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8 13:26:34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理解

  「名言」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
          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发笑的趣事,否则你便不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难题。——丘吉尔
          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高尔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萨特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所无法占有的。——歌德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怎样思想,要比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伏尔泰
          理解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理解,你就得不到什么。——罗曼 罗兰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富兰克林
          「事实」
          ⒈上周末一个晴朗的下午,眼光把人们身上的外套都“融化”掉了,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穿梭着身着春装笑容洋溢的行人。我悠闲自在的从家里步行到离小区不远的津工超市买东西,出来的时候看见门口有很多人,于是凑过去看个究竟:人墙中围着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和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老人双手反向握住一辆自行车的车把,表情严肃中带有气愤,而年轻人却一脸尴尬,一副有话说不明的样子。
          “你别走!咱们叫警察来!”老大爷底气十足。
          事情好像有些严重,仔细听周围人议论,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个样子:
          这个年轻人在超市门口提着一辆自行车的后轮没开锁地推车时被老爷爷看见了,老人看见便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拦住他,大喊“抓偷车的!”一把抓过车把并拦住男青年不让他走。虽然他一直解释车子是他的,只不过刚把钥匙掉了,但这个理由说给谁听都不能轻易相信,也难怪老爷爷执意要找警察。
          现在两人僵持不下,男青年反复向老人解释请求他相信自己,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提到自己就住在对过的小区。但老爷爷硬声呵到:“这么近还骑车?你骗得了谁呀!”男青年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
          突然,男青年灵机一现马上掏出手机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一个年轻少妇手里拿着要是急匆匆赶到了。原来这是他老婆把家里的备用钥匙拿来了。随着清脆的一声响,车锁“啪”的开了。
          还没等愣在那里的大爷说话,年轻夫妇便连忙说到“我们能理解您是一片好心,别放在心上了。”老人把眉头散开,满脸堆笑的表示自己真是老糊涂了,怎么弄出这么大一笑话!好在夫妇二人都很善解人意,息事宁人之后人群渐渐散去了。
          这时我又听见周围人在讨论:“别人能不管他的事可那位老大爷多热心的去管呀!我们身边要是多些老大爷这样热心的人,那么社会风气一定会越来越好!”
          所有人竟没有一个埋怨老大爷错怪好人,大家都以十分理解的姿态对待这件事。我相信老大爷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还会热心的管。因为这样不仅帮助杜绝违法犯罪发生,而且就算是一场误会,最终也会以众人的理解收场!

gkfour 发表于 2016-7-28 14:25:31


          ⒉理解意味宽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戴尔 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们之间的阻隔,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⒊给对方一个痛哭的机会。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据说,戴安娜虽出身富家,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她经常说自己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相信戴安娜一句贴心的话,足以让埃利受益一生。
          “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
          ⒋理解造就科学大师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老师理论。但是,她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我们今天还处于黑暗之中。

gkfour 发表于 2016-7-28 15:23:36


          ⒌朱德为母亲分忧。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朱德看到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从四五岁开始就在旁边帮忙。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从学堂回家,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时,朱德便一声不响地把书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作。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尽力去做。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分担了母亲的负担。
          ⒍伽利略与车夫
          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时间。
          据说,有一回,伽利略为了节约钱,搭了一辆拉橄榄油的车从比萨去佛罗伦萨。在车上伽利略一路跟车夫聊天,车夫一出口就是赚钱,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数学计算。他俩越谈越糟糕,最后两个人干脆谁也不说话。车夫在想他这一车橄榄油能挣多少钱,伽利略在看着车夫装橄榄油的桶发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积,这些桶的容积应该怎样算呢?他想这些桶几乎都是圆柱体,那么要求出桶的容积,看来只能用桶的底面积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于是目测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径,一下子他便把这些桶的容积算了出来。
          “你每桶橄榄油是300公升?”
          “你怎么知道的?”
          伽利略便认真地给车夫讲解起计算公式来,无论伽利略怎样耐心地解释,车夫还是听不懂。听不懂还不要紧,重要的是听不懂的车夫还认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术。结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给的钱。
          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学家。但他由于宣传科学,屡遭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被罗马教廷判决终身监禁。后来,伽利略在满目凄凉和贫病交加中,在监禁地佛罗伦萨含冤去世,终年78岁。
          ⒎释鹿得人。理解就是推己及人。
          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两只鹿撒腿跑进林子里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突然他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
          ⒏王野罢官。理解会使人如释重负。
          南宋理宗淳佑元年,两浙转运判官王野被别人诽谤诬陷。结果,他就被罢了官。于是,他回到了老家。王野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他怕母亲难过,担心,就谎称自己是要调到别的地方任职,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不料,他的母亲早就猜出来了。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父亲就是因为直言敢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官流放的。现在你又是这样,我其实很高兴,因为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好传统。这有什么好隐瞒的?”
          王野就非常感激母亲的理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拒绝接受美国提供的面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⒊韩寒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早在十多年之前读到他的《我的自白》,最末一段,“春风得意或者是秋风不得意”,就绝他的与众不同,可以如此玩弄文字。而他自诩为上海的一块大金子,并自信地说”我是金子,我是要发光的。他的这一句势不可挡地击中了踌躇不前的我,令我热血沸腾,我对自己说:我是箭,我是要飞的!
          在那人不风流完少年的光辉岁月里,我的信条之一就是要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遵从内心的选择。在这一点上,韩寒就是当之无愧的榜样。那时候韩寒虽已不再校园,但是校园里一直有他的传说。
          有的人或许因为喜欢韩寒而喜欢他的文字,而那时的我的确是因为喜欢韩寒的文字而喜欢韩寒。文如其人,从那时的他的文字里,冲击着我的就是要敢于突破,敢于表达真实的自己,拒绝虚伪,拒绝平庸。虽然一些文字内容事后遗忘,但是文字里透出的性格精神却从未磨灭。
          有的人认为韩寒太过反叛,喜欢批判,尤其是不留情面地批判教育体制。其实现在回想那个时期,正式“素质教育”理念冲击“应试教育”的爆发期,而韩寒作为一个七门功课不及格的所谓“差生”,写出了数十万字的小说《三重门》,人们惊诧这个“奇迹”,但是鲜有人过问背后韩寒的付出,他也是顶着压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因为将热情和精力都献给了小说《三重门》。因而无暇顾及学习成绩,可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原本就是互为因果的事情。而反叛,是因为拒绝了妥协,坚持了自己。
          韩寒现今的个性与他的文风不是一日行程的,他的心智模式跟他所处黄静所喜欢的东西息息相关。在拿钱钟书来说,你弱真心喜欢他的文字风格,潜移的话就是显得少年老成,默化的结果就是那些玩弄文字的套路。这在韩寒的小说《三重门》中可见一斑。方舟子揪住韩寒采访所说的初中时候读不太懂《围成》,觉得钱钟书太学贯中西,以此断定韩寒不具备写作《三重门》等文字的能力。但正如莫言《讲故事的人》里所说的那样,自己没有认真读过马尔克斯和萧伯纳,但是哪怕是浅尝辄止,也就知道作者是如何做的,因为有的东西是相通的,方式无非就是那些,只是看你的想象能否天马行空。由此看来,其实韩寒当时只要学会那些用比喻的方法,加之自己擅长的想象发散开来,写出如钱钟书风格的文字也就属正常的了。
            编辑推荐
          >>高考母亲节献礼:高考关于母亲的优秀作文(汇总)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与范文:中国梦话题汇总
          >>2013年高考语文备考:高考作文素材精粹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毅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