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16:48:57

2012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热与焓变

1.(2010·江苏扬州3月模拟)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已知: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574 kJ·mol-1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1 160 kJ·mol-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A.CH4(g)+2NO2(g)===N2(g)+CO2(g)+2H2O(l);
         ΔH=-867 kJ·mol-1
        B.CH4催化还原NOx为N2的过程中,若x=1.6,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C.若0.2 mol CH4还原NO2至N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
        D.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3.2 mol
        解析:A项,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反应①②计算得反应热应为-867 kJ·mol-1,但方程式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B项,由于NOx的物质的量未知,故无法计算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C项,结合A项计算出的反应热数据,再根据CH4的物质的量0.2 mol容易求出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73.4 kJ;D项,1 mol CH4被氧化为CO2转移电子总数为8 mol,则0.2 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应为1.6 mol,故正确选项为C。
        答案:C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ΔH=-24.8 kJ/mol
        Fe2O3(s)+CO(g)===Fe3O4(s)+CO2(g);
        ΔH=-15.73 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ΔH=+640.4 kJ/mol
        则14 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
        A.-218 kJ/molB.-109 kJ/mol
        C.+218 kJ/molD.+109 kJ/mol
        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CO(g)+FeO(s)===Fe(s)+CO2(g);ΔH=?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③,那么[(①-②)×-③]×即可。
        答案:B
        3.下列反应中,其反应放热的是(  )
        ①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由乙醇制C2H4 ③铝热反应
        ④由氯酸钾制O2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一般来说,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B、D选项中的物质的制取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都要吸收热量,故只能选C。
        答案:C
        4.已知:Fe2O3(s)+C(s)===CO2(g)+2Fe(s) ΔH=-234.14 kJ·mol-1
        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ΔH是(  )
        A.-824.4 kJ·mol-1B.-627.6 kJ·mol-1
        C.-744.7 kJ·mol-1D.-169.4 kJ·mol-1
        解析:把题给的两个方程式变换为:
        2Fe(s)+CO2(g)===Fe2O3(s)+C(s)
        ΔH=-234.14 kJ·mol-1
        C(s)+O2(g)===CO2(g),ΔH=-590.25 kJ·mol-1,相加即得结果。
        答案:A
       
http://gaokao.xdf.cn/201205/D56.TIF
5.将V1mL 1.0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
        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0 mol·L-1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实验所测量的温度不是环境温度,而是反应后溶液的温度;根据图象,当V1=30 mL时,反应混合液温度最高,说明此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V2=20 mL,1.00 mol·L-1×30 mL=c(NaOH)×20 mL,c(NaOH)=1.5 mol·L-1;NH4Cl(s)与Ba(OH)2·8H2O(s)的反应也有水生成,但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答案:B
        6.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2 mL的稀盐酸。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
       
