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问答]高中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高中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一言以蔽之,必须掌握一种适应自己的自学方法。因为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个体需求。因此,他们只有在自学过程中才能不断革新自己和完善自己,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高中生朋友谱写了一支充满激情的“学习三步曲”,助其“乘风破浪”。第一步:网罗万物,吸取精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由此可见,让学生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
语文知识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书本知识;一类是现实生活知识。书本知识又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知识,象我们学过的《语言的演变》《过秦论》等课文;二是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的知识、经验,象我们学过的《劝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等课文;三是关于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象我们学过的《逍遥游》《人生的境界》等课文。作为学生,我们能不热爱祖国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吗?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更应当全面地积累和掌握如此丰富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好为自己经后闯天下、建功立业“铸好剑、磨好枪”。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呢?散文大家秦牧的话给了我们十分精准的提示,他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装时常收集的人民语言。”我们联系实际,可作如下操练:
首先,必须要以课本为主线,对书本知识实行“拿来主义”,掌握其中经典的、科学的、实用的、新颖的部分。
其次,要从听中搜集:听老师讲故事、心得,听长者讲新闻、野史,听同学讲新奇发现,然后自己将其中有价值的统统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
再次,要积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绣写出其中有意义的精彩片段。
最后,要常识记、默写和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内容,以此化为“心中物”,方能在经后的写作中“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通过以上练习,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最基本层级的语文能力——识记能力。
第二步:问中求学,学中发展
刻意的将知识更多地贮藏于脑中,容易使人变成书呆子,翻开历史,此等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不使人变成书呆子呢?最根本的方法是给头脑中的知识赋予“生命”。可如何才能使脑中的知识变“活”呢?最强有力的武器便是最常用的学习方式——阅读理解。此处不同的是:学生针对于自己默写出来的知识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探索式阅读。这里的探索式阅读是指,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自行理解并掌握阅读材料中重要的语句的含义,自行分析综合阅读材料的文体特点,自行鉴赏评价阅读材料的文学价值的一种阅读方法。它的表现形式是学生针对自己默写出的阅读材料设计问题,并且问题越多越好,但要求题型各异,质量要高,问得要精,并作答。学生只能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自己读书,自己感觉、观察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语文教学也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育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针对这种特殊的阅读训练,操作时有以下几点要求:
⒈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设计看成是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
主线;又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⒉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学习质量。让学生摸索并掌握阅读理解题型的规律和解答的思路方法。
⒊提倡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抒发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
⒋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亲属关系。要学生在阅读中知章法,领悟文字的运用规律,形成理解技能。如果再把这些规律拿到学生的写作中去加以实践,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⒌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问:标题的好处有哪些,能不能换一个开头,这个句子有何深义,哪一句话隐含了中心,这个人物形象值得赞美的有哪些方面,作者的思想哪些值得借鉴和批判,这篇文章对现实生活有哪些指导意义等等。如此质疑问难,明确阅读训练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个性,而且还是教会学生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这种特殊的阅读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三步:学以致用,推陈出新
针对前面的材料,围绕阅读而展开写作。真可谓“操斧伐柯,取则不远”。以先辈的妙文作榜样,就地取法,创作起来岂不容易?创作时可以写材料作文,也可写话题作文。其他方面不作硬性要求,尽量给学生创造出更多自由写作的空间,但学生必须要在感性的材料中提炼出理性的东西来,即把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抒发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发表的独立见解具体化、形象化、客观化、哲理化和现代化,从而体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反映现实生活。
在写作时,重在“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即注意继承与发扬的辩证关系)。学生可以运用材料的观点、结构、写作方法等,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借鉴吸收和运用,把积累在自己的脑中的“死物”,化为“活物”,成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不断的写作实践中,学生就能掌握具体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技巧,增强自己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在识记阅读过程中学会写作”。
这不仅是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自主性学习的方法,还是一套备战高考的新策略。它既可使学生增强自己的积累、筛选、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又能使学生能够增长大量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表达与应用能力,还能使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高中生朋友若能掌握并灵活运用这套学习方法,学习何惧?高考何惧?人生何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