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3 09:22:10

2011年高一物理复习:寒假必须做的四件事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物理组孙鹏
  高一物理特点:
  高中物理的特点就是高一学习完几乎所有的方法,但是知识量比较小.所以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物理组建议高一的学习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物理方法的学习.例如,微元法,等效法,补偿法,矢量法,图像法等.尤其是v-t图方法,高考必考,非常重要!对于知识,一定要精,要掌握透彻.虽然高一只学力学,但是力学是后面的电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等的基础.
  高一的力学知识在高考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正是因为力学部分最容易出考察能力的题目.

  (1)趋势变化:
  a)力学和电磁学比例最大
  b)力学比重上升,电磁学比例下降
  c)知识块比重09年~10年基本稳定
  (2)变化的原因:
  a)新课标的要求的体现:力学的特点是概念基础性强,容易体现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电磁学要求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个不是新课标的重心.
  b)北京高考稳中求变,整体从"旧大纲"到"新课标"过度顺畅
  (3)针对群体: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对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缺乏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把握.头脑中没有足够清晰地整个物理的框架.因此寒假的复习和预习至关重要.
  (4)学习建议:
  a)针对性的把学习的重心放在预习必修二过程中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复习必修一时候对物理思想方法的训练
  b)避免训练过多综合性过强的题目,打击自信而且事倍功半.
  高考中高一涉及内容详表:



年份


题号


分值


分类


考试内容(知识块)


考点(具体细节)


方法(选填)




2010


16


6


力学


万有引力


天体密度






2010


17


6


力学


机械波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


不夹波




2010


20


6


力学


数据分析


图像法中横纵坐标


数据分析




2010


22


16


力学


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






2010


24


20


力学


碰撞


动能传递系数


数学归纳




2009


15


6


力学


机械波


机械波和电磁波的比较


类比法




2009


17


6


力学


机械波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


不夹波




2009


18


6


力学


运动学


斜面上摩擦问题






2009


22


16


力学


万有引力


第一宇宙速度






2009


24


20


力学


碰撞


动能传递系数


数学归纳




2008


15


6


力学


力学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


估算




2008


16


6


力学


机械波


波长波速






2008


17


6


力学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






2008


24


20


力学


碰撞


力学综合






2007


15


6


力学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公式






2007


18


6


力学


运动学


速度


估算




2007


19


6


力学


机械振动


单摆





  高一物理寒假必须做的四件事:
  1.复习必修一抓住受力分析.
  第一个学期学习的受力分析和矢量方法,是基础,在后续学习的能量,动量,电场,电磁感应等90%的内容都会用到.因此,必须利用好高一寒假复习好这部分内容.现在花费两成的精力去复习,会达到将来八成精力所能达到的效果.那么建议做好:第一,分析一下期末考试的卷子.现在高一的学生,普遍反映,知识是会的,但是考试时候马虎了.然而,"马虎"根本不算什么理由!"马虎"就是掌握不透彻的虚伪表达!第二,一定要结合这个学期的错题本.大部分的同学都是同一个问题,反复的错!原因就是没有充分的重视对于错题本的复习!第三,重视教材.教材上面的小字部分,思考题,都是教育专家精心设计的体现新课标高考的内容.很多同学对这部分东西重视不足,才导致了成绩的相对落后.
  2.预习必修二,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高一第二个学期学习的能量的知识和方法,将会贯穿电场,电磁感应等内容的学习.高考最难的两个专题:2009年,2010年连续考了两年压轴题的碰撞问题和传统高考最难点带电粒子运动问题,都是以这部分内容为基础的.这部分内容难度也是高一之最难,和第一学期内容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预习.
  预习必修二的关键是:
  第一,按照教材示例,推导公式:比如从牛顿定律到动能定理,从开普勒定律到万有引力.这些东西只有自己亲自推导才能知道公式背后的逻辑关系,才能从容应对高考中的探究能力题(一般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和计算题的第2个和第3个).
  第二,模仿例题,规范求解.高考对于解题过程的书写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必修二中的动能定理在解题中的书写就有要求:外力做功必须放在等号的左边,动能变化必须放在等号的右边.在2010年高考中,很多优秀的同学就是因为物理的书写规范问题,导致实际得分比估分低30分之多.
  以一道东城模拟题的标准答案说明作为示例:

  3.抓住机会,备战力学竞赛:
  春季5月份,有北京市物理学会主办的力学竞赛.学有余力的同学们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的准备一下这个比赛.这个比赛可以说是高中同学第一次接触到大规模的竞赛,是绝好的准备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练兵机会.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物理能力的竞赛和活动,比如:翱翔计划,小小科学家等.学而思就有不少学员,从高一开始参加一些类似的科研活动.例如今年高一的侯同学就参与了中科院物理所的一个科研项目,刚刚接触科研的他已经表现出了高昂的士气.他觉得,参加这种活动充分满足了他对于物理研究的兴趣,而且对他的课内的学习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高一开始规划:自主招生之路
  相比竞赛保送,自主招生影响范围更大,对多数同学来说更为现实.现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流名校都参与到自主招生的大军中来.然而,自主招生的准备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以物理为例,自主招生几乎必考杠杆原理,浮力,热学等北京考考纲范围以外的东西.这些"超纲内容",以及紧张的高三复习时间,导致了很多今年高三同学没有因为自主招生而获益.
  这些同学的教训就是,第一,自主招生高一高二一定要早准备,参加一些力学竞赛,应用物理竞赛,学科联赛,小小科学家,翱翔计划等等的竞赛和课外活动,否则连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都得不到!第二,适当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内容".不要过早就把自己局限在北京高考考纲的狭小范围以内.像杠杆,惯性力,转动惯量等等知识,多了解一下没有坏处.
  所以,在自主招生规模逐渐扩大的今天,要想在2年多以后,能进入梦想的大学,就需要在高一开始规划,走上自主招生之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高一物理复习:寒假必须做的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