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鲁山山行》诗歌鉴赏
[考前]
全科辅导
高考资讯 语 数 外 政 史 地 生 化 物 作文 模拟试题 真题
[考中]
高考热门专业
志愿填报
高考饮食
高考心理
新东方名师辅导
[考后]
招生简章+计划
院校选择
高考查分+录取
2013高考答案
大学排名 汇总
梅尧臣宋五言律诗:《鲁山山行》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开,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参考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野情:喜爱山野之情。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梅尧臣宋五言律诗:《鲁山山行》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