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中学>高考>高考备考>各科辅导>政治>正文

[高考政治考点名师导学]文化与生活

2012-03-01 14:59

来源:新东方网整理

作者:

  第九讲 文化与生活

  【复习要点】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文化的形式;

  (3)文化的社会作用;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5)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及综合国力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在经济的基础上,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2)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也不能简单的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文化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素养的表现。

  (1)文化素养的高低,可以从待人接物、为人处事上表现出来,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文化品味的高低。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文化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人们的思维,也正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表现。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主要通过文化氛、文化活动经过长期的渗透形成的,是一种无形而有效的力量。

  (2)深远持久的特点。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地区:
北京

北京

天津

河北

河南

山东

山西

内蒙古

陕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东

广西

福建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藏

港澳台

类别:
文科

文科

理科

成绩:

说明:系统推荐的大学是依据往年数据计算所得,供广大考生填报志愿参考使用!

新东方中学辅导专区

班级名称 上课地点 上课时间 费用 报名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

层次

本科

专科

类别
名称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请选择学校
请选择城市
文科

文科

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