉方式
三、京杭大运河 公元前450年
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
吴王夫差欲攻打齐国时曾下令挖掘……
四、黑龙江
91条支流,原为中国内河。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使60万
平方公里沦丧。
五、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同释
六、松花江
北源为著名的嫩江,南源为第二松花江
七、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主流为西江,源于云南
八、淮河:
位于黄河长江之间。由河南桐柏山发源地,流经豫、皖(安徽)、鄂(湖北)、江
苏。自古以来,淮河-秦岭-白龙江为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
九、塔里木河
主要流量来自阿克苏河,河田河(和田玉)、叶尔羌河及孔雀河(楼兰)。中国第
一大内陆河,源头有著名的新疆喀什
十、雅鲁藏布江:
从海拔53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雪山岭发源,为世界水资源最富集的地
方。自西向青藏高原南部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第二部分
引申 : 湖泊(用图示说明)
1、洞庭湖:五大淡水湖之一,长江中游重要吞吐湖泊。湖南岳阳,2820平方公里。
2、鄱阳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中下游南岸西北,吞吐湖赣江,3583平方公里。
3、太湖:江苏无锡。2428平方公里。
4、巢湖:安徽中部,五大淡水湖之一,750平方公里,合肥南。
5、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江苏西部淮河下游,2069公里。
6、青海湖:距西宁200公里。位于青海高原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称鲜水,海。
两个子湖:1、 尕海(咸水)
2、耳海(淡水)
40条河流入,海拔3196米(湖西)最大深度:38米。
第三部分 陆地与海洋
1、地壳物质的组成:地球年龄约46亿年。
地壳是有岩石组成的,而岩石又是矿物质组成的,岩石成份分类
2、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皱褶 断层 风化作用 地质作用等
背斜 向斜
3、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海洋:平均深度为3800米,最深11000米,海水体积13.7亿立方千米。每年蒸发掉45万立方千米,90%直接返回海洋,10%由大气输送到陆地通过河流返回海洋。
世界水储量:海洋水96.53%,淡水 2.53%,湖泊咸水、地下咸水 0.94%
降水与蒸发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河水注入
平均盐度3.5% 洋流(暖流增、寒流降)
亚马逊河口160公里淡水 红海最高4.1%
4、海水运动:
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通过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释放出氧的过程。
7、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土壤中有机制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标志。
第四部分大气
2、大气的热力状况:
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及散射作用。实际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⑵ 大气的温室效应: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因为,地球比太阳表面温度低得多,所以地球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线部分,相对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
3、大气的运动:
成因,各维度获得太阳辐射能不均,造成高低维度间的差异(温度)。
第一部分高原、山脉
1、长白山脉: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发源地,是东北地区降雨量最多之地。
2、武夷山脉:唐尧时彭祖率领族人居住崇安时,洪水泛滥。祖之子彭武、彭夷率众挖
河堆山,成九曲溪,故称武夷。称奇秀甲东南。
3、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北于俄国隔江相望,8.46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奥地利或137个新加坡,林蓄积量为全国的7.8%。
4、太行山脉: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西坡和缓,东坡急陡。
5、内蒙古高原:蒙古高原的一部分,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高原。又称北部
高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全部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的广大地区。
6、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南连秦岭,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
南等省部分地区,为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7、秦岭:横亘与中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
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算邙山;中支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8、云贵高原:包括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全部,广西北部及川、鄂、湘等边境,以昆明
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黄果树瀑布)
9、阿尔泰山脉:斜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
额尔齐斯河流向西北,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10、天山山脉:横亘新疆中部1500公里,把新疆分割成塔里木1/3与准葛尔盆地。
11、阿尔金山脉:蒙语为“有柏树的山”藏北高原北缘,南北界于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东西与祁连山和昆仑山相连。
12、昆仑山脉: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长2500千米,为古老的裙皱山脉。
1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一系列高大山脉组
成的高山大本营
14、喜马拉雅山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
▼—藏语:冰雪之乡;珠穆朗玛是“雪山之神”
第二部分平原
1、 东北平原:(最大)松嫩平原(北),辽河平原(南),三江平原(东)【黑龙江、松
花江、乌苏里江】组成;黑土分布广泛,多沼泽,地势坦荡,海拔在200m以下。
2、华北平原:及黄淮海平原,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东至渤海、黄海,
组成为海河平原和黄淮平原,海拔在50m以下。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长
江三角洲组成。
成因:皆为河流泥沙冲击而成。
第三部分盆地
1、 准噶尔盆地:新疆北部、天山、阿尔泰山之间,38万平方公里。
西有阿拉山口河额尔齐斯河谷、大西洋水由此进入北疆,南缘冲积扇平原是新疆开垦的农业区。
2、塔里木盆地(新疆语:无疆之马):天山、昆仑山、帕米尔之间,东西1500公里,南北600公里1/3新疆,中部有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面积有33万平方公里,我国最大。
3、柴达木盆地(蒙语:盐泽):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环绕,海拔2600-3000m,东南部有许多咸水湖,盐沼泽,储量250亿吨,国人食用8000年。盛产石油、矿藏,人称聚宝盆。青海境内,青海湖……
3、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秦岭、云贵高原之间,海拔300-600m,温暖、多雨,土地肥沃,矿产丰富,天府之国。
第四部分
引申一: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农业的生产活动与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的两个特点: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不违农时
◆农业的投入、产出模式:
投入(光照、土壤、地形)=自然条件
(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生产资料、劳动力、科技投入
产出:①粮食、肉、禽、蛋、蔬菜等
② 工业原料:棉花、橡胶、皮毛等
2、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东亚、南亚、东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大牧场放牧业,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策。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蘋得上风带或与常年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
5、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导致集聚
6、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传统:如德国鲁尔区、新兴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美国硅谷(旧金山东南、地中海气候)
引申二:人类居住及地理环境
1、聚落的形成:
→是人类各种形状的聚居地的总称。即使人们居住、生活、休息,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城市。
2、 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准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的区位因素:
支流与干流汇合的地方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人物)集转。
1 自然资源:攀枝花——铁;大庆——石油;大同——煤。
2 交通与城市区位:
沿海、江、铁路、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因旅游兴起城市,如日照、泰安等。
3 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4、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途径
A、环境质量下降→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B、交通拥挤经济局条件差→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
