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出炉 状元含金量下降
2014年6月19日,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52-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的求学与职业等状况展开最新追踪调查及研究分析,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8年独家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加分复读状元”近200人,占总数的45.80%,与“裸分状元”旗鼓相当,高考状元“含金量”下降亟待提升。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微博]最受高考状元认可,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1300多名高考状元,堪称“中国高考状元集中营”;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热门专业”,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数最多,雄居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冠亚军。值得关注的是,全国有800多所中学培养出高考状元,堪称“中国高考状元梦工厂”,云南师范大学[微博]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7人,雄居2014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榜首,连续2年荣膺“中国高考状元摇篮”美誉。
调查显示,北大清华港校9年“状元争夺战”,北大清华完胜港校,香港高校沦为“配角”。2005年港澳台高校进入大陆招生以来,香港大学[微博]、香港中文大学[微博]、香港科技大学[微博]等港校耗资“半亿”港币仅录取70多名“省级状元”不足1成,录取的状元多是“地市级状元”;清华北大最受大陆高考状元青睐,包揽了全国9成以上“省级”高考状元。报告指出,香港高校金元政策失灵,高考状元“港校热”降温,高考状元纷纷选择“回归”内地名校,台湾和澳门高校尚未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4年,“国家科学智库”中国科学院大学高调加盟中国高分考生“掐尖战”,2014年高考状元“花落谁家”成谜。
报告指出,高考状元整体职业发展高于非状元群体,职业发展较为顺利多从事“高薪职业”;理工科专业高考状元成才率高频频登上“职场状元榜”,经管专业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少有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高考状元中,物理学、数学、生物科学、建筑学和自动化等专业状元最给力,7状元当选两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经济与管理类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未出现自主创业顶尖人才或世界500强企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状元无人上榜。专家指出,事实证明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即没“全军覆没”也并非“下场悲惨”,社会应客观理性对待;高考状元成才规律与常人无异,既不需要给予太高的期望,也无需过分苛责、误读或歪曲,社会应给与更多空间和时间。
连续8年独家权威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组建于2002年,是目前中国持续开展大学评价和创业创富研究时间最长的研究团队,已连续12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自2007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已经连续八年独家发布《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是中国大陆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科与理科的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港澳台地区未纳入统计范围。
《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编写完成,相关数据主要通过中国各地的新闻报道、网络媒体、高校网站、中学网站和杂志书籍等渠道获取。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编制报告目的旨在让社会了解中国高考状元的求学生涯和职业发展等状况,为我国两岸四地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高考研[微博]究专家和大学评价研究人员拓展相关研究、有关部门制定决策与分配教育资源提供权威参考。
追踪3000名高考状元证实其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巨大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是对科举时代中举者的赞赏,有着“现代科举”之称的高考是目前我国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制度,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第一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高选择权,状元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调查发现,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哪个专业的高考状元最成才?凡是事关昔日高考状元的求学生涯和职业发展的话题,必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讨论的热点,由此可见高考状元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非同一般。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对我国1952-2013年高考状元的性别构成、加分复读情况、就读高校、就读专业、毕业中学和职业成就等状况展开统计与分析,共追踪到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近3000人。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研究团队依据调查结果最新发布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2014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等,并首次发布2014中国最值得高考状元报考大学排行榜,为2014年全国包括高考状元在内的优秀考生挑大学选专业提供报考指南。
中国高考状元性别调查:“阴盛阳衰”加剧,“男孩危机”凸显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8年占比超过男状元,“阴盛阳衰”趋势加剧男孩危机日益凸显,男生在考场上、学场上、职场上和情场上全面倒退。2013年高考男状元比例跌至45.12%创5年来历史新低,女状元称霸18省,其中,福建女性状元比例最高,为70.00%,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天津、辽宁、贵州和吉林等省市女状元比例超过60%。现行高考模式、高考科目、高考内容和高考形式不做大的改革,未来仍将是女状元撑破半边天,如果2017年“英语退出统一高考”能兑现,男状元有望再雄起。
高考状元“阴盛阳衰”加剧,男状元占比屡创新低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女状元比例稳中有升,男状元比例波动下降,女状元占51.38%、男状元占48.62%。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特别指出,在2013年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中,男状元比例与往年相比下跌较大,跌至45.12%,创5年来历史新低,“阴盛阳衰”态势进一步增强。
