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指导]怎样写好“比较文学性”小作文
延安中学高级教师 周永蔚上海语文高考试卷中,最出彩的就是 “开放性的小作文”。它非常重要,高考大作文为70分,而小作文有19分,两者加起来为89分,几乎占了语文总分的59.3%的比例。因此,重视小作文,这对提高语文的分值大有帮助。
自21世纪以来,上海语文高考的23份试卷 (春考12份;秋考11份)中的小作文有16种形式,它们分别是:(1)“比较文学性”、(2)“背景阐述性”、(3)“生平简叙性”、(4)“情感对话性”、(5)“思想评论性”、(6)“自说原因性”、(7)“主旨揭示性”、(8)、“缘由概括性”、(9)“人物形象性”、(10)“文学议论性”、(11)“联想扩展性”、(12)“鉴赏评析性”、(13)“提纲罗列性”、(14)“简介说明性”、(15)“形象描述性”、(16)“阅读感悟性”。
在这16种小作文里,我在此只想说说“比较文学性”小作文如何撰写的问题。
(1) 2008年【春】考的第六题:作者在第(4)段中写道“因为注意‘留白’,小小说的天地便很宽余了”。请以莫伯桑的《项链》为例,简述“留白”手法的妙用。 (4分)
(2) 2008年【春】考的第27题:统治阶级企图把《雅》、《颂》确立为音乐(诗歌)的典范,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3分)
(3) 2009年【春】考的第12题:本文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请以高中教材的一篇现代文为例,阐述对比手法运用的妙处。 (3分)
(4) 2009年【春】考的第27题:本文在勉励后生善于求教方面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联系课文《师说》的内容,谈谈求教的重要性。 (3分)
(5) 2009年【秋】考的第12题:本文与 《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北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4分)
(6) 2010年【春】考的第12题:结合作者在雾中的感悟,简析《荷塘月色》中月夜下的荷塘对朱自清的意义。 (3分)
这里提到了与教材课文有关的《项链》、《雅》与《颂》、“高中教材的一篇现代文“、《师说》、《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等六个课文文学教材与考卷现场材料进行比较。
要正确回答,那么就必须做到以下“四步写作法”:
历史背景
莫伯桑(1850—1893)的《项链》写于1884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当时等级森严、贫富悬殊;《雅》与《颂》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宫廷文学,当时民风较为淳朴,政局相对平稳;韩愈(768—824)的《师说》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的中唐时期,当时京城长安有一股”互学可耻“的邪风歪理,韩愈痛斥之;郁达夫(1896—1945)的 《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8月,虽描写北平的秋,然实质上却是无限怀念江南的秋;朱自清(1898—1948)的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心情无比苦闷,撰写本文,是想反映当时作者自己“企图完全超越现实而跟自然要同化为一”的精神理念。
作者心态
莫伯桑撰写《项链》的心情是悲观失望的。韩愈撰写《师说》之时,当时京城正刮起一股“向人学习”是可耻之文风,所以,它以激愤怒斥的心情,批评这股歪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以思乡之心,在细描北平的秋景秋色中,隐含表达自己深切怀念南国美秋之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他在无限无奈惆怅的心态里,表达自己追求绝对自由的超然脱俗之意。
文章主旨
要正确理解文意。 《项链》的主旨是:追求虚荣,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可悲下场。 《雅》与《颂》的主旨是:美化统治者的言行,牢固他们的永久统治。 《师说》的主旨是:提倡终生互相学习,不耻下问。 《故都的秋》的主旨是:热爱家乡,永怀南国之美秋。《荷塘月色》的主旨是:向往自由、追求安宁的小资时代心情。
思想局限
《项链》对上流社会的揭露不够;《雅》与《颂》是宣扬“王权”和“神权”的封建观念;《师说》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故都的秋》中隐含对时事悲凉的心绪。
《荷塘月色》更是有脱离大众、远离基层,只求平淡自然、一己自乐之欲。
◎习作示范
周老师将《雅》与《颂》的小作文,做一个写作比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简称“国风”),是民间歌谣、百姓心声。思想内容丰富,极有社会意义及教育功能,也是考察先秦历史民情的重要依据。而《雅》与《颂》的诗歌,大部分却是御用学者和宫廷文人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的吹捧礼赞。 《雅》,古人作为“正乐之歌”,是“王权”的表现;《颂》,古人作为“宗庙乐章”,是向神灵报告“王侯功德及政教面貌的赞美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