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8 16:03:18

低分陷阱:“大气”题目下的“小气”文章

  低分陷阱:“大气”题目下的“小气”文章
  ----解析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语文作文试题
  高考的尘埃尚未落定,关于作文的争议尘烟又起。争论难与易的比例几乎各占半壁江山。从出题的思路上看充分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关注,但易懂不易写。题目所涉话题太大,要么不知从何写起,要么写的太多,反会文意不深。今年的作文对立意把握的好可能占明显优势。
  把握“大”材料,确定“小”中心
  从题目的材料上看,第一部分的核心是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关注;第二部分是国民对本国发展的关注。二部分材料的关键词汇即为“关注”。那么,围绕“关注”来确定中心将无可置疑。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限制词——“对中国发展的”,脱离了这一限定定语也会导致偏题。
  当我们拿到如此耳熟能详的话题时,切忌“以大对大”。用所能看到、记得、想到的国家发展的数据、景象做为文章的全部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面面俱到”很可能导致“面面不到”。其实,第一部分的材料我们可以谈世界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说明了什么;或世界对中国发展如此关注我们接下来应怎么做,从中学生的角度谈谈对发展的认识、看法,关注发展中的一个点,比如就谈住房、就谈物价等等,越小角度越容易谈出深度。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还容易把握,对六点中的任一点展开都可以;还可以谈谈没被关注的说明什么,比如教育。同时,被关注的这几点的顺序也大有文章。当大家对貌似无关紧要的“国际影响”的关注超过了对至关重要的“民生改善”的关注时,说明什么?以此类推,相应的点与点的交叉也可以确定较有新意的立意。
  “自古文章意为高”。总之,我们在确定中心的时候别让自己无从着笔,小切口,纵深谈。
  “选点”好过“选面”,“真”才容易“深”
  在对材料的处理上一定紧紧围绕中心,以点带面文章会写出深度,反之,则容易虚浮。比如谈经济,这个范围可能很大,我们也不能很好把握其中的数据、理论,可以从饮食的变化在发展上的体现入手。我们天天都吃饭,十年前和现在应该就有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发展上,就有了意义。我们的服饰,流行的物品,流行的文化……什么是你熟悉的,就写什么。用一个点带起整个面,而且真实的体会和感受才最能达到鞭辟入里的效果。
  今年的作文题目反押题、反套作非常明显,而且确实能写出学生的个性色彩。题目非常容易理解,从中学生的视角、从“你”的视角生发开去,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可以一反“八股”文风,一反“名人、古人谈天论地”套路,但也容易流于“歌功颂德”式文章,“假大空”将是失分重点。个性色彩的体现将成为今后作文的发展趋势。
  附:2011高考全国新课标语文作文试题题目: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媒体来源: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低分陷阱:“大气”题目下的“小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