在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中,湖北高考状元中男性比例最高,为67.74%,不愧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男状元比例超过60%的地区仅有湖北、山西、安徽和山东等4省市。而在女性高考状元方面,福建女性状元比例最高,为70.00%,其中黑龙江、河北、江苏、北京、天津、辽宁、贵州和吉林等省市女状元比例超过60%。
2000-2013年中国高考状元性别构成情况
年份
男状元比例
女状元比例
2013年
45.12%
54.88%
2012年
49.38%
50.62%
2011年
54.32%
45.68%
2010年
53.85%
46.15%
2009年
48.15%
51.85%
2008年
43.66%
56.34%
2007年
37.21%
62.79%
2006年
39.47%
60.53%
2005年
44.00%
56.00%
2004年
52.70%
47.30%
2003年
54.41%
45.59%
2002年
38.03%
61.97%
2001年
55.84%
44.16%
2000年
60.00%
40.00%
合计
48.62%
51.38%
“英语退出统一高考”若兑现,男状元有望再雄起
中国高考状元中男女比例失衡关键在于2000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高考形式、考试科目和考试内容有利于女生。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具体地说,女性在语言应用、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方面相比男生而言更具有优势,而目前的高考必考科目设置中的语文、英语属于语言类考试,考题内容更多侧重于细心程度和记忆准确性等的测验,这些更利于女生能力和潜力的发挥。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高考形式、高考科目和高考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渐进性改革,包括加大自主招生和分类招生的比例、英语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增加综合分析和实践应用类题目等,高考状元中男性比例将有所上升,男状元重新扬眉吐气,最终实现高考的性别平等。
中国高考状元加分复读情况调查:安徽频出加分状元,湖北盛产复读状元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有190多人,占最近5年状元总数的45.80%,与“裸分状元”平分秋色。其中,安徽、内蒙古、湖南、广西、云南、福建、广东、贵州、天津等地区最出“加分状元”;湖北、安徽、山西、重庆、河南、江西盛产“复读状元”。加分状元有失公平、复读状元浪费资源、裸分状元值得表扬,高考加分政策亟需重新审视,否则“状元之争”难以平息。
近5年加分复读状元达45.8%,190多人直逼裸分状元
高考加分政策是我国高考制度的一项特色设计,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目的是弥补高校统一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单独制定的。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指出,高考加分政策初衷是在照顾一部分特定人群有机会上大学时,探索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招考办法,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积极措施,体现了照顾性与鼓励性兼顾的原则。近年曝光的高考特招腐败窝案,引发了全社会要求限制甚至取消高考加分的热议。
为了让社会各界了解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加分和复读情况,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特别对2009-201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中加分与复读状元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最近5年来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有190多人,占最近5年状元总数的45.80%,几乎逼平“裸分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指出,在每年高考结束后最为激烈的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突出表现就是在中学、大学和地区之间引发的“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应届状元”与“复读状元”之争此起彼伏。
安徽内蒙古“加分状元”最多,湖北盛产“复读状元”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加分状元有160多人,占状元总数的39.72%;从加分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安徽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高考加分状元人数最多,各有12人,并列全国省市区首位;湖南省有11人,名列第三;广西自治区和云南省各有10人,并列第四;福建省、广东省和贵州省各有9人,并列第六;天津市有8人,居第九;河北省、河南省、吉林省、山东省、重庆市各有7人,并列第十。
最近5年,全国共有25名高分复读考生问鼎中国各地区高考文理科状元,占状元总数的5.98%。其中,2013年有6名复读生问鼎状元,2012年、2011年和2009年各有5人;2010年有4人。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省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安徽省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省和重庆市各有3人,并列第三;河南省和江西省各有2人,广西自治区、黑龙江省、湖南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各有1人。
2009-2013年中国高考加分状元地区分布
名次
地区名称
加分状元人数
1
安徽
12
1
内蒙古
12
3
湖南
11
4
广西
10
4
云南
10
6
福建
9
6
广东
9
6
贵州
9
9
天津
8
10
河北
7
10
河南
7
10
吉林
7
10
山东
7
10
重庆
7
15
辽宁
6
15
新疆
6
17
北京
5
18
浙江
4
19
江西
3
19
宁夏
3
19
山西
3
19
海南
2
19
青海
2
19
上海
2
19
四川
2
26
甘肃
1
26
湖北
1
26
江苏
1
中国高考状元就读大学调查:清华北大狂揽8成,港校沦为“配角”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的“省级”高考状元中,北大清华狂揽8成高考状元堪称“中国高考状元集中营”,共录取了1300多名高考状元。2005年以来港澳台高校进入内地招生,意欲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北大清华港校9年状元争夺战中,清华北大主演港校沦为最佳配角,武大[微博]浙大[微博]等传统名校再无高考状元亲睐。高考状元影响力号召力巨大附加值高,是中学、大学、商家、媒体和政府争抢的“香饽饽”,港校虽然开出“半亿奖学金”挖北大清华墙角但效果有限,状元更趋理性港校金元政策失灵,高考状元“港校热”持续降温。
高考状元影响力和号召力巨大,“能否赢得高考状元青睐”体现大学核心竞争力
