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kfive
发表于 2016-7-26 02:28:29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一:详解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其特点是:(1)形式上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2)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3)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各不相同,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学生复习时注意从国家政体、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国家元首地位、政府首脑和政府产生方式等方面分析比较其异同,分析其特色。具体列表如下:
下一页: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gktwo
发表于 2016-7-26 02:50:24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二: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与影响
时期阶段特征影响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1)侵略方式:以发动战争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侵略方式(2)侵略国: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国门大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19世纪末20世纪 初(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2)侵略国:除英法美俄外,德日意奥加入(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了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1)侵略方式:“以华治华”(2)侵略国:先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中国(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促成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下一页:《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gkfive
发表于 2016-7-26 03:17:18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异同
二者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但二者在主张和实质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不同点内容上主张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无法实现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维护私有制,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潮流,但《资政新篇》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且当时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故不能真正实施
主张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愿望《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相同点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反封建的纲领性文件。下一页: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gkone
发表于 2016-7-26 03:57:41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四: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下一页: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
gkfour
发表于 2016-7-26 04:51:28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五: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的区别与联系
类别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
区别设立区域港澳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沿海特定区域
指导原则“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的经济政策
自治程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谈不上自治,只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社会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解决问题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愿望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联系三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下一页: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分裂问题
gksix
发表于 2016-7-26 05:00:04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六:台湾问题与两德问题、朝鲜半岛分裂问题的不同
(1)从成因上看,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分裂是冷战的产物,是由外国干涉所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这就决定了台湾问题的解决与德国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不可以用同一种模式。
(2)从性质上看,两德统一、朝鲜半岛统一都属于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统一;台湾问题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
(3)从统一的方式上看,两德统一、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台湾问题的解决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的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下一页:世界格局多极化
gkone
发表于 2016-7-26 05:48:58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七: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方面去理解。下一页:新中国的外交
gksix
发表于 2016-7-26 06:08:27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八:新中国的外交
建国之初一边倒,和平共处是原则。
求同存异广建交,国际社会都认可。
七十年代不平凡,中美中日联合国。
进入改革新时代,大国地位担责任。下一页:两极格局
gkone
发表于 2016-7-26 06:31:55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十九:巧记两极格局
战后两极已形成,意识形态各不同。
美苏之间打冷战,你争我夺四十年。
两大集团互对峙,战争阴云罩全球。
冷战热战并相存,大战危机孕和平。下一页: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gkthree
发表于 2016-7-26 07:37:16
分页标题#e#
高考历史题型解题技巧二十: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的比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大政策:
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影响
“另起炉灶”如何对待******政府的外交不承认******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这三大外交政策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外交政策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