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72|回复: 0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7-12-27 23: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距离北京2018年高考162天的日子,在此,北京文都中小学赵老师特意分享一份高考语文答题技巧给大家,讲一讲文言文翻译,毕竟文言文翻译是高考语文必考题型,共10分,也是拉分“大户”。此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古代文化常识等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多诵读文言文,培养文言语感,注意梳理文言知识。当然,谙熟文言文翻译的一些技巧,才能又快又好地解答文言文翻译题。现具体讲解怎样翻译才能得10分。
    一、要明确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忠于原文,准确通顺
    文言文翻译有三大标准,即“信、达、雅”。
    所谓“信”,指译文要忠于原文,准确无误,如实传达原文的意思,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所谓“达”,指译文应通顺、晓畅,没有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所谓“雅”,指译文不仅要准确、通顺,更要生动形象、优美自然,能完美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对于高中生而言,能达到“信”足矣,若能做到“达”,则是锦上添花。
    二、要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即要求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直译为主”,即要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直接翻译,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
    “意译为辅”,即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来重新调整语序,使句意更通顺、流畅。
    如翻译《烛之武退秦师》中“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如何做到字字落实,语意通顺呢?臣——我;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臣之壮也”成为整个句子的状语成分;壮——正值壮年或壮年(的时候);犹——还;今——现在;老矣——老了;无能——不能;为——做什么或干什么;也已——了。由此可译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还不如一般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三、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步骤:把握大意——逐一切分——翻译全句
    首先,须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对文中讲述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或者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要心中有数,即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理解待翻译的语句,这就是命题者在原文中给待翻译的句子画线的初衷——让考生在原文中快速找到该句,结合上下文正确把握语句的含意。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文言语句,这样容易望文生义。
    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语境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其次,翻译句子时,应先将文言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用“留、删、换”的方法依次加以解释,再用“调、补、变”的方法将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如若遇到疑难词或句,可暂时缓一缓,等译完上下文,再整体上进行合理推敲。这一步骤中,一定要学会圈定关键词,就是阅卷时所谓得分点,比如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以及古今异义词等,必须保证这些得分点准确无误。
    最后,译完全句,还须通读一遍,仔细检查重要语法现象及得分点是否已体现出来,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语病等,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然后认真誊写即可。
    四、要学会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删、换、调、补、变
    “留”,即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国名、人名、地名、官职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中,帝王纪年、人名、地名和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另外,还应注意,译文要保留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删”,即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六国论》中“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中的“夫”,是发语词,不译;
    再如《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也”,是表句中停顿的语助词,不译。
    “换”,即替换。一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结合语境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目”换成“眼睛”,把“首”换成“头”,等等。二是把文言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等等。
    如《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传道受业解惑”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
    “调”,即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句,应译为“寻找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补”,即增补。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句子更顺畅,意思更准确。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变”,即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这里运用铺陈排比,如果直译就不妥,可变通译为:(秦孝公)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以上六种方法不是孤立的,在翻译时要综合运用。
    总之,要快速、准确地翻译文言语句,其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考试时,我们只要铭记翻译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运用行之有效的技巧,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就是北京文都中小学赵老师今天分享给大家的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对同学们有一些帮助。最后,提前祝各位考生在北京2018年高考中可以取得好成绩,金榜题名!
   
    文有道,都成才! 文都中小学 邀请您加入:
    2018艺考文化课交流群:148559519
    2018全国高考群:656237430
    2018北京中考交流群:655694073
    2018北京小升初交流群:438738892
    点击QQ号 直接进群!学习,我们是认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4-6-26 11:53 , Processed in 0.06792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