高考状元作为各地区高考第一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高选择权,状元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高考状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与伦比,必然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最优质生源,能否在最为激烈的全国高考状元争夺中取胜,已成为中国一流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北大8年蝉联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北大清华成“状元集中营”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的“省级”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731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榜首,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大学排行榜冠军;清华大学屈居第二,选择就读的状元有577人;恢复高考37年来,北大清华共录取了全国各省市区1308名高考状元,是中国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大学,占状元总数的79.38%,堪称“中国高考状元集中营”。复旦大学[微博]有55人,位居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博]有53人,列第四;香港大学有46人,居第五;中国人民大学[微博]有29人,名列第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微博]有25人,居第七;香港中文大学有14人,居第八;中山大学[微博]有11人,列第九;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各有10人,并列第十。
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2014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办学等级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北京
731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577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3
复旦大学
上海
5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5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
香港大学
香港
46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29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5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14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中山大学
广东
1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0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10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0
南京大学
江苏
1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2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2
武汉大学
湖北
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4
南开大学
天津
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5
浙江大学
浙江
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3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3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外交学院
北京
3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1
吉林大学
吉林
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1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1
辽宁大学
辽宁
2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1
南京政治学院
江苏
2
专业型
26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26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1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西南大学
重庆
1
区域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1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重庆大学
重庆
1
中国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2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1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
1
专业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贵州大学
贵州
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暨南大学
广东
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山西大学
山西
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1
区域特色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苏州大学
江苏
1
区域研究型
3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2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河南
1
专业型
高考状元“回归”清华北大,9年状元争夺战港校沦为配角
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内地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状元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5-2013年中国各地区的“省级”高考状元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大陆顶尖高校大打“亲情牌”,包揽了9成以上高考状元,而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等4所港校虽然开出巨额状元奖学金大打“金元牌”,但9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已经沦为中国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最佳配角。虽然中国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尚未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香港高校金元政策失灵,高考状元“港校热”降温
调查发现,香港高校为吸引大陆各地区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网罗各地区省级状元,9年来,累计列支状元奖学金总额高达5000万但成效欠佳。近年来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的省级状元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港校对各地区高考“省级状元”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港校录取的状元多是“市级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飞速发展,北大清华等大陆高校的国际化程度与港台高校差距越来越小;北大清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也是中国社会各界最为认可的顶尖大学;与港校相比,选择在北大清华就读,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当初最热衷港校的广东状元也已集体抛弃港校,纷纷“回归”选择内地名校。2013年10月,辽宁省2013年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报考北大。“刘丁宁”等省级状元们的回归预示着港校热开始大幅度降温,也间接标志着港澳台高校抢夺大陆高分尖子生的金元政策走向失败。
