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代史:国共第二次合作
南京
兰州
昆明
济南
深圳
沈阳
鞍山
大连
福州
佛山
贵阳
黄石
荆州
吉林
内蒙
洛阳
宜昌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中国近现代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简答题必有,新东方网将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外国近代史的高考历史考点都整合在一起,考生可集中复制复习,更多高考备考资料在:gaokao.xdf.cn。
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的建立
1、根本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共的倡议、主导和促成
2、过程:
①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③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转折点)
④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共发表抗日通电。
⑤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实行改编。
⑥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时期。
3、方式:党外合作
4、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根本保障。
5、特点:
⑴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⑵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⑶国共两党都有自已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全国的政权和军队,中共只掌握局部政权,但中共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流砥柱。
⑷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最新]
华北空军招飞50人10月北京初选
[盘点]
盘点中国十大体育明星大学生
[辅导]
语文字音字词病句文言文知识点
[复习]
高考英语词汇语法每日一学
[志愿]
新东方高考数据库:院校+专业
[试题]
北京四中往年月考试题汇总
[经验]
高三生熬夜没必要影响效率
[家长]
家教的核心在做人做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