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53|回复: 0

别再写坑人的“高考体作文”了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8-12 19: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题:我们的孩子花费了12年的时间来学习一种特殊的写作方式:高考体作文。高考一完,12年的努力就此白费,因为这样的写作方式在真实社会中没有任何作用。他们不仅荒废了12年的心血精力,甚至还因此从一张白纸变成废纸,再难学进去真正有意义的写作方式。
          高考体作文是什么玩意儿?
          写作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必备技能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整整12年里,我们的学生都在反复学习写作,老师都在教写作。最后,我们要在高考作文里对这项技能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经过12年的学和练,一些资质聪慧的学生终于能够在高考中写出一篇辞藻华丽、感情充沛、气势恢宏的——“高考体”作文。
          所谓高考体作文,就是指一种仅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离开了高考就再没有任何意义的特殊文体。高考体作文有以下特点:
          1、情感虚假。通篇抒情,风花雪月的陈词滥调,或者小资美文、无病呻吟的风格。
          2、堆砌辞藻。华丽的言辞缺乏章法的堆砌在一起,大段的引用所谓好词、好句,却不知道在用这些词句表达什么。
          3、形式僵硬。尤其喜爱大段的排比,看上去气势恢宏的样子。是高考体的分支,人称“排山倒海体”。
          4、逻辑混乱,思想浅薄。行文缺乏逻辑,没有深刻的思想与分析能力。这一特点往往和前面的几个特点结合起来:因为实在没有思想可写,所以就反复的在辞藻、形式上玩花样。
          5、套作,模板化。几百万学生都在用共同的内容,仿佛《星河舰队》里面虫族生命体拥有共同大脑一样。爱国的必是邱少云、董存瑞,不得志的就是屈原、苏轼、陶渊明,国民性只知道康有为、鲁迅,科学发明齐捧牛顿的苹果和爱迪生的灯泡……凑几个名人事例后,强行与题目联系到一起就完了。
          一段典型的高考体文字是这样的:
          “雨落无痕,点点骄阳散尽后,留在花叶唇间的,是淡淡的滋润。花落无声,轻飞漫舞中一场凋零的舞蹈,无声无息融入泥土的怀抱,无法忘怀的,是来年枝头上动人的新绿。你呢,是落雨,还是落花?是谁,拖着孱弱的身躯踏着芳芷走向了滚滚东流的汨罗江?从“三闾之臣”到“亡国大夫”,他又怀抱着怎样的哀愁,那哀愁是否一如他怀中的青石那样沉重呢?
          ……”
          文字间充斥着做作的情感,辞藻堆砌,又故意在形式上频繁换行分段,试图体现出类似诗歌散文的优美感。而实际效果确实云里雾里,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思想——亦或是根本就没什么思想?
          再比如这样一段:
          “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他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么照耀他的必定是心中升起的太阳。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翁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他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这就是排山倒海体的典型。据说有不少学生专攻这种写法,炉火纯青,以至于竟然能够以排比手法贯彻全篇,比喻、象征穿插其间,一边文字华美着,不知不觉就凑满800字了——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表现出任何深刻的思想,只堆砌了800个浮华的文字。
          而更可怕的在于,这种文章,经常被评为高分甚至满分作文。
          高考体作文并不简单
          有趣的事情在于,上述的高考体作文写法,并不是一种简单、轻松的写法。要写出一篇优秀的高考体作文,往往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
          高考体作文的一个特征,就是文字浮华,辞藻堆砌——也就是说,你需要去刻意去学习和记诵大量的词汇、成语,背下很多好句好文,这样才能临场发挥使用。
          同时,高考体作文还要求你有很强的形式驾驭能力。以高考体作文的一个分支——排山倒海体来说,不仅要堆砌辞藻,还要以排比甚至对仗的方式去堆砌,那也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一般人玩儿不来的。
          另外,为了写好高考体议论文,背诵名人故事是免不了的。显然,背的越多,写起来文章来越轻松。可是学生们又没有能力去深刻理解和广泛涉猎真实社会中的伟人事迹,于是便下了苦工把中学课本上,尤其是语文课本上的人物搜罗起来,几百万人一起歌颂李白杜甫陶渊明,膜拜牛顿伽利略爱迪生。
          而且,高考体作文需要突出莫名其妙的强烈情感,学生们需要反复练习逼迫自己产生那些他们本不具有的空洞情感。如果实在无法做到,那就需要学会伪造文字,让人以为你产生了那样的情感——这已经进入了操纵别人想法的心理大师水平领域了。
          我们一定不要忽视了,高考是有强烈的方向指引作用的。当高考体作文的风格明确后,上游的中考和小升初也就迅速同化了。与小升初、中高考等终极大考对应的,是学校里的日常教学。在每周乃至每天的作文训练里,学生就在反复的强化训练高考体,绞尽脑汁的构思大段的排比句式,并在语文书上以波浪线勾画出优美的字词描写。
          高考体作文,控制的不是高考那一天的喜怒,而是学生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十二年人生。
          高考体作文有什么作用?
