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1 15:53:47

高一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7

  
  高一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7
  第Ⅰ卷(选择题 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54分)
  1、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等进行改造。这200多亿元属于国民收入中的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部分             B、社会物资储备部分
  C、公共消费部分                     D、用于行政管理部分
  2、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从根本上说
  A、要恰当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
  B、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
  C、应该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
  D、必须克服过高积累和过低积累两种错误倾向
  3、2006年7月31日,《天津日报》报道:2006年上半年天津海关共立案侦察走私犯罪案件12起、案值3.38亿元、涉嫌偷逃税款2129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这一事实说明,税收具有:
  ①强制性 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④指令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06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2007年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运用双"稳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通货膨胀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D、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5、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取消农业税,但同时又要求要采取措施,确保税收总额的增加。这体现税收的作用是
  A、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手段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
  2005年7月1日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向东三省下发的《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确定的回溯时间。该《规定》对东北税收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6、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
  A、生产活动总的增值额      B、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企业和个人
  C、营业额                         D、企业经营效益
  7、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将原先不予抵扣的新增的用于生产的固定资产缴纳的增值税予以抵扣,可以促进企业加快改造,提档升级。表明税收是
  A、实施经济监管的重要手段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8、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已经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发挥其在调节收入、遏制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是属于
  ①经济手段②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法律手段   ④行政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9、从实践的意义来看,财政收入支出平衡,通常是指
  ①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③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④某些年份收大于支,某些年份支大于收,总体相抵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前几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形成财政赤字。我国中央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是
  A、通过中央银行增发等量的货币    B、向外国银行贷款
  C、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            D、发行各种短期、中长期国债
  11、财政支出是国家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的分配与再分配,财政收入只能源自于
  A、社会总产品中的补偿基金部分       B、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
  C、社会总产品中的个人消费基金部分   D、社会总产品中的扩大再生产部分
  1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6年初我国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上调2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执行9.5%的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说明
  ①国家为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的过快增长②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③这样做能够优化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 ④ 政府可以直接配置资源,化解风险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3、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的目的是
  A、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B、减轻其它银行机构的业务负担
  C、发挥银行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系统
  D、取得更多的银行利润,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
  某银行某年向企业贷款5000万人民币,平均年利率是13%,在这一年中共存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是9%,银行共支付职员工资、奖金等40万元,其他开支130万元。据此回答下列14--15题。
  14、银行的上述行为所办理的业务有
  ①存款业务    ② 贷款业务   ③结算业务      ④兑换业务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这一银行的利润是
  A、360万元    B、120万元    C、170万元   D、80万元
  16、国务院决定对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这
  ①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②将会带来银行的私有化    ③有利于获得更多的银行利润   ④能更好地管理货币流通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截止到2006年10月末,全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5.8万亿元。据此回答17--18题。
  17、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①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迅速发展   ②经济发展使人民收入不断增多   ③存款越多获得的利息就越多   ④国家对居民储蓄存款采取鼓励和保护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居民储蓄存款增加有利于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③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④抑制通货紧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债券、商业保险、股票三者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个人投资方式   ②都能获得一定收益   ③都可充当自由资金   ④都为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06年10月1日至3日,全国纳入检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39.34万人次,同比增长17.45%。这表明
  A、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让位于劳务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的重要性降低
  D、我国居民的享受性消费进一步发展
  2006年,房市、车市、油市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国家将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据此回答21--22题。
