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哲学常识:意识为什么反映客观事物
湘潭
襄樊
新疆
无锡
唐山
镇江
河北
南通
株洲
南宁
南昌
高考政治中哲学和经济学常识是一大重点也是难点,新东方网高考频道整理高考政治哲学的疑难问题解答,帮助大家突破哲学难关。
高考政治哲学难点解析:意识为什么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对于这一难点的突破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对学生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一难点应从以下四点突破。
第一,明确“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身含义。
所谓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指人们的意识可以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可以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可以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第二,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因。首先,从认识的对象即客观事物本身看,它有相对静止的一面,同时它的现象和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为人们正确认识现象和本质提供了客观可能性。其次,从认识的主体——人类来看,既有日益完善的思维器官人脑,又有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透过现象,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再次,从认识的基础——实践来看,实践是联系主客观的桥梁,而实践总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也随之不断地提高,人们的认识越来越符合发展的实际。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第三,从教育意义上讲,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早已被人们的实践活动所证实。既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说明原有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性质、状态、规律的,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第四,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含义要有正确认识。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如此。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但又都是正确的。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相反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③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不意味着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的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加深。
[最新]
华北空军招飞50人10月北京初选
[盘点]
盘点中国十大体育明星大学生
[辅导]
语文字音字词病句文言文知识点
[复习]
高考英语词汇语法每日一学
[志愿]
新东方高考数据库:院校+专业
[试题]
北京四中往年月考试题汇总
[经验]
高三生熬夜没必要影响效率
[家长]
家教的核心在做人做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