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15 09:44:05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5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5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1分)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2005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其内容都是围绕着"文化遗产保护"。如新疆维吾尔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澳门历史城区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圆明园防渗工程、长城上开Party、平遥城墙再次倒塌等事件。我们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唯一标志
B.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C.文化遗产可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
D.文化遗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漫画启示我们
A.漫画所折射的是已被人们抛弃的封建文化
B.传承优秀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创新
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经典文化的形式已经过时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发送短信来实现,年轻一代对"拇指文化"更是情有独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文化传播具有历史性
C.网络等现代媒体已经取代传统媒体
D.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4.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
A.人际传播                     B. 商业贸易活动
C.人口迁徙                     D. 大众传媒
5. 教育具有(    )文化的特定功能。
A. 收集、传递、改造               B. 选择、传递、创造
C. 分析、综合、扩展               D. 理解、消化、吸收
6. 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有许多已经被今天的社会所排斥。这说明
A.古代伦理道德概念是错误的
B.不同时代文化标准往往是不同的
C.文化在批判而不是在传承中得以发展
D.历史文化会随社会发展逐渐丧失其合理性
7. 随着开放的深入,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如此发展下去,带来的后果是:
A. 有利于世界文化的融合
B. 能够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 逐渐失去民族特色,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消弱民族的凝聚力
8. 开展红色旅游,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中的优良思想和作风,这属于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思想的继承
9. 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A.传统习俗       B.传统建筑    C.传统文艺       D.传统思想
10.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1.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B. 实现文化繁荣,提高人的素质
C. 促进社会制度的变革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2. 下列说法属于文化创新基本途径的是:
①社会实践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容并包、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14.《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这个现象表明文化创作
A.完全是创作者合理想象的产物         B.是对社会现实的正确反映
C.具有继承性                        D.应博采众长
15. 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段话主要表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A.源远流长       B.惟我独尊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16. 下列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①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②中华文化的传承性
③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④ 中华文化的地域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我国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也呈多样性。对于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 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性,是本民族的宝贵财富
B. 各民族文化相互独立
C. 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渐趋相同
D. 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18.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总的说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 的特点。
A. 先进性和艺术性                  B. 实用性和整体性
C. 先进性和整体性                  D. 艺术性和实用性
19.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   )
A. 语言的产生                     B. 文字的发明
C. 史书的出现                     D. 国家的形成
20. 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21. 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22. 2005年5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①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③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 2005年4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载文指出,中国青年有良好的爱国主义传统,但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热情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佳历史时期,每个爱国青年都有义务和责任珍惜、维护这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的结晶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④爱国主义是中国青年特有的精神风貌
A. 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4.发展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文化的原则是:
A.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有人说,是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和游戏抓住了孩子的心。事实上,孩子们并非天性热爱这些东西。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生活空虚,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要诱因。据此回答25-26题。
25. 由网络游戏导致的"网瘾"对青少年的种种不良影响说明:
① 网络游戏具有两重性         ② 必须坚决取缔网络游戏
③网络游戏都是腐朽文化          ④青少年必须提高自身免疫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26. 要解决未成年人迷恋网络的问题,我们应注重:
A. 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B. 限制互联网的发展
C. 杜绝不健康信息和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D. 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27.下列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C.对落后文化要坚决取缔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28. 200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风水术又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 ,把风水说成是建筑选址的"环境科学"。面对上述观点,我们应该
A.继承传统习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B.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
C.提供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
D.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
29. 电影《生死抉择》公映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对反腐倡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说明
A.先进文化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
B.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充满生机和活力
C.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30. 《"十一五"期问(2006年qolO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将从各个方面满足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规划项目在结构上注重把握通俗与学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既有一批学术前沿成果及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骨干工程,又有一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的通俗读物,尤其是面向工人、农民的知识读物。这样布局
A.说明文化生产与消费相互影响    B.说明人们已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
C.有利于强调文化产品的商业性    D.有利于实现雅俗共赏的目标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31.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以点头表示否定。行握手礼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伸出右手行礼,但印度必须用左手。许多非洲国家以啃咬来宾的右耳垂来表示热烈欢迎,甚至少数国家还有以箭毒涂在来宾的手背上来表示欢迎的礼仪。这些都说明
A.世界文化具有普遍性             B.各民族文化之间只存在着差异性
C.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D.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32.目前,40多位民俗学者建议:应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通过官方干预,复兴传统节日。这样做有利于:
A.继承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民俗
B.给现代社会的人们减少了乐趣
C.加强国民的民族认同,表达中华民族的民族情感
D.使人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33.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要彻底摒弃
B.坚持辨证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D.文化对人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不可小看
34.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B."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C.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同化的过程
D.借鉴、吸收人类一切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35.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而被称作"科学的世纪"。这表明
A.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不可分
B.世界文化在不断发展进步
C.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D.思想运动是文化变革的先导
36.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其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B.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C.使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世界文化的最前列,在世界文化中居于统帅地位
D.同化其他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37. 我们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
A.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
C. 努力抵制落后文化         D.坚决改造腐朽文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9分)
三、简答题(本题10分)
38. 毛泽东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百花齐放"指的是尊重文化的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这个特征?
四、辨析题(1 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39.背景材料:现代大众传媒以其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和广泛而密集的信息网络、高覆盖率的发射系统,使其成为社会的舆论中心、信息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现代大众传媒、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辨题:大众传媒,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低俗落后文化得以存在和传播的源泉。
五、论述题(18分)
40.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那场空前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继承和发扬。"
请回答: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意义?
(3)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高二政治试题(选修)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2.C3.C4.D5.B   6.B   7.D   8.D9.C10.B11.D   12.B   13.D   14.B   15.B   16.D   17.D   18.B19.B   20.C   21.A22.C23.C   24.B
25.B26.A27.C28.D29.C30.D
二.双项选择题
31.CD   32.AC   33.BC   34.AB   35.BC   36.AB
三.简答
百花齐放指的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分)
因为: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2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分)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2分)。只有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分)
四.辨析题
(1)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3分)
(2)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一些落后、腐朽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2分)
(3)大众传媒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是"喜"和"忧"两方面,而不只是低俗、落后文化的传播渠道,更主要的还是通过这个渠道传播了先进文化。(1分)
(4)大众传媒只是文化传播的一个渠道而已,而不是源泉。(1分)低俗、落后文化能够存在和传播的原因在于我国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带来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等,这些才是真正的源泉。(3分)
(5)片面的。(1分)
五.论述题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2分)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6分)
(3)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必须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10分)
江安中学月考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政治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