  21、房市、车市、油市成为百姓消费的热点,从消费内容看,这些消费属于
  A、物质生活消费             B、精神文化消费
  C、劳务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22、决定居民消费从低级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            B、财政收入状况
  C、经济发展水平            D、通货膨胀水平
  23、在一份《平常外出旅游时有没有看到不文明的中国游客的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选择了"几乎随处可见",选择"偶尔会看到"的占了17%,只有极少的游人选择了"几乎没有"和"极少看到"。这说明
  A、游客作为旅游商品的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B、在旅游中,文明与否是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国家应该尊重
  C、中国游客都没有环保意识
  D、旅游消费就是为了享受
  2006年11月22日,国家环保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此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预算单位实行,2008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据此回答24--25题。
  24、财政在这里发挥的作用是
  A、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B、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
  C、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巩固国家政权
  25、政府绿色采购,优先购买对环境友好的环境标志产品,将鼓励企业生产可回收、低污染、节省资源的产品。这表明
  A、消费在一定条件下能决定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方式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近年来,一些地方餐饮娱乐场所采用"口头告知"或"公开亮出标牌"等形式,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或向自带酒水的消费者收取"开瓶费",有的还将消费者自带的酒水等从餐桌上强行撤下。据此回答26--27题。
  26、商家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或向自带酒水的消费者收取"开瓶费"行为,违背了
  A、自愿的市场交易原则          B、平等的市场交易原则
  C、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          D、诚实信用的市场交易原则
  27、商家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A、人格受尊重的权利和监督权   B、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C、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D、公平交易权和求偿权
  高一政治试卷
  第Ⅱ卷
  二、材料分析题。(共四个题,46分)
  28、 2006年1--6月,某市地方财政收入130多亿元,其中税收120亿元,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为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为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10%。目前,该市的教育、医疗卫生的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
  材料中是如何体现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的?(10分)
  29、某中学一李姓同学利用暑假随一旅游公司外出旅游,在一公园内溺水身亡,该公园门票含保险费1.5元,保值5万元。事后,该同学家人获公园寄来的5万元,而旅游公司却于事后才给该同学补办保险,要求保险公司作相应赔偿。保险公司依法对事故核定后,拒绝赔偿,后由法院裁决旅游公司独家承担22万元的赔偿费。
  (1)旅游公司对保险公司的行为违背了市场交易的什么原则?(2分)
  (2)商业保险在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起何作用?(5分)
  30、材料1:"十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资金达到11300多亿元,年均递增17%。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
  材料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结合上面材料,说明财政、税收和银行是如何调节农村经济发展的?(12分)
  31、2006年11月15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报告。报告显示,城市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待转变。由于农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农村市场对低价食品有着较大的需求,购买渠道主要是自由集市和小卖部。加之农村执法力量薄弱,市场监管不到位,农民购买食品既不查验相关证照,又不索要发票,致使一些"三无"食品流向农村市场。
  (1)结合材料,运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农民应该如何应对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
  (9分)
  (2)从国家的角度说明应该如何应对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8分)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共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54分)
  1--5ACACC   6--`10ABBDD      11--15   BCAAB
  16--20AABAD    21--25    ACABC   26--27   AC
  28、①2006年1--6月,该市的纳税人缴纳税款120亿元,体现了我国税收取之于民;该市财政对教育医疗卫生的投入20多亿元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体现了我国税收用之于民的性质。(4分)②2006年1--6月,该市税收收入120亿元,占财政收入130亿元的90%以上,体现了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3分) ③税收通过财政支出投入到教育、卫生事业等,有利于该市社会进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3分)
  29、(1)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实信用原则。(2分)
  (2)商业保险是把社会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的一项措施。为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商业保险的作用会更加明显。(5分)
  30、①财政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国家对财政支出数量和方向的控制来调节。目前国家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的支出负担;通过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来发展农村经济(4分)②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家通过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管来调节。目前国家主要通过减免农业税等方法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4分) ③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并利用贷与不贷、贷多贷少、利率升降等手段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控。目前国家通过降低利率,对农民贷款实施优惠等政策来促进农业的发展(4分)
  31、(1)农民: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消费素质,改变落后的消费观念,由传统的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过渡、向绿色消费过渡。(3分)②努力增加家庭收入,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改变落后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3分)③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维权意识,消费时索要必要的票据,权利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维护。(3分)
  (2)国家:①努力发展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解决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2分)②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为。(2分)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村消费者的质量意识、维权意识,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2分)④培育绿色市场,加强对上市食品的安全监管,实行市场退出机制。(2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政治下册期中测试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