2005-2013年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
名次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状元人数
2014办学类型、等级和层次
办学类型
办学等级
办学层次
1
清华大学
北京
319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2
北京大学
北京
310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3
香港大学
香港
46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4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14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5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10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复旦大学
上海
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4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8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2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
南京大学
江苏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中山大学
广东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
南开大学
天津
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1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1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1
专业型
4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中国高考状元就读专业调查:赚钱热门专业成首选,国家民族命运抛脑后
调查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热门专业”,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最多,女状元更务实经管专业成首选,农学无高考状元报考,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体地说,500多位高考状元扎堆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多看重的是自身“钱途”,较忽视国家民族的“命运”,令人堪忧。高考状元选专业盲目跟风,过度追逐热门专业,也有其社会根源,不应一味指责。对于高考状元逃离“数理化专业”,国家应设“基础专业奖励机制”。
高考状元挑大学追名牌选专业捧热门,“私人定制”揽状元高校卑躬屈膝
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的第一名,其教育文化效益、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巨大,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按照现行高考录取规则和大学招生行情,高考状元是优质稀缺资源,拥有大学和专业最高选择权。为了在高考状元录取上拔得头筹,在高分考生“掐尖战”中争得先机,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香港高校在内的名牌大学开出了特殊政策,不仅有巨额奖学金放送,还有任选专业本硕博连读等优待条件,甚至个别高校为了抢先揽到状元不惜为其“私人定制”,当代“大学精神”沉沦让人感叹。
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状元最爱经管等赚钱热门专业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288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榜首;工商管理专业有283人,屈居第二;高考状元最爱“赚钱的专业”,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高考状元人数遥遥领先其它专业,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电子信息专业有102人,位居第三;法学专业有97人,位居第四;生命科学专业有88人,列第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85人,居第六;北大元培实验班有74人,位居第七;建筑学专业有57人,居第八;物理学专业有50人,名列第九;自动化专业有48人,位居第十。
状元选专业偏重经济收益,女状元更务实经管专业成首选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0-2013年中国选择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中,女状元占66.18%,远高于男状元。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女状元在专业选择上,相比男状元更务实、更偏重个人经济收益;这既与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定位有直接关系,也与当下的社会风气和职场心态有关。近年来全国选择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有增无减,其“扎堆现象”愈发明显,特别是最近5年来,全国54.96%的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管理专业,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14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专业排行榜
名次
专业名称
所属门类
状元人数
所占比例
1
经济学
经济学
288
19.39
2
工商管理
管理学
283
19.06
3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102
6.87
4
法律
法学
97
6.53
5
生命科学
理学
88
5.93
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85
5.72
7
北大元培班
-
74
4.98
8
建筑学
工学
57
3.84
9
物理学
理学
50
3.37
10
自动化
工学
48
3.23
1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
40
2.69
12
数学
理学
37
2.49
13
清华数理基础科学班
-
34
2.29
14
外国语言文学
文学
28
1.89
15
新闻学
文学
24
1.62
16
医学
医学
19
1.28
17
土木工程
工学
17
1.14
18
化学
理学
16
1.08
19
政治学
法学
14
0.94
2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工学
9
0.61
20
机械工程
工学
9
0.61
20
历史学
历史学
9
0.61
23
力学
工学
8
0.54
24
哲学
哲学
7
0.47
25
公共管理
管理学
5
0.34
25
社会学
法学
5
0.34
27
环境科学
工学
4
0.27
27
能源动力
工学
4
0.27
29
工程物理
工学
3
0.2
29
清华人文科学实验班
-
3
0.2
29
中科大少年班
-
3
0.2
29
通信工程
工学
3
0.2
33
电气工程
工学
2
0.13
33
教育学
教育学
2
0.13
33
心理学
教育学
2
0.13
36
地理学
理学
1
0.07
36
工程学
工学
1
0.07
36
广告学
艺术学
1
0.07
36
天文学
理学
1
0.07
36
仪器科学与技术
工学
1
0.07
36
艺术学
艺术学
1
0.07
中国高考状元就读中学调查:基础教育发展失衡,超级中学变身“状元梦工厂”