C、失业人数增多→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引申三:人类活动的区域联系
1、 人类活动的区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商业
2、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铁路、公路、航道。点:港口、车站、航空港。
3、 城市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城市交通运输的重点是客运。
4、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
A、一些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一些商业街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及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5、 国际贸易和金融
6、 以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成为各现代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方式。
纽约、伦敦、苏黎是最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是主要的金融市场的金融中心。
第三讲 名胜、古迹
目的:
1、用10个代表性的名胜古迹说明地理与语文历史的联系
2、引申(一)掌握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引申(二)人口与环境
引申(三)城市地域的结构与规划
第一部分
1、楼兰:位于新疆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彭加木)、孔雀河道7km,是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通敦煌,西南到羌芜。古代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是盛极一时的西域重镇。公元3世纪迅速退出历史舞台,至今是迷。
文物:有珍贵的晋代手艺抄《战国策》及一女性木乃伊,距今3000余年,称楼兰美女。
2、敦煌:甘肃敦煌市鸣沙山东麗的崖壁上,大小石窟曲折相连,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便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石窟。公元二世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亚、西亚陆上交通的丝绸之路.
莫高窟的开凿始于公元366年,从十六国到元朝共10个朝代1500年
3、黄山:黟山,在安徽南部
传古代轩辕黄帝修炼真丹,得道升天。公元747年唐玄宗隆基敕令称黄山。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
4、武夷山:福建西北部武夷山境内,兼有黄山之奇,泰岳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保留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东有孔丘,南有朱熹,北有泰岳,南有无夷
南宋理学家,在此居住四十余年,设帐收徒,著书立说。
5、长城:历史上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现长城位于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公里,13300华里。
6、峨眉山: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亦称四大菩萨道场,位于四川省中南部,距成都160KM,游览名山中最高。
李白曰:“蜀国多名山,峨眉邈难匹”中有花中西施杜鹃花,有29个品种。
7、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太行山系的北端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因建寺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而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刘庄(东汉二弟),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外围称为台外。
8、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平方公里,是称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唐咸通四年。公元84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像与潮音洞供奉——→不肯去观音
9、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玛布日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李世民侄女),海拔3700米,999间房屋(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13层,115米,石木结构→高原圣殿。1653年顺治敕封五世达赖(白宫东大殿)。
10、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九江市南。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滨。周朝时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公元391年佛教领袖慧园建立东林寺,是我国最早的寺庙园林。它一山兼五教(明清以后)佛、道、伊、基、天有世界称600别墅(风格各异)
第二部分
引申(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发展
⑴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产生: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
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
表现: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光污染。
2、生态污染:滥发森林、自然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灌溉(盐碱化)、大量燃煤和使用消耗臭氧物质、生物生存环境破坏、大量捕猎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分布:
1、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2、限于经济、技术水平、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过去。
⑵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人口压力
2、 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3、 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先污染后治理→教训惨痛)
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公元前2500年就开始有文字记录。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一种被称为“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暂时农田”→土壤流失、生态恶化是这个高度文明在十五六世纪迅速消失的原因之一。
⑶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人类文明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崇拜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关系
2改造自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3征服自然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
4谋求人地和协调
3、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要遵循三个条件: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我国面临的生存的发展压力: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深刻的环境危机更令人担忧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1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
2开展综合利用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沼气,太阳能。
引申(二)人口与环境
⑴ 人口再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陆续出生,时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延续下去。
⑵ 人口数量与环境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零生育率=一定时期出生的人数/育龄妇女(15-49岁);死亡率不仅受社会环境因素同时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⑶ 环境人口容量→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和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也称环境承载力。
合理容量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人口规模→地区最适宜人口。很多人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我国13亿左右。
⑷ 人口素质与环境
人口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取决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数量的多少并不是主要的,人口素质的高低,往往是更重要的。
⑸ 人口迁移与环境
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长久性、长期性(迁出地迁入地)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A、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分布、土壤、矿产资源)
B、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深圳,政治因素——政治中心改变)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影响
C、 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D、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⑹ 中国人口迁移1
1954——1984 20世纪80年代
引申(三):城市地域的结构与规划
⑴ 城市的作用与形态
