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1 16:01:46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5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5
  历    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处在清王朝的统治之下,危机四伏
  B.中国实行闭关政策,断绝对外贸易
  C.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并占有广大的殖民地
  2.下列关于自然经济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②维持广大人民最基本的生活水平
  ③一度抵制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④其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据此回答3~13题
  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在(    )
  A.中国资源被掠夺B.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封建制度衰落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4."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 "的规定为英国取得的权利不包括
  (    )
  A.公使进驻北京      B.军舰自由出入沿海通商口岸
  C.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5.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主要矛盾有两对   B.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C.决定了中国革命任务的双重性 D.中外民族矛盾自始自终占主导地位
  6."合众国人民在中国各港口,因财产涉讼,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若合众国人民在中
  国与别国贸易之人因事争论者,应听两造查照各本国所立条约办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
  问。"以上规定应出自   (    )
  A.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B.中英《天津条约》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7.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兼有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项内容的不包括 (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中英《北京条约》 D.中英《天津条约》
  8."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
  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
  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这段材料形象地描绘了美国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的表现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难以抵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公开与外国侵略者勾结
  B.大量战争赔款使清政府财政困难
  C.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D.鸦片贸易合法化
  10.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    ) A.中国妨碍了日本侵略朝鲜的计划
  B.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为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贪欲和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
  D.为了实施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1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进行的旅顺大屠杀发生在(    )    A.平壤战役中 B.威海卫战役中 C.辽东战役中 D.黄海战役中
  12.下列对《马关条约》中有关"设厂"的规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预示外国对华侵略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B.从此,外商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
  C.此项权益为欧美列强共享
  D.直接加强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压迫
  外商企业开始在中国出现是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3.《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中国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都进行了探索和抗争,据此回答14~25题
  14.太平天国爆发的背景不包括   (    )
  A.阶级矛盾的激化                     B.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D.自然灾害严重
  15.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 D.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1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地主文人张德坚描述:天国诸王间"往之倚为心腹股肱者,今乃彼此睽隔,猜忌日生",这突出反映了   (    )
  A.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B.领导者进取心逐渐减退
  C.封建腐朽思想日益增长   D.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17.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方案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 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精神   D.都带有无法实现的空想色彩
  18.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畬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             ②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③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继《海国图志》之后出现的介绍世界知识的重要书籍有(    )
  ①《各国律例》   ②《康輶纪行》 ③《四洲志》 ④《瀛环志略》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0.《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土地要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洪仁玕已经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B.《天朝田亩制度》已经在农村得到实施
  C.《资政新篇》不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产物
  D.处于衰落时期的太平天国已经无地可分
  21.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分歧实质是   (    )
  A.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方式 B.如何镇压人民革命
  C.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D.对西方科技的态度
  22.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标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打开了窗口
  D.一定程度上"分洋商之利"
  23.下列观点中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则亡。
  D.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24.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叙述,较为全面准确的是(    )
  A.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糅合到一起
  B.以中国传统思想为主,溶入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C.以救亡图存为口号,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以尊孔为名,宣传维新变革理论为实
  25.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农民朴素的爱国热情B.容易使人们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C.表现了清醒理智的对外交往思想 D.反映了中华民族危亡的现实
  近代前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部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据此回答26~30题
  26.下列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受到外商企业的刺激而产生B.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
  C.是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成果 D.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27.下列企业与上海发昌机器厂性质相同的是(    )
  A.安庆军械所B.江南制造总局
  C.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D.汉阳铁厂
  28.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兼有革命和妥协的两面性特点D.最初来源于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
  29.以下对中国早期无产阶级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早于民族资产阶级而诞生B.民族灾难和悲惨境遇使其具有强烈斗争精神
  C.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 D.以罢工为手段,不断进行自发斗争
  30.关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过程
  C.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D.改变了中国社会阶级力量的构成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观察,总督关于禁烟之语,不过官样文章而已,毫无积极禁止鸦片贸易之意,因为政府允许以纵容私运鸦片为发财之机会。
  --引自《1811年东印度公司航务委员会报告》
  材料二苏州之南濠、湖广之汉口近来各种货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前,某货物越万金交易者,而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物,则一言以蔽之:鸦片烟而已。
  --引自林则徐《湖广奏稿》卷五
  材料三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1823-1831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十四年岁漏银二千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至三千万两之多……若再至数年,银价愈贵,奏销(国家开支)如何能办,税课如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
  材料四近者各省市肆银价愈贵,钱价愈贱①,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钱易银②,其亏者咸以为苦。(注释:①清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在19世纪初是白银一两兑铜钱1000文左右,至鸦片战争前夕,则为白银一两兑铜钱1650文。②清朝制度,民间必须以白银交纳税款。而农民出售农产品通常直接收入的只是铜钱。)
  材料五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均引自黄爵滋的奏疏
  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殖民者进行的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罪恶目的为什么能够得逞?