          我们都知道,教育需要让学生能够适应、融入乃至改造社会。如果说改造社会一个过高的要求,那么至少,我们的学生在学了十几年的作文以后,应该能够初步应付现实社会的写作要求了吧?
          于是我们不妨看看,在真实的社会当中,什么样的文章才是真正有用的?
          1、论文类
          论文,即议论文,又可说是观点和证据类文章,毫无疑问是真实社会中写作的一个主流形式。不论是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论文,还是某个产业的投资分析报告,或者营销部门的客户心理分析,以及公司管理者的企业年度总结,都会应用到议论文,或者议论文的某种变体形式。
          而议论文的核心,就在于分析和思考。议论文的最简洁结构,就是“观点+证据”结构。你先要提出某个观点——也就是你的想法,然后通过事例、数据或者逻辑来证明它。这种文章,完全不需要你去大段的排比,而需要你的理解、分析、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对于这类的文章,文辞华丽是次要乃至根本无用的,重点在于思考能力。虽然高考体作文也有议论文的写作,然而由于重心在于辞藻与形式上,思想便流于浅薄混乱。更由此,学生在平日的学习中,老师在平日的教学中,根本就忽略了思考能力的培养。
          很显然,高考体作文完全不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2、故事类
          当代社会的第二个主流文章类型,就是故事类文章,也可以说是记叙文。小说、剧本、电影电视剧等,不论在经济产业发展还是文化影响力上,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东西,都可以归结为故事类文章。
          那么高考体作文的写法,能否支撑学生进行基础的故事类写作?
          同样很难!因为故事类写作:
          第一强调真情实感,能够打动读者观众;
          第二强调善于抓细节,从细节处体现生活、体现独特的思想;
          第三强调灵活多变的写作形式,比如《冰与火之歌》的多主线平行复杂进程,或者《盗梦空间》的多层迭代写法;
          第四强调把控观众心理,不论是写作题材选择还是故事情节设定等,都要有对人的心理、喜好的深厚理解。
          很明显,高考题作文,完全不能支撑学生进行故事型写作。因为它鼓励做作情感而非真实情感;鼓励“主题升华”、家国情怀、价值观的政治正确和从众思想,而非独特思想;鼓励提前准备名人事例模板进行套作,而非灵活多变的写作形式。至于把控和体悟观众的心理,本质是一种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想法的能力,就更超出高考体的功效之外了。
          3、演讲、谈判类
          谈判、演讲是另一个主流的写作类型。这种类型引用场合很多,大到美国总统竞选公开演讲,跨国企业合作的谈判;小到工作岗位上发起一个讨论,让领导接受你的观点,或者想要说服一个客户购买你的产品,都属于演讲、谈判类。
          而演讲、谈判类文章或者口头表达,其本质是论文和故事类的文章的高难度综合使用。当你演讲和谈判时,要么条理清晰、思想深刻、证据充实的说服别人;要么一个故事娓娓道来,以强烈的代入感、共情来打动别人。
          很显然,高考体作文训练更没有能力让学生掌握这种复杂能力。
          所以,非常悲剧的,当学生们进入大学或者社会后,他们会突然发现,尽管受过多年教育,勤奋学习写作十几年,但是他们根本就不会写文章!
          如果他们没有被这样的沮丧直接打倒,同时又幸运的遇上了懂行的、负责任的大学和老师,或许能够重新开始,从零开始学习写文章,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严谨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如何使用复杂多变的写作形式和技巧,如何用细节、生活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基本上,他们到了大学才开始学习如何说人话!
          另一些学生,即便到了大学都无法觉醒,因为大部分大学也不过是个象牙塔,离社会尚有距离,真实的社会要求并没有传导给学生们。等到大学毕业,进入了工作以后,领导们的要求布置下去——给我写个商品文案;给我准备个演讲稿;给我写个融资计划书——这些学生立刻就懵了。当他们写的东西被领导痛批一顿以后,才意识到,原来文章不是这么写。
          作文究竟该怎么教、怎么学?
