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网 发表于 2016-7-22 19:30:22

名师支招高考:语文七类题型各有注意要点

  今天已经进入今年高考的最后两周倒计时,对高三学子来说,已经到了临考冲刺的阶段。如何利用这段温书假的时间巩固知识,做最后的冲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应对今年新高考出现的选做题,在考试中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本报特邀来自福州一中、福州三中、福建师大附中等校各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高三老师和教研员,为即将走进考场的高考学子们归纳高考冲刺备考策略和临考技巧。
  语文
  薛章辉 福建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原语文教研组长,福州市高中语文中心组顾问
  考场策略 七类题型各有注意要点
  拿到试卷后,不妨先花几分钟浏览试题,看清题目要求,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通常来说,一道题的分值是多少,答题也相应安排多少时间。考场上要注意以下几类题型:
  1.古诗文默写题:谨防写错别字,否则不得分。这是四选三的考题,不要全部作答。
  2.文言文阅读题:抓住中心与考题要求,不必拘泥于与考题无关的疑难句子。翻译时要注意补足主语、宾语等省略成分,译好文中关键词语,留意词类活用与通假字的问题。
  3.诗歌鉴赏题:注意作者的流派以及题目所给的注解,注解中往往包含答题信息。答题时注意诗歌基调、内容主旨、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炼字”(即诗眼)。
  4.文学名著题:客观题主要是排错题,答题时注意两个常见的错(人物、事件),可能还有时间错。二选一的简答题要挑选最有把握的解答,答案字数在100字左右,注意展开内容,不要因字数不够而被扣分。
  5.现代文阅读题:关键是读懂题目,注意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对于社科类文章,答题时先进行对应阅读,看选项和文本是否一致,有没有前后矛盾、概念转移、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简答题一定要根据文本中心来作答,即使是探究性的题目,也不能漫无边际地回答。
  文学类(散文、小说)和实用类(新闻、人物传记)文章的阅读关键在于理解文本的中心、文句的含义,细心阅读上下文、前后句的意思。二选一的试题,其难度和区分度是一样的,因此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一道题作答。
  6.语言类、探究性试题:考生在谈看法时切忌模棱两可,标准的行文应该是:“我赞成……理由是……”
  7.作文:首先要拟定文体,文体不清可能直接进入三类卷。写作时,要注意议论文的事例要典型精要,散文要有中心思想,夹叙夹议,所引用的材料要新颖。整篇文章要内容饱满、段落分明、条理清晰,切忌不分段或者是三段论。同时要尽量避免错别字,不出现与作文无关的内容,保持卷面整洁,写作前先打腹稿,不即兴涂改。文章字数要符合要求,否则作文成绩相当于降一个档次。对于作文题,考生可先拿50分基础分,再夺20分发展分。
  复习建议 关心热点,积累素材
  温书假期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查缺补漏,背诵等送分题不能丢分。文言实词部分,要把一词多义重新复习一遍。临考阶段,要静下心来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多看时评、短小的美文和有哲理的文章,积累写作素材,多做些作文切入点的训练。

gkone 发表于 2016-7-22 20:39:30


  数学
  郑新发福州教育学院
  考场策略 先易后难、合理取舍
  先用一点时间把试卷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对试卷各题的难易程度有个全面初步的了解,然后集中大量时间用于审题、解答,最后留下一小段时间用于检验、复查。这样就会避免出现前松后紧、虎头蛇尾的现象。
  刚进入考场,记忆、思维未达到最佳状态,可以先做容易的题目,不仅有利于顺利拿到基本分,还会给自己增添信心、稳定情绪,使智力活动恢复正常,从而使自己的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先从难题入手,往往会出现思维“卡壳”现象,“开局不利”的感觉会加剧情绪冲动,还白白挤掉做容易题的时间。遇到生题要从容、镇静、不急躁,要对自己有信心,“我感到生疏的,别人也会感到生疏”。见到熟题也不可掉以轻心,粗枝大叶,不假思索,以免铸成大错。考试结束前,如果还有一道难题做不出来,而已做好的题又需要检查,这时应大胆舍弃这道题,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先检查已做好的题,保证答题正确,减少失误。
  复习建议 六步骤安排温书迎考
  1.回归基础,查漏补缺。梳理知识点,在脑中形成网络,把课本再看一遍,熟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住一些基本定理、公式等。把以前做错的题分类整理,分析出错的原因,提高做题的正确率,积累做题惯性,增强做题的信心。
  2.重温重点,强化主干。最后阶段的复习应收缩到教材上,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重点等,一章一章回忆,生疏处及时重点补习,已熟练掌握的可“一带而过”。同时再看一遍自己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重温重要公式、定理等。通过“收缩复习”、“强化记忆”,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以便在考试中根据主干线索迅速回忆。可把每门课学过的知识点画成一张网络图,在脑中过一遍,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3.关注真题,分析技巧。考生可重点关注历年真题,对真题中做错的题目要提高警惕,不留死角。但做题不是目的,解题技巧最重要。多年的考试结果表明,高考最终竞争的不是难题,而是中低档题的得分率,特别是今年考试难度定在0.6左右,所以最后几天考生尤其要熟悉这些题目的解题技巧和得分点。
  4.限时训练,提高效率。在做题训练时,不妨用限时的方法来提高效率,如规定自己40分钟内完成10道填空题和4道选择题,这样容易使思想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解题,相应的书写速度、运算速度、画图速度都会加快。除了模拟训练之外,考生应注重研究一些常规问题,如函数、三角、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几个重点版块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减少失误,不犯低级错误,高考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
  5.加强模拟,感受考场。最后阶段考生要根据高考的时间程序表,安排几次模拟练习(不必每日),提前感受考场感觉。考生应选择没有做过的近年真题或权威模拟试题,严格控制时间,答题时也要像真正高考一样,认真完成,假设可能遇到的问题,训练自己的心理承受力,提前释放压力,模拟结束后为自己打分,总结错漏得失。
  6.克服误区,学会复习。现阶段不适宜再做新题和难题,不要搞题海战术。有人主张高考前几天不做题目,这是不对的,只有保持演练才能使考生在真正高考时不感到手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师支招高考:语文七类题型各有注意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