A、 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a、城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b、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中心;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
B、 城市的地域形态:集中式:便于集中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组团式: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力于环境保护;
条带式:放射状,可使城市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⑵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住宅区:往往占城市空间的40%——60%。又可分为:高级住宅区——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区——工业区相联系。
商业区:经济活动者繁忙;人数昼夜差别大。
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移动;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
⑶ 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A、 历史因素
B、 经济因素(土地租金)
C、 社会因素
D、 行政因素
⑷ 城市的合理规划:
城市化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的依据,以达到即合理利用城市土地,有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
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A、 要有便利的交通
B、 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污染城市的下风向水源的下游)
C、 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防护带,最小风频上风向
D、 留有发展余地
目的:用图示掌握太阳、地球、月球的基本知识;用世界地图、地球仪展开四大洋、七大洲
第一部分
太阳:主要成份是氢和氦,表面温度为6000K(光环、色球、日冕、太阳黑子)1月初近日点1.47亿㎞ 7月初远目点1.52亿㎞,平均1.496亿㎞(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摄氏温度单位是C,摄氏温度等于两热力学温度之差t=T-T。(T。=273.15K)
太阳直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无线电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30万KM/S
名词:二分二至 [西方]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中国】黄道面 赤道面(23°26′66°34′)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平均气温为15°C。(太阳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为70万km2)
地球、地球仪常用数据
公转一周360° T=36506时9分10秒→恒星年
自转一周360° T=23时56分4秒→恒星日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面向箭头看左、右)
三、时区、区时→中国跨过5个时区,北京所在区为东8区区时。
计算:知经度求时区、用经度除15°,小于15°有余数时,余数小于7.5°时取整数,大于7.5°时取整数加1。计算区时,以知区时加或减两地区时差。知东求西用减、知西求东用加。
四、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光线对当地平面的倾角),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二者结合,可定性表达某地某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
|—→冬半年取负值(秋分-春分),夏半年取正值(春分-秋分)
H=90°-|α — β |
↙ ↘
当地地理纬度 太阳直射纬度
第二部分
1、经度、纬度、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
2、从世界地图及地球仪仪熟记七大洲、四大洋、轴波罗地海——加勒比海
3、热带雨大气候等10个气候带(附图表说明)
气 候
4、 全球变暧的原因
海啸:造成是由地震引起的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厄尔尼诺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在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第三部分
引申 :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德、意、奥三国同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德、意、日轴心国→苏美强大亚非拉发展国家纷纷独立,社会主义国家增多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向的保护性、外向的竟争性。经济集团欧盟(1993、11、1)东盟(1967)加勒比共同体(1973)亚太经合组织(1989)北美自由贸易(1994)
二、综合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
基本实体→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
经济力量→工农业生产能力、交通和通讯能力、国防竟争能力
军事力量→常规军事力量、战略核力量
内政外交→政通人和,对外有手段、技巧,公平公正,互不干涉内政。
科学技术→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决定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
三、我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1、科教兴国; 2、可持续发展; 3、重视农业和农村问题;
4、坚持改革开放; 5、实行计划生育; 6、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第五讲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目的:1、熟识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带
2、资源的跨流域调配
一、中国的区域差异
1、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图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寒区、东部季风区
A:东部季风区:面积占全国陆地的4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5%
海岸线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普遍高温多雨
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分地区寒冷干噪
植被以森林为主,河流为外流河,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人口占全国的4%
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受夏季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气候干噪、植被为荒漠和部分草原、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河流短小,湖泊较多,多为咸水湖
C:青藏高原区:面积占全国陆地的25%,人口仅占1.9%,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西部为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我国的三个经济带
东部(辽、北京、冀、鲁、苏、闽、粤、桂、海南)
西部(陕甘宁、云贵川、新青西)
中部两湖(黑、吉、徽、江西)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表
3、三个经济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东部地带:1、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黄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农业基地以及我国海洋水产产区都分部在这里。
2、交通便利,拥有45%的高等院校、60%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高科技文化水平的优势。
3、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带占16%的国土面积,有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东部地带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充分发样沿海地区优势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缓解能源交通原料污染等
3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
中部:改善生态环境
1大力开展水力电力交通
2巩固新的发展农的基础
西部大开发: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资源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地区发展适宜,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
例:按照国家的宏观发展规划未来西部地区的发展重点是:
1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土地荒漠、水土流失、草土退化、森林破坏)
2 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重点(青藏铁路、三峡三期等)
3 发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
二、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为什么?)
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发展,地域差异显著、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总体上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科技发展水平较低,所以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国土整治
主要内容:
1、大江大河的治理 2、跨流域调水工程
3、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 4、海洋资源合理利用
三、水土资源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为例
水土流失的形成:
植被的破坏→长期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表土流失、肥力耗尽)
开矿(露天矿的建设(破坏原生地面、植被、造成的水土流失。)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