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4 18:30:16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物体的平衡依然为高考命题热点。通过历年高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考题多以力学背景呈现。解决物体的平衡问题,一是要认清物体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受力环境是分析平衡问题的关键;二是要学会利用力学平衡的结论(比如:合成法、正交分解法、效果分解法、三角形法、假设法等)来解答;三是要养成迅速处理矢量计算和辨析图形几何关系的能力。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外界某种微小的作用而偏离了平衡状态时,因稳度的不同,物体的平衡状态可分为四种情形。
  一、平衡状态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说明: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②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三、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常用方法转自:考试网 -
  (1)力的三角形法
  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反之,若三个力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可求得未知力。
  (2)力的合成法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外语学习网
  (3)正交分解法
  将各个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物体的平衡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