调查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全国共产生了800多所“状元中学”,这些“状元中学”均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办学水平一流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顶尖中学,堪称“中国高考状元梦工厂”。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顶尖“状元中学”里,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连续2年蝉联“中国高考状元摇篮”。调查发现,超级中学是“高考状元”的最大赢家,也是制造教育不公的最大根源,基础教育发展越均衡的地区,高考状元中学分布越广泛,县市级中学也有机会诞生高考状元,反之,基础教育发展越失衡的地区,高考状元中学分布越集中,越容易催生“高考状元工厂”。
高考状元成“顶尖中学”标志,堪称中学招生金字招牌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中国目前最大规模、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对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年度检阅,也是检验一所中学能否育才、育出优才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教育盛典。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能否培养出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群体是检验一所中学办学水平高低和是否顶尖中学的重要指标,高考状元数量多少体现了一所中学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学质量与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园文化的优劣。高考状元就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的多与少对中学争夺优秀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肯定和社会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2014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云南师大附中蝉联榜首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7人,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榜首,连续2年荣膺“中国高考状元摇篮”美誉;东北师范大学[微博]附属中学有24人,居第二;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23人,列第三;海南中学有22人,列第四;太原五中有19人,列第五;南宁二中有18人,居第六;石家庄一中、银川一中和上海中学各有16人,并列第七;哈尔滨第三中学有15人,位居第十。
2014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20强
名次
中学名称
所在地区
所在城市
状元人数
1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
昆明
37
2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
长春
24
3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
广州
23
4
海南中学
海南
海口
22
5
太原五中
山西
太原
19
6
南宁二中
广西
南宁
18
7
石家庄一中
河北
石家庄
16
7
银川一中
宁夏
银川
16
7
上海中学
上海
上海
16
10
哈尔滨第三中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
11
海拉尔第二中学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4
11
乌鲁木齐一中
新疆
乌鲁木齐
14
13
贵阳一中
贵州
贵阳
13
13
重庆第一中学
重庆
重庆
13
15
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林
长春
12
16
北京四中
北京
北京
11
16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北京
11
16
石家庄二中
河北
石家庄
11
16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江西
南昌
11
16
西安高新一中
陕西
西安
11
16
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
重庆
11
师大附中盛产高考状元,超级中学变身“状元梦工厂”
统计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全国有800多所中学培养出高考状元,分布在全国260多个地级城市,其中,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地区,“状元中学”越集中,基础教育发展均衡的地区,“状元中学”越分散。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冯用军博士指出,这些“状元中学”均是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办学水平一流和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顶尖中学,特别是拥有先天优势的众多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堪称“高考状元梦工厂”。
2014中国各地区顶尖中学排行榜前5强
行政区域
所在地区
第1名
第2名
第3名
第4名
第5名
东北地区
黑龙江
哈尔滨第三中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佳木斯一中
大庆实验中学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
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长春外国语学校
吉林一中
延边一中
吉林油田高中
辽宁
沈阳市朝鲜族第一中学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本溪高级中学
北镇市高级中学
阜新实验中学
华北地区
内蒙古
海拉尔第二中学
包钢一中
平煤高级中学
通辽第五中学
包头市第九中学
天津
天津耀华中学
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第一中学
静海第一中学
蓟县一中
河北
石家庄一中
石家庄二中
衡水中学
抚宁一中
遵化一中
山西
太原五中
康杰中学
太原成成中学
平遥中学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北京四中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北京101中学
北京八十中学
华东地区
江苏
南通中学
常州高级中学
苏州中学
海安高级中学
如东高级中学
福建
厦门外国语学校
泉州五中
漳州一中
福州一中
龙海第一中学
上海
上海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控江中学
市西中学
曹杨二中
安徽
合肥一中
屯溪一中
马鞍山二中
安庆一中
淮北一中
江西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昌二中
临川一中
吉安一中
九江第一中学
山东
五莲一中
莱州一中
德州一中
东营一中
平度九中
浙江
镇海中学
义乌中学
杭州第二中学
新昌中学
舟山中学
西北地区
新疆
乌鲁木齐一中
哈密地区二中
奎屯一中
兵团二中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青海
湟川中学
青海湟川中学第一分校
大通六中
西宁五中
-
宁夏
银川一中
银川二中
银川九中
固原一中
唐徕回民中学
陕西
西安高新一中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中学
宝鸡中学
西安高级中学
甘肃
兰化一中
兰州一中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酒钢三中
白银市第十中学
西南地区
重庆
重庆第一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
