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6|回复: 0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观点不同型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7-11-29 20: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鉴赏在高考阅读中占了很大比例,但其实这类型的题目在答题中也是有一些固定套路的。北京文都中小学小编特意参考了往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目,整理了一些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分享给大家,希望同学们在这一部分把握住不丢分。先前已经发送过几篇其他类型题目的答题技巧,今天我们来看下观点不同型的题目该如何答题。
    1、提问方式
    (1)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2)有人热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不好,你认为呢?
    2、解答分析
    解答这类题,思考的方向主要是手法、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首先,要确定一种观点,然后依据原诗词的内容分析找到关键的几点理由,分条作答。
    3、答题示例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塌,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问:“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因为该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仿佛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为映衬。“引愁心” 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也可以)
    4、巩固练习
    渔翁
    柳宗元
    渔翁也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逢。
    问: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
    答:同意,删去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以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 ”,而且“奇趣更显”。
    或答: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香,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 。删去后影响了孤独之情的表达。
   
    文有道,都成才! 文都中小 学 邀请您加入:
    2018全国高考群: 656237430
    2018北京中考交流群: 655694073
    2018北京小升初交流群 :438738892
    点击QQ号 直接进群! 学习,我们是认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9 13:41 , Processed in 0.0609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