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five 发表于 2016-7-25 17:49:50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一: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1.鉴定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需事先将植物做“饥饿”处理以消耗原有淀粉,排除原有产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宜将光合作用后的叶片做“脱色”处理,以消除色素对显色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的干扰。
          2.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时光时,宜设置是否给予光照(遮光与否)的对照组。
          3.NaHCO3溶液作为CO2的缓冲液,可使密闭容器内CO2浓度 保持稳定;NaOH溶液作为CO2的吸收剂,可除去空气中的CO2。下一页:呼吸作用方式

gkone 发表于 2016-7-25 19:09:27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二: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方法
          1.如果某生物产生CO2的量和消耗的O2的量相等,则该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2.如果某生物不消耗O2,只产生C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3.如果某生物释放的CO2量比吸收的O2量多,则两种呼吸方式都进行;
          4.如果某生物无O2的吸收和CO2的释放,则该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或生物已死亡;
          5.无氧呼吸的产物中没有水,如果在呼吸作用的产物中有水,一定是进行了有氧呼吸。下一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gkthree 发表于 2016-7-25 19:54:56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三: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辨析比较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进行的细胞
                       
                                植物的叶肉细胞、幼茎皮层细胞、蓝藻细胞等
                       
                                所有活细胞
               
               
                       
                                反应场所、条件
                       
                                叶绿体;光、色素、酶
                       
                                主要是线粒体;氧气、酶
               
               
                       
                                物质变化
                       
                                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产生CO2和H2O或不彻底的氧化产物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形成ATP
               
               
                       
                                速率(强度)的表示方法
                       
                                一是用O2释放量表示;二是用CO2的吸收量表示;三是用有机物的增加量表示
                       
                                一是用CO2的释放量表示;二是用O的2吸收量表示;三是用体有机物的减少量表示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产生的CO2、H2O被光合作用利用
               
       

        下一页:生物新陈代谢类型

gktwo 发表于 2016-7-25 20:07:10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四:准确把握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中的几项根本区别
          1.自养型与异养型的根本区别: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
          2.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的根本区别: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需要的能量来源不同。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为光合作用;利用周围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为化能合成作用。
          3.寄生与腐生的根本区别:是否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吸取营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为寄生。一种生物依靠分解其他动植物尸体获得营养,其生活方式为腐生。营腐生、营寄生生活的生物都属于异养型。
          4.需氧型与厌氧型的根本区别:分解自身有机物是否需要氧气。下一页:细胞周期

gkthree 发表于 2016-7-25 21:18:33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五:细胞周期的注意事项提醒
          1.细胞周期只对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意义;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3.同一生物体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细胞周期长短存在差异,如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周期。下一页:有丝分裂

gkfive 发表于 2016-7-25 22:20:21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六:有丝分裂过程知识归纳
          1.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的识别——依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行判断:染色体散乱在细胞中央是前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是中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并移向两极是后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重新出现细胞核是末期。
          2.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中心体、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①纺锤体的形成在前期,消失在末期;②核仁、核膜的消失在前期,重建在末期;③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移向两极在前期;④染色单体的形成在间期,出现在前期,消失在后期;⑤染色体的出现在前期,消失在末期。下一页: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gksix 发表于 2016-7-25 23:10:36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辨析比较

       
               
                       
                                有丝分裂
                       
                                不同点
                       
                                相同点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末期
                       
                                ①分裂过程及时期相同;②核内染色体变化相同
               
               
                       
                                植物细胞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构成
                       
                                在赤道板部位出现细胞板,并由中央向周围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
                       
                                移向两极的中心体周围发出星状射线形成
                       
                                赤道板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
               
       

          下一页:有丝分裂实验

gkfive 发表于 2016-7-26 00:15:11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八: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注意事项
          1.解离后一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2.把握好染色时间,3~5分钟即可,否则会染色过度,不易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3.加盖盖玻片时,要防止产生气泡。
          4.用显微镜观察时,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
          5.解离后细胞已被盐酸杀死,不具有活性,应从不同细胞中找出有丝分裂各时期。下一页:有丝分裂与遗传变异

gkone 发表于 2016-7-26 01:19:34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十九:有丝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1.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2.与变异的关系: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的间期。染色体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虽然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纺锤体形成受阻,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下一页:细胞全能性

gktwo 发表于 2016-7-26 01:57:19

分页标题#e#
          高考生物解析技巧二十: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
          1.概念: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该物种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基因。
          3.细胞实现全能性的条件:在离体和适宜的条件下,分化的体细胞也能表达其全能性。
          4.细胞全能性表达的容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未分化的细胞>分化的细胞。其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大。
          注:(1)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3)在生物体内,分化的体细胞之所以没有表达出全能性,是因为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一轮复习二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