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后高考时代:考生心理调适家长应唱主角
“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让我很焦虑,做事情很难静下心来。”今年参加高考的小江前几天刚收到国内一所二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回想起高考后的生活,他很是感慨。眼下,我省2014年高考本科录取已经结束,专科录取也接近尾声,这个时期将是2014年高考录取通知书集中发放的时间,许多考生深受“高考后综合征”困扰。许多家长以为高考一过,考生的心理压力便会减轻,对考生也不再细致关心。事实上,尽管高考结束了,不少考生承受的心理压力不仅没减轻而且可能增加,仍潜伏着许多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考生们作为阶段性的特殊群体,此时更需要呵护和关爱。记者与多位前几年孩子参加高考的家长交谈后得知,他们的亲身体会是,孩子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漫长过程中,更显焦虑和不安,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
李女士的孩子是前年考的大学。她说,自己的孩子参加高考时,她也认为考前的心理调适很重要,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怎样放松,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但她发现,孩子高考前和高考那几天,由于一门心思备考和应考,没有多余的时间想其他事情,心理状况比较稳定。但高考结束后,一直到录取结果出来将近两个月里,孩子整天就在房间里,靠上网看书打发日子。随着录取进程推进,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孩子心里焦虑和不安的情绪越发加重,甚至彻夜难眠。李女士说,那时,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安慰的话都不知怎么说了。劝孩子出门走走到外地旅游,孩子也一概拒绝。
和李女士相反,汪先生的孩子则是“跑得不着家”。汪先生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孩子在家里没超过10天,“外地的亲戚家被他跑了个遍,走到哪儿玩到哪儿,每次说到录取就和我们‘打太极’,我们也不敢逼孩子太紧。”事实上,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会出现心理问题:在考前以考试为唯一目标的考生,会因考试结束、压力骤然消失而产生丧失奋斗目标的迷茫心理;因为考试不理想而产生挫败心理以及对于前途担忧的紧张心理;因为考试结束产生的放纵心理。
对此,百硕教育中心咨询主任王昊表示,经历紧张的复习和考试,高考生确实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身心调节,面对考后的焦虑问题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焦虑情绪。王昊建议,家长要和考生进行充分沟通,分时段了解并有效对考生进行情绪疏导,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不埋怨、不批评,引导考生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充分对身体和心理进行调整。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运动,不但可以有效“减压”,还可以增强家长和孩子间的心灵沟通。
王昊表示,高考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应激(压力)源,在很多时候超越了应试本身,成为学生寄托人生价值、希望以及尊严的着力点。这也是很多考生在高考后担忧录取结果,进而患上“高考后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高考后考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后高考时代的考生心理调适家长应唱主角,需要家长坚持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能够给孩子以正确引导。同时,也要开导孩子正确对待高考录取结果,缓解心理压力,降低期待焦虑,陪伴他度过高考后和入大学前的这段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