重庆巴蜀中学
重庆外国语学校
重庆铜梁中学
四川
成都外国语学校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
树德中学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内江六中
贵州
贵阳一中
贵阳清华中学
遵义县第一中学
凯里一中
贵阳市第六中学
云南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昆明一中
玉溪一中
曲靖一中
昆明三中
中南地区
海南
海南中学
文昌中学
海口市第一中学
海南华侨中学
嘉积中学
广东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东实验中学
广雅中学
广州二中
广州市执信中学
湖北
仙桃中学
沙市中学
武汉外国语学校
黄冈中学
武钢三中
广西
南宁二中
柳州高中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百色高中
桂林中学
河南
信阳高级中学
开封高中
新乡市一中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
舞钢市第一高级中学
湖南
长郡中学
长沙一中
岳阳县一中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长沙雅礼中学
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经管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理工科状元最成才
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理工科专业状元成才率高频现“职场状元”,经管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少有行业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而言,高考状元群体学业成就较高但多数职业成就平平,仅有个别理工科状元变身“职场状元”,而人数最多的经管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商界翘楚行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考状元长期“缺席”,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分低能”状元纯属个案,高考状元“全军覆没”疑点重重,高考状元难成职场状元,社会应理性对待。
高考状元整体职业发展高于非状元群体,多从事“高薪职业”
为让社会各界客观真实了解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考虑到人的成才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特别对大学本科毕业10年以上即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考状元大学本科毕业后职业发展较为顺利,与同期的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并无显著差别,工作较为体面、经济收入和职业社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高薪职业”, 但少见各领域的拔尖人才。研究团队总负责人、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指出,整体而言,高考状元的整体职业发展高于非状元群体,但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阙如,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高考状元成材率低,职业成就低于社会预期,与其当年高考场上战胜成千上万莘莘学子、勇夺第一的辉煌相去甚远。
理工科专业最成才出“职场状元”,7状元当选两院院士
报告显示,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对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分析发现,就读不同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差距较大,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建筑学、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指出,相比而言,理科状元最争气,经管状元不拔尖。物理学、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出现行业领军人才;整体而言,医学、法学、中文和新闻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较顺利,事业成就较高,职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社会预期符合度最高,频现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大多从事学术研究,尚未涌现出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师。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低,行业拔尖人才“凤毛麟角”,多属“高级打工仔”。
物理学等理科高考状元最给力,5人当选两院院士,2人当选千人计划学者或长江学者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等理学专业的高考状元最给力,毕业后职业成就普遍较高,就职行业较为广泛,已经有状元进入我国学界“职场状元”队列,其中,有4人当选中国两院院士,1人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当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1952-1999年就读数理化等理学专业职业成就较高的高考状元
职业领域
高考年份
地区
高考状元
就读大学
职业状况
学术研究
1955
广西
雷啸霖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学术研究
1957
福建
陈建生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
学术研究
1958
辽宁
杜善义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学术研究
1963
四川
李安民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
学术研究
1977
安徽
叶如钢
中国科技大学
德国波鸿大学终身教授、中国科技大学长江学者
学术研究
1977
上海
袁钧英
复旦大学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
学术研究
1980
浙江
蔡申瓯
北京大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千人计划入选者
建筑自动化等工科专业高考状元2人当选两院院士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计算机、建筑学、自动化和电子工程等工科专业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大都在国内外企事单位工作,这些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中涌现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著名投资人、杰出企业家和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等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顶尖人才。
1952-1999年就读建筑计算机自动化等工学专业职业成就较高的高考状元
职业领域
高考年份
地区
高考状元
就读大学
职业状况
学术研究
1965
福建
吴硕贤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学术研究
1977
江苏
潘毅
清华大学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中南大学长江学者
商界
1977
吉林
韩永飞
吉林大学
北京密安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千人计划入选者
学术研究
1979
江西
陈通文
清华大学
