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ref="http://m.gaokao.com/e/20091012/4b8bd3b87811d.shtml" target
许雪琼(北京大学法律系学生,汕头市文科高考状元):
上中学以后,科目繁多,但语文一直是我最少担心,也成绩最好的科目。我想这得益于小学开始严格的学习与训练打下的基础。语文最重日积月累,这已是人所共知。小到字、词,甚至拼音标点,大到作文,无不是点点滴滴积聚而成。因为对语文一向兴趣很浓,所以每节课都听得投入,也很有收获。课余时间只要每天花上十几分钟把当天内容看一遍就够了。其实语文的学习最自然轻松。平时甚至是在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以积累语文知识。处处留心,则会常有收获。
课内的学习之外,还应在课外多看书。我最喜欢的是学到哪一篇课文,便找来与此有关的一点书来看。譬如学到苏轼的诗词,便找了苏轼的赤壁赋诸文,甚至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或有关宋朝的书来看。这样对课文了解更深入,对作者也有了较深的感觉。因此也增加了文史知识,做起来也不难。而高中课余时间多,也开始有自己的看法,是大看课外书的好时光,不可错过。因为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使我课余大半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看书,从中国古代诗词曲赋到西洋名著,只要心有所动,便沉缅其中。即使不求甚解,也是很好的享受,充实了高中生活。因为读的多是文学作品,所以培养了对语文的语感,对于作文,更是大有裨益。
语文的复习我花的时间可能是各科最少的。平时上课跟上老师步子,又抓紧时间,攻弱补缺。课余早上的时候看课本,大概七八个星期,便把十二册书翻了一遍,然后再细看重要篇目与文段。晚上的复习时间,主要是跟着老师做专题复习、练习,两三天一次,时间一小时左右。复习别的科目累了的时候,便拿起名句看一下,或记认几个生疏的字词,或做一些基础的练习。这样语文的复习穿插于其它科目之间,节省了时间,效果也颇佳。
课本之外的参考资料,我用的是《语文报》和广东的《语文月刊》。《语文月刊》相伴中学六年,每期必看,而《语文报》则是高三才开始看的。这两份报刊内容丰富生动,又容易接受,信息性也很强,对高考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利用学习的边角时间,看看这两份书报,既增长了知识又怡情悦性,使我对语文的感情越来越深。
能学还必须会考。有平时的积累垫底,语文的考试总是比较轻松。最重要的是谨慎小心。做前边的选择题时更应如此。一看到试卷,便马上进入角色,认真看题,选择时多考虑课本与此有关内容,仔细揣摩,一下求索,再确认答案。遇到棘手问题,也应冷静,多从不同角度考虑,甚至猜测,到了最后,即使不懂,也决不留白。第二卷的现代文阅读,是容易失分的地方。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平时多读、读透。而在考试时,首先应通读全文,再带着问题细读,回答问题时时时扣紧材料。解题还应高屋建瓴,从全文角度考虑,注意上下文语境,而不能断章取义。回答填空题,则应牢记从材料中找答案,切忌臆测拼凑。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作文当然更与平时的积累有关。平时应多阅读,多练笔。看书看报时应注意积累材料,诸如事例,名言警句,应作摘抄,优秀作文选也应多看。每次考试前把积累的材料浏览一遍,说不定可以帮上大忙。考试最怕作文跑题,所以应多练习。我觉得可以由老师或自己选一些作文题,每题用十几分钟的时间研究材料,立意,再写出布局谋篇的简单思路,请教老师,高考的作文多为议论文,考试时留给作文的时间通常是一个小时,研究材料,选找切入点,再立意,粗写提纲,打腹稿,大概要花一半时间,因为胸有成竹,所以用半小时的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也有宽余。作文准确切入是关键一步,此外语言立意力求新颖,但如果没有把握,宁可用陈旧观点,也最好不要冒险。
1996年的语文考试,答起前面的题来都很顺手,现代文阅读是关于音乐的,做得小心翼翼。后边看到作文题是关于两幅漫画时,便愣在那里,不知从何入手。幸好在冷汗冒出之前,还是冷静下来,细看题目要求,静思以前涉猎的一些美术知识,拟了提纲,才有条不紊地作了起来,总算有惊无险。考完试后心里也忐忑不安,但又觉得自己做了努力,结果如何也只能接受,便不再想了。分数出来后回想当时情形,才体会到老师讲的“大语文”的含义,语文也包含了文艺甚至更多的内容,所以文化知识的积累很重要。其次考试应有应变能力,胆大心细,还要有对自己的信心。
(人物导航)
于洪淼 吴菁霞 吕雪梅 田蕾 黄澍捷
陈若英 吴子云 赵莹 韩西 秦珏
朱林 李宏霞 孟宪飞 陈珊珊 刘满江
楚军 张雅丽 焦朋朋 郝洁 耿德健
陈小凌 何忻 梁震 朱坤 胡湛智
杨临明 许雪琼 王劲涛 陆慧 刘阳
相关热门资料推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