http://gaokao.xdf.cn/201205/D57.TIF
A.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      
        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解析:金属镁与酸反应放出热量,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答案:A
        7.水煤气(主要成分:CO、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已知:①C(s)+H2O(g)
file:///C:\DOCUME~1\xuliying\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
CO(g)+H2(g);
        ΔH=+131.3 kJ·mol-1
        ②C(s)+O2(g)===CO(g);ΔH=-110.5 kJ·mol-1
        ③CO(g)+O2(g)===CO2(g);ΔH=-283.0 kJ·mol-1
        ④H2(g)+O2(g)===H2O(g);ΔH=-241.8 kJ·mol-1
        ⑤H2(g)+O2(g)===H2O(l);ΔH=-285.8 kJ·mol-1
        (1)将2.4 g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整个过程的ΔH=________ kJ·mol-1。
        (2)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饱和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file:///C:\DOCUME~1\xuliying\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png
        在合在塔中,若有4.4 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4 947 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亮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Ksp)分别为4.96×10-9、2.58×10-9。小亮应该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时测定的数据除空气的体积外,还需要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反应不难求出2.4 g炭转化为水煤气再完全燃烧的ΔH为    -78.7 kJ·mol-1。
        (2)根据4.4 kg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可放出4 947 kJ的热量,则1 mol CO2与氢气合成甲醇放出热量49.47 kJ的热量。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还应注意物质状态、反应热的正负号以及单位。
        (3)根据CaCO3、BaCO3的溶度积大小可知BaCO3更难溶,因此令CO2生成BaCO3反应更完全;要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则需根据实验时的温度、压强计算空气的物质的量,以及根据沉淀BaCO3的质量计算出CO2的物质的量,进而求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答案:(1)-78.7
        (2)CO2(g)+3H2(g)催化剂加热、加压CH3OH(g)+H2O(g);
        ΔH=-49.47 kJ·mol-1
        (3)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
        实验时的温度、压强,沉淀的质量
        8.(1)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是O,它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很短。O2、O3、O三种微粒自身所具有的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
        (2)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二元素化合物,其中最可能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写时用A、B、C、D表示的化学式)。
        (3)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石灰石受热分解 B.酒精燃烧 C.生石灰溶于水 D.实验室用KClO3加热制氧气 E.实验室制乙烯 F.实验室制乙炔 G.用镁条引燃铝、四氧化三铁混合粉末 H.CuCl2水解
        解析:(1)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此可确定三种微粒的稳定性和能量高低。
        (2)由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所以A比B的非金属性强。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则D比C难失电子,即C的金属性比D强,故最可能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C2A。
        答案:(1)O2、O3、O (2)C2A (3)ADEH
        9.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2月10日上午11时55分,美国“铱星33”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相撞。美方称,卫星相撞时,燃烧罐中装有的约453 kg联氨(N2H4)可能发生泄漏,对太空造成污染。
        (1)联氨是航天飞船常用的高能燃料。可用氨和次氯酸钠按一定物质的量之比混合反应生成联氨、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________。也可以采用尿素为原料制取联氨,方法是在高锰酸钾催化剂存在下,尿素和次氯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联氨、另外两种盐和水,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推进器中分别装有联氨和过氧化氢,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已知:12.8 g液态联氨与足量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放出256.65 kJ的热量。
        H2O(l)===H2O(g) ΔH=+44 kJ·mol-1。
        2H2O2(l)===2H2O(l)+O2(g) ΔH=-196.4 kJ·mol-1。
        则表示联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联氨中氮元素化合价为-2,化合价升高,所以联氨是氧化产物。利用尿素来制备联氨的反应中,推测另外两种盐为NaCl和Na2CO3,则可写出化学方程式。(2)联氨与过氧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H4+2H2O2===N2+4H2O,再根据盖斯定律求出联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注意此题的要求是联氨的化学计量数为1,因为是表示燃烧热。
        答案:(1)N2H4 CO(NH2)2+NaClO+2NaOHN2H4+NaCl+Na2CO3+H2O
        (2)N2H4(l)+O2(g)===N2(g)+2H2O(l)
        ΔH=-621.23 kJ·mol-1
        10.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
        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1。
       
file:///C:\DOCUME~1\xuliying\LOCALS~1\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pn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ΔH=________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速率v(SO2)为0.05 mol·L-1·min-1,则v(O2)=________ mol·L-1·min-1、v(SO3)=________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 SO3(g)的ΔH________(要求计算过程)。
        解析:(1)由图象很容易看出,纵坐标表示各种物质的能量。E是反应所必经的一个过渡状态,它只影响反应的难易程度,而整个反应过程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得出没有影响的结论。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降低。
        (2)中的ΔH可根据已知1 mol SO2参加反应时放热99 kJ,而图象中表示的是2SO2反应,所以99 kJ要乘以2。
        (3)化学方程式根据元素守恒即可写出。
        (4)考查速率之比和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成正比。
        (5)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考查燃烧热的概念必须是1 mol S(s)完全燃烧。
        答案:(1)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 没有影响 降低 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
        (2)-198
        (3)SO2+V2O5===SO3+2VO2 4VO2+O2===2V2O5
        (4)0.025 0.05
        (5)S(s)+O2(g)===SO2(g) ΔH1=-296 kJ·mol-1
        SO2(s)+O2(g)===SO3(g) ΔH2=-99 kJ·mol-1
        3S(s)+O2(g)===3SO3(g) ΔH=(ΔH1+ΔH2)×3=-1 185 kJ·mol-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热与焓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