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商界
1985
广东
李朱
清华大学
广东启德教育集团董事长
证券金融
1989
安徽
王亚伟
清华大学
千合资本董事长、原华夏基金基金经理
学术研究
1991
福建
戴怀宇
清华大学
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教授
经管专业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 无缘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经济管理专业的高考状元毕业后大都在企事业单位工作,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跻身“高级白领阶层”,少数进入“金领阶层”;经商创业的高考状元较少,未有高考状元跻身胡润福布斯新财富等中国富豪榜;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王凌峰教授指出,整体而言,经管专业状元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未达个人预期。其中,在证券金融行业工作的高考状元较多,另外少部分在学界和商界等领域发展,事业成就较高。
1952-1999年就读经济管理专业职业成就较高的高考状元
职业领域
高考年份
地区
高考状元
就读大学
职业状况
学术研究
1962
山西
梁小民
北京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学术研究
1983
湖北
潘敏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商界
1981
吉林
栗亚
北京大学
美国美诺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
证券金融
1984
江苏
王溯舸
复旦大学
友邦华泰基金副总经理
证券金融
1985
广东
陈立铭
北京大学
广发证券总裁助理、广州分公司总经理
商界
1985
湖北
张斌
复旦大学
上海百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文新闻法学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
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医学、法学、中文、新闻和哲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顺利成就较高,职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其中,选择就读法律专业的目前大多从事律师、公务员[微博]和学术研究等职业,中文和新闻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大多在学术界、传媒界、文艺界等工作,涌现出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等中国最高文学奖得主,在国内外的各专业领域努力实现自己的“状元律师”、“状元医生”、“状元作家”和“状元记者”梦。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王凌峰教授分析指出,高考状元知识面广、学习知识的能力和积累知识的能力强,而律师、记者、医生、作家等职业领域,需要相对较深的专业知识,与政界商界相比而言更适合、也更利于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和潜力发挥。
1952-1999年就读文法哲等专业职业成就较高的高考状元
职业领域
高考年份
地区
高考状元
就读大学
职业状况
学术研究
1977
江苏
童星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教授、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新闻出版
1977
北京
刘学红
复旦大学
中青在线总经理
学术研究
1977
湖北
王家新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获得者
文学创作
1978
河南
刘震云
北京大学
国家一级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文学创作
1978
云南
张曼菱
北京大学
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中国女性著名作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奖者
新闻出版
1982
江苏
吕平波
复旦大学
华夏时报总编辑
新闻出版
1982
浙江
裘正义
复旦大学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
新闻出版
1983
四川
徐永恒
北京大学
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
文学创作
1985
安徽
盛琼
复旦大学
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奖者
法律
1985
海南
庞道斋
北京大学
海南法立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法律
1986
海南
邹姬
北京大学
英国安理国际律师事务上海分所合伙人
新闻出版
1987
浙江
尚佐文
北京大学
杭州出版社副社长
法律
1989
甘肃
吴小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新闻出版
1990
江苏
叶蕾
南京大学
《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法律
1992
吉林
李法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法律
1996
吉林
刘春东
北京大学
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新闻出版
1999
重庆
秦方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电视台《国际时讯》《文化报道》等节目主持人
高考状元群体整体发展仍然远超非状元群体,不能过分苛责、以偏概全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特别指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1952-2013年中国各地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中,虽然大多数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投身职场较少“出类拔萃”,多数没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即“职场状元”,但是大多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较好,职业收入和职业地位绝大部分都处于社会的白领或金领阶层,整体职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的非高考状元毕业生。
对于2014年个别网友提出耸人听闻的“30年1000余高考状元的下场悲惨”的言论,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我们认为既缺乏必要的事实依据,也是对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8年独家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的断章取义,更是对高考状元群体职业成就的严重歪曲。这里,我们要郑重纠正过去一些媒体在报道高考状元的职业状况时,过分夸大高考状元在“职场状元”中“全军覆没”的错误说法,我们认为尽管的确存在个别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现象,但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属于“高分高能”,高考状元群体整体的职业发展发展仍然远超非状元群体,中国的高考制度在通过大规模考试有效人才筛选方面有其不容否定的价值。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蔡言厚教授强调指出:高考状元成才规律与常人无异,既不需要给予太高的期望,也不需要过分苛责和误读,社会各界应该关心状元的职业发展,给与更多空间和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