  (3)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试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32.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欲!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新式企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根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力役又多需索。必官督商办,各有责成……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早期维新派如郑观应等人呼吁由"民间自立公司","不使官吏得掣其肘",要求兴修铁路,开矿,纺织,制造等近代企业一律准许民间兴办,并"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以官场体统。"
  ──《中国政治思想史》
  结合材料回答
  (1)简述早期维新派的"体、用"观,与洋务派"体、用"观相比有何区别。
  (2)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时,郑观应提出了哪些主张?材料中"官"与"商"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33.与《南京条约》相比,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34.百日维新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些是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你怎样看待
  其实际效果?
  参考答案
  1、B(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但不是完全断绝。)
  2、D   3、B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半封建"是指
  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和文
  化的内涵。)
  4、A(此项规定是片面最惠国待遇,选项中只有"公使进驻北京"直接出自中英《天津条约》。)
  5、D   6、C从"由本国领事等官讯明办理"可知这是指领事裁判权,"合众国人民"可知
  这是指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7、D    8、B   9、C   10、C
  11、C12、B13、C14、B(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在太平天国兴起后。)
  15、B16、D17、(B两者的主张互为相反,前者主张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维持一种理想
  化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保护私有财产。)
  18、D19、D20、C
  21、A22、A23、B (AD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观点,C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
  24、D25、C(义和团具有盲目排外的色彩,不能正确区分西方侵略和近代文明.)
  26、B(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走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7、C(其他三项都是洋务企业,只有C项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8、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之一。)
  29、C(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
  30、B("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产生是加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过程,促进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31、(1)危害: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活动,造成商业萧条;白银大量外流,危害清政府财政;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危害广大人民健康。
  (2)原因:清朝官员贪污受贿,纵容鸦片走私。
  (3)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材料观点没有看出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它更迫切、更疯狂地向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掠夺地,也没有看到禁烟运动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是正义性的民族自卫。
  32、(1)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是"体",各种技术设备是"用"。早期维新派认为在一种社会制度下,"体"和"用"是统一的。而洋务派认为"体"和"用"是可以分离的,中国传统的思想理论是"体",西方技术思想是"用"。
  (2)主张:"官督商办";准许民办;企业按价值规律严格管理,追求利润。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主义的矛盾。
  原因:因为"商" 已不是旧式商人,而是投资近代企业的实业家。
  33、(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开始破坏中国领土主权;《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2)《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人民负担和财政危机,使得列强通过贷款借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3)《南京条约》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外国势力侵入中国沿海;《马关条约》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4)《南京条约》规定协定关税,便利外国商品输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外国资本输出,严重危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4、(1)有利于资本主义: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设立机构保护工商业发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倡导西学,兴办新式学校,改革教育制度,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
  (2)触动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取消闲散重选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废除八股取士。
  (3)新政内容没有涉及到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政治体制;由于顽固势力的抵制,变法法令大多成了一纸空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