          作文究竟该怎么教、怎么学?我们不妨看看几个案例。
          一位华人将10岁的孩子带到美国去上学,美国的小学老师给全班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请每个同学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自己的祖先生活的国家。于是,这个10岁的孩子写文章的题目是《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是一个中国国内的作文教学,连碰都不会碰的题目。
          那么这篇文章怎么写,即这次作文教学的流程是怎样的呢?老师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扒图书馆,上网搜索材料等,在大量的基础资料中构建自己的观点。一篇作文的练习时间不是60分钟,而是整整一个星期。最后,这名10岁的华裔孩子写出了一篇20页的作文,并且严谨的论文写作方式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
          以同样的方式,这位华裔学生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写了你怎么看人类文化,你如何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题目。
          很明显,这就是上面第三部分提到的,当今社会中能够实际使用的第一种重要文体——议论文的练习。可以看到,议论文的练习,其核心不是字词技巧,而是思考过程的训练。也就是说,要写好一篇作文,功夫应该在作文之外——正如这位小学生所体现出来的,功夫在于他扒图书馆、搜索材料、构建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而非写作技法上。
          请注意,这是美国部分小学生的写作教学方式。中国的高中生有过这样的练习吗?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的学生就是笨、肤浅,而是说,我们的教育在往哪个方向引导,学生就会往哪个方向走。
          我曾经教过一个10岁的小女孩写作文——当然是中国的孩子。一开始,她的作文就是典型的高考体作文的小学版,堆砌文字,逻辑混乱。而且由于接受高考体训练的方式不够久,她经常连400字的字数都凑不够——毕竟要写出大段的排比、对仗是有难度的。
          我对她的作文教学很简单。对于一个题目——《我应该如何对待乞丐》,我先让她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乞丐的资料,和她讨论了乞丐乞讨的几种原因、乞丐的类型,并引导她思考分析如何对待特定类型的乞丐。
          接着,我教给她最简单的“金字塔写作结构”——一种严谨的论文写作方式。当她理解了这个话题,有了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并初步掌握了金字塔写作结构以后,自动就写出了一篇超过1000字、有理有据的议论文。她当时只有10岁,小学四年级,但是这篇作文的水平却超越了大部分中学生。
          可见,真正的作文并没有那么难,中国的学生也当然并不笨。
          在整个过程中,搜索材料、分析、思考等流程占据了最大量的时间——2天,而具体的写作只花去了区区1个小时而已。这就是古人说的“功夫在诗外”。甚至于,在一开始,我就根本没把这节课当做作文课来上,而是一门分析和思考的课程,写作只是这门课的副产品,最终却取得了比传统作文课更好的效果。
          在另一个例子里,我教授一个初中的孩子如何写出情节复杂的小说,这次作文教学持续了一个学期之久。我先让他选择几本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深度阅读,然后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教他怎么分析小说的构架和情节主线变化上——这就是培养他的观察、抽象、概括、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当他初步掌握了这些能力以后,不需要任何的词汇堆积、感情做作,就自然的写了一篇不错的中篇小说,并且得意地使用了三条情节主线齐头并进的复杂写作手法。
          归根结底,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中学生)的写作训练,核心在于思考,在于抽象、概括、分析、理解。虽然小学的初期确实需要一些字词句段、叙述方式的基本功积累,但也决不能衍生成为无病呻吟、情感泛滥、逻辑混乱的高考体文章写法。
          这种无用的写法不仅占用了孩子们大量时间、精力,还在长年累月的浸染当中,扰乱了学生的思考,让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正常写作的能力。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重大失误。
          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自行领悟到这一点,自行纠正过来。因为懵懂的学生很容易被华丽的辞藻所吸引迷惑,认为这就是作文应该成为的样子。那些华丽的辞藻、气势磅礴的排比,犹如甜蜜的糖果一般,让孩子无法独立意识到它其实是有毒的。
          正如家长必须给孩子把关,隔离掉大量美味而不健康的垃圾食品一样,作文教学的纠错与重建,也必须是老师和学校带头发起的。甚至于,它需要整个教育界来一场从上至下的彻底反省。
          我不知道这样的改革会有多远,但我知道,当其他所有人还在谬误中缓慢等待的时候,最早开始正确写作方法练习的孩子,将会在迷惘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式的优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11-19 04:16 , Processed in 0.072768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