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 发表于 2016-7-29 23:23:27

开学身陷“恐惧”?别紧张,很正常!

郑州一中心理教师许小安说:“‘开学恐惧症’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特点是对学校产生恐惧。主要症状有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头痛、胃痛等不适症状。主要的诱因是‘开学’导致学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产生焦虑和恐惧,或对分离焦虑、人际交往困难等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唤醒。”
  许小安说:“三类学生更容易出现这些症状:一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如有些同学人际交往能力差,在学校学习或在校园活动中有过挫折、委屈、羞辱的经历;二是学习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三是过于追求完美的优秀生,个性好强,进入毕业班无法承受升学压力,拿起课本也读不进去。”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表示,从表面上看,“开学恐惧症”是中小学生在长假期间过多娱乐休闲、过于放纵自己而导致的,而从深层次分析则是当前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里往往以成绩、排名来认可学生,让学习成为一件不快乐的事,却不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学习、生活时间上缺少清晰合理的规划,不能及时调控自我。
  蔡劲林说:“现在社会家庭构成单一,家长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没有责任意识,开学又迎来一个新学期,也意味着新的成长,可孩子从小在家庭舒适、温暖的环境中受到过多关注,形成对父母过度依赖,成长很慢,开学时容易与父母产生分离焦虑。孩子对于习惯、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差,家长平日忙着上班,孩子假期在家作息时间紊乱,对开学后突然紧张有序的生活势必产生恐惧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欠缺,部分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功课,不注意培养其独立性、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等,住宿的孩子们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独生子女从小不愿与人分享,不会与他人相处。”
  诊断开方
  多沟通,疏导孩子情绪
  蔡劲林说:“开学恐惧症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多发于开学前后2周左右,一个月左右趋于平稳。过于放松的假期生活与过度紧张的学习生活差别太大,造成一部分中小学生在生理、心理上难以适应和接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郑州一中心理教师许小安表示,轻度的“开学恐惧情绪”很快就能平复,有时连干预都不需要,家长千万不要对此危言耸听。
  亲子教育专家赵哲老师指出,孩子害怕开学有时是一个原因,有时是几个因素相互交叉影响。孩子开学“恐惧”,家长跟着苦闷,是因为孩子总是不把恐惧的真实原因告诉家长。赵哲老师强调,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础,因为教育者在被教育者心中的位置,决定了教育效果。孩子的心里话不愿跟家长说,彼此相互抵触、敌视,这种关系下,父母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因此,家长应保持与孩子真诚沟通的习惯,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建议家长们可在开学前适当帮助孩子调节,模拟正常的学习生活。家长还可多给孩子介绍一些学校里的有趣事情,减轻孩子压力,多和孩子交流心得,不能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
  许小安表示,家长和老师可耐心倾听孩子的烦恼,多安慰和开导孩子,家长可鼓励孩子提前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或和孩子一起探究对上学恐惧的真正原因,表达对孩子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家长还可与老师联系,争取校方配合,共同“会诊”把脉,为孩子克服开学恐惧创造条件。而对于个别达到了“恐惧症”,并伴有病态表现,如,肚疼、腹泻、头疼、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生理反应,建议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规范评估诊断,找出真正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治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学身陷“恐惧”?别紧张,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