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1 15:53:47

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6

  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6
  第I卷(共6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个2分)
  1、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联系表现在(      )
  ①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的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财政收入不是
  ②国民收入来源于社会总产品,财政收入不是
  ③财政收入是国民收入的一部分
  ④财政收入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产生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国民收入的表现形式是(      )
  A、当年生产过程中被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B、当年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减去同期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当年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D、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部门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货币表现
  3、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      )
  A、它是国家权力机关征收的
  B、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C、依国家法律征收的
  D、目的在于保证国家活动的正常进行
  新修订后的税法规定:"从2007年1月起,年收入超过12万元者必须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自规定出台以来北京已陆续有不少体育、影视文艺和一些其他高收入行业的人士,在元旦放假期间主动申报个税。回答4--5题
  4、之所以要自觉申报个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社会主义税收是 (   )
  A、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D、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5、号称"亿万富婆"的中国影视明星刘晓庆因涉嫌偷税被依法逮捕。这反映了(   )
  ①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④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④
  C、④                         D、③④
  6、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3763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我国税收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加大对税收的征管力度
  B、我国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结果
  C、我国公民纳税意识增强,依法纳税的结果
  D、我国税收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型税收
  个人所得税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我国对个人工薪所得采用累进税率。据此回答7-9题。
  7、下列属于应征个人所得税的是:(   )
  ①王某抽中彩票获得一辆小汽车            ②个人存款储蓄利息
  ③本人工资薪金                            ④生产和进口小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小张的月工资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后,他每月要少缴纳(    )元
  A、60                              B、90
  C、120                               D、190
  9、2008年3月起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1600元调到2000元,大致就可以使工薪阶层的纳税面降到30%,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B.个人所得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
  C.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交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10、"有了闲钱,存银行",这也许是大多数老百姓习惯的理财观念和做法。储蓄存款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表现在:()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③可以获得利息,为居民带来收益            ④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1、我国每年用于国防及行政管理的财政支出已经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正是依靠这笔支出,使得我们能够免费获得政府提供的国防、司法、治安等公共服务。政府用于国防、司法、治安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充分反映了财政具有:()
  A.经济稳定作用                        B.资源配置作用
  C.收入分配作用                        D.经济发展作用
  12、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 ,当其它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13、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4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2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500亿元,企业利润为200亿元。该国当年创造的国民收入是
  A、5500亿元                         B、4700亿元
  C、900亿元                        D、1500亿元
  1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快速攀升时,国家通常采用的货币政策是()
  A.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吸收存款,减少贷款
  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减少存款,增加贷款
  C.控制财政支出的增长,压缩赤字规模
  D.对农产品生产实行补贴,保障消费品供给
  15、某股份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
  A.股票是有价证券,债券仅是一种债务凭证
  B.购买者与公司的实际经济关系不同
  C.股票可以买卖,债券只能到期还本付息
  D.股票收益总是大于债券收益
  16、国民收入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值的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关于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社会总产品在数量上等于国民收入
  B.国民收入在数量上小于社会总产值
  C.国民收入减去生产成本就是社会总产值
  D.社会总产值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形态,减去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余下的就是国民收入
  17、 银行被成为经济活动的"寒暑表",其含义是指: (    )
  A、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能调剂资金余缺,支援国家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B、银行能通过信贷资金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分配达到监督控制其发展的目的
  C、银行的经济活动既能反映一个单位的微观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又能反映一个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情况
  D、银行能够使大量闲置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支持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18、虽然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利率,但股市和楼市对储蓄的分流作用依然很强。从经济学上讲,居民储蓄分流的根本原因是:()
  A.投资股市和楼市,收益高,风险小
  B.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流通买卖,流通性强
  C.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储蓄存款存在贬值的风险
  D.改革开放时代,人们的理财观念不断得到更新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天灾人祸随时都可能导致人们财产的损失和生命的伤亡。据此回答19-20题:
  19、人们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是(       )
  A. 购买股票      B. 购买公司债券
  C. 社会保险      D. 购买商业保险
  20、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 商业保险的费用由个人负担,社会保险的费用则由政府负担
  ② 商业保险只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社会保险的保障项目广泛,形式多样
