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3 09:42:57

感人至深:代课教师坚守乡村27年 月薪曾仅30元(图)








  


  王正龙经常护送学生上学放学
  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兴文县的仙峰山上有一所全县条件最差的村小——高山好村村小。严重缺水、设施简陋……学生步行上学大都需要两小时,学校长期留不住老师,在编教师哭着甩手下山另谋职业,只有一位代课教师坚持在这代课长达27年,平凡而感人,他的名字叫王正龙。
  据了解,王正龙老师每年只领10个月工资,而且月工资从1982年的30元,到2007年也仅有460元。
  这是一句很普通但时常唠叨的“教育信仰”:“乡亲们信任我教他们的子孙后代,我跟他们承诺过永远不会离开村小,永远让孩子们在村里有书读,有老师教!”这句承诺已经“拴”了王正龙大半生。8日、9日,记者赶赴高山好村村小采访。
  

gkthree 发表于 2016-7-23 10:46:02








  垫付学费上千元
  有一段尘封的往事,王正龙很少对人提起。三岁的儿子因在家无人照看,滚落到粪坑身亡,从学校赶回家的王正龙仰天痛哭。第二天,王正龙葬好儿子后又赶回学校。推开三年级教室的门,班里鸦雀无声,孩子们知道王老师家出事了。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王老师,你休息,我们今天不调皮。” 王正龙的眼泪夺眶而出。
  冬天,孩子们打着手电到学校时,大半个裤腿湿透。王正龙从自家带来柴火,为孩子们烤火取暖。后又多方协调,为每个教室安上了取暖设备———回风炉。学校附近没有干净的水源,王正龙则从一公里外的家里扛水到学校。
  “一旦刮风下雨,王老师就要在坡陡上等我们,放学时,他都要护送我们过坡。”学生杨奎说。
  不懂苗语的王正龙只好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当翻译并教自己说苗语。一学期后,王正龙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苗语。
  贫穷让许多孩子随时面临辍学的危险。每期期末,王正龙都要重点走访可能要辍学的家庭,每学期开学前夕,王正龙又要回访。王正龙主动为学生担保或垫付的学费达到1000余元,还为孩子买学习用品。
  27年来,王正龙教过近1000名高山好村的孩子,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95%。
  为教育放弃高薪工作
  “有的村民认为我代课多年后工资很高!我很惭愧但又不好解释。” 王正龙笑着说,自己曾经想放弃承诺,南下广州去做月薪2000元的缝纫工。
  这是王正龙27年来唯一打的退堂鼓,仙峰苗族乡中心校校长陈于强称,对于王老师的“正常想法”,他们左右为难。“我舍不得孩子们,但是我一个大男人靠工资吃不饱饭,我还要孝敬老人、养儿养女!” 王正龙的话“刺痛”了陈于强。“你不代课了,一时没人接替你,我们只好撤掉两个年级,有条件的孩子只能下山来读。”陈于强沉默了一阵后说。 “下山来读?说得轻巧。”王正龙急了,这样肯定有70%的孩子会辍学,“我继续教吧!山区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长叹一口气,王正龙又爬山路返回村小。
  “我也是万般无奈使出的‘激将法’。” 陈于强告诉记者,村小太艰苦,城里的老师不愿意去,去了也待不久,折腾的是孩子。“这么多年了,我了解老王的脾气,也知道他的家庭处境,我们也觉得很辛酸。”
  放弃高薪,王正龙只好在教学之余起早贪黑地喂猪、种烤烟、收玉米,用高强度的劳动来弥补经济上的“捉襟见肘”。
  让王正龙欣慰的是,他的女儿进了大学,小儿子的成绩在初中也很优秀。
  考试第一 仍选择留在村小
  兴文县教育局督导室石践感慨地说:“自己在城区当校长多年,如果让手下的教师到高山村小教书2年以上,别的农活什么都不干,学校都要算他立了个大功,更别说在那里代课20多年了。”
  去年,47岁的王正龙在教师转正考试中得了“状元”,告别了20多年的代课教师身份,成为了一名正式编制的人民教师。按照“名次选学校”的先后顺序,王正龙完全可以到县城附近的任何一所学校任教,但王正龙的选择让全场一百多名选校教师和教育局、人事局的领导激动地鼓掌,他仍然选择了高山好村小。
  “王老师的奉献与坚守让我们一次次眼含热泪。苗乡的许多老师都很伟大。我们确定了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教师待遇倾斜等举措发展山区教育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改善山村教师的各方面待遇。”兴文县教育局局长戴洪春说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感人至深:代课教师坚守乡村27年 月薪曾仅30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