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二)》诗歌鉴赏
[考前]
全科辅导
高考资讯 语 数 外 政 史 地 生 化 物 作文 模拟试题 真题
[考中]
高考热门专业
志愿填报
高考饮食
高考心理
新东方名师辅导
[考后]
招生简章+计划
院校选择
高考查分+录取
2013高考答案
大学排名 汇总
杜甫唐七言古诗:《秋雨叹(三首其二)》原文: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辩,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绸,想许宁论两相直。
《秋雨叹(三首其二)》参考注释:
①阑风伏雨:连绵不断的风雨。
②浊泾清渭:泾水本来是清的,却变成了浊的;渭水本来是浊的,却变成了清的。这里形容秋雨之大,使泾水渭水清浊难辨。
③禾头生耳:因阴雨连绵,禾头长出新芽,蜷曲像耳朵一样。田父〔田父(fǔ)〕老农。
④无消息:无人说话。。
⑤衾(chóu):丝绸被子。
⑥相许宁论两相直:成交谁管是否等值呢?相许,成交。宁论,不论,不管。直,同值。这两句是说城中米贵。
杜甫唐七言古诗:《秋雨叹(三首其二)》赏析:
这组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秋天,这是第二首,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奸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杜甫写这三首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寓有讽谏之意,表现出很强的忧患意识,堪称史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