  ③办理商业保险是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的,办理社会保险则是由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④商业保险可以满足被保险人的需要,社会保险可以解决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政府用于教育事业的费用属于: ()
  ①扩大再生产基金 ②公共消费基金 ③个人消费基金 ④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该举措的目的是( )
  ①从宏观上调节经济活动,缓解经济过热
  ②激发单位和个人储蓄的积极性
  ③鼓励生活消费,促进商品销售
  ④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2005年10月28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2480亿元,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分别持有50%的股权。这表明改制后的中国工商银行()
  A.可以发行人民币,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B.不在具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
  C.是我国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D.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可上市发行股票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7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450亿元,比去年预算赤字减少500亿元。据此回答24~25题
  24、国家适当减少财政赤字,有利于(    )
  A.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B.扩大社会投资规模,促进生产发展
  C.保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充分利用财政资金
  D.抑制生产性投资的增长,增强个人购买力投资
  25、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实行(    )
  A.积极的财政政策               B.稳健的财政政策
  C.积极的货币政策               D.稳健的货币政策
  26、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了使财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 :(   )
  A.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
  B.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C.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D.强化税收征管,扩大征税范围
  27、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的《企业所得税法》,将原不同税率的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设定为25%。这表明 ()
  ①我国市场经济已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②.税收具有变动性的特征
  ③.国家推动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
  ④.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8、2006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施行,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产业,是因为:(    )
  A.外资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我国金融业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D.我国金融业缺乏市场竞争力
  29、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30、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常用的经济手段。一般来讲,为抑制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减少税收            ②提高存贷款利率
  ③减少财政支出          ④增加货币供应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第II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11月28日发行中国探月首飞成功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该标准创20余年历史新高。请简要回答:
  (1)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主要区别。(4分)
  (2) 材料是如何体现央行职能的?(6分)
  32、在谈及国民收入时,政府经常说要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把蛋糕切好"。
  (1)、"把蛋糕做大"是指什么?(2分)"把蛋糕切好"又是指什么?(2分)
  (2)、为什么要"把蛋糕切好"?(6分)
  (3)、分析如何"把蛋糕切好"?(6分)
  33.财政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报告明确了2008年中央财政支出重点安排和主要财税政策。报告称,要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财税政策。突出加强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及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将安排5625亿元用于"三农"支出,增加1307亿元,增长30.3%,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外,积极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实施新的耕地占用税条例,规定凡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缴纳耕地占用税,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税收和财政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14分)
  2007----2008学年度高一下政治期中考试答题卡
  选 择 题 31题 32题 33题 总分
  第I卷
  01.【A】【B】【C】【D】02.【A】【B】【C】【D】03.【A】【B】【C】【D】04.【A】【B】【C】【D】
  05.【A】【B】【C】【D】06.【A】【B】【C】【D】07.【A】【B】【C】【D】08.【A】【B】【C】【D】
  09.【A】【B】【C】【D】10.【A】【B】【C】【D】11.【A】【B】【C】【D】12.【A】【B】【C】【D】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
  17.【A】【B】【C】【D】18.【A】【B】【C】【D】19.【A】【B】【C】【D】20.【A】【B】【C】【D】
  21.【A】【B】【C】【D】22.【A】【B】【C】【D】23.【A】【B】【C】【D】24.【A】【B】【C】【D】
  25.【A】【B】【C】【D】26.【A】【B】【C】【D】27.【A】【B】【C】【D】28.【A】【B】【C】【D】
  29.【A】【B】【C】【D】30.【A】【B】【C】【D】
  第II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参考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C B B C B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C A B D C C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A B C A B B C
  二:非选择题:
  31、(1)性质不同: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是我国"银行的银行"(1分);商业银行是企业法人,是金融企业。(1分)职能不同: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1分);商业银行以经营工商为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各商业银行各自职能又有不同(1分)。
  (2)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探月首飞成功金银纪念币,并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的职能(3分);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具有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职能(3分)。
  32、(1)增加国民收入(2');正确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
  (2)因为积累和消费既相互一致,又有不一致的一面。(2分)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如果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造成消费萎缩,或消费的增长赶不上生产的增长,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的实现受阻。相反,消费部分过多,对生产成果分光吃尽净,生产发展没有后劲,最终也不利于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积累和消费不可偏废其一。(2')
  (3)A、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2')
  B、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2')
  C、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2')
  33、(1)税收是调节经济的杠杆。实行新的耕地占用税,可以调节农村经济,有利于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4分)
  (2)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①有利于调节农村资源配置;(2分)
  ②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2分)
  ③可以提高高农民生活水平;(2分)
  ④可以促进农促科技、教育等事业的发展;(2分)
  ⑤有利于农村的稳定。(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