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0|回复: 0

高考生物复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生物?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6-27 12: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物作为高考科目在北京停考了多年后,终于在2002年“3+X”高考改革方案中得以恢复。使广大生物教师感到兴奋,但是同时又必须面对另一个问题:广大生物教师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第一次进行“3+X”考试,资料、信息和经验都很不足;学生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大多数学生不重视生物学科,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都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学生抓好他们偏重的语数外物理和化学复习的同时,搞好生物学科的复习。作为高三生物教师,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也取得较好的效果。以下是进行高考生物复习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1.以理综考试说明为本,认真研究近两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1.1认真领会理综考试说明中的能力要求,把握复习的大方向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生物教学一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以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正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流。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知识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进程中,高考的内容和形式出现了变化:将物理、化学、生物纳入“理科综合测试”,着重考查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往的学科性高考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基础性、典型性和单一性呈现出来。“综合科目”强调了知识间的综合性,这种综合不仅包括学科内的综合还包括学科间的综合。因此,加强对综合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学科内的综合是复习教学的重点。
  1.2认真研究近两年的理综生物试题,体会高考的命题原则,把握复习的深度与难度
  把握复习的深度:生物学科是高考“3+X(理科综合)”的组成部分之一。命题特点与以往不同,试题以从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试题将避免纯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阐述、评价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在命题上“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反对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以及简单再现,提倡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以及对社会、生活、科技发展方面热点问题的关注;它意味着试题要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的题目,将更多的通过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或让学生用所学的基本知识来解决问题,或通过提供的知识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所以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本,没有必要追求超出课本以外的知识点。
  把握复习的难度:教育测量理论认为,对试题难度水平的确定取决于考试的目的。如果考试的目的是用于选拔和录用人材,就应该努力使试卷的难度值接近录取率。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年年递增,录取率不断提高,这就必然要求适当降低试题的难度。另外,综合能力测试在我国仍是一种新生事物,正处在试点和推广阶段。从支持和鼓励高考改革的角度出发,试题也不宜过难,应定位在中等水平左右。那么对于在高考命题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的题型、新的角度、新的背景,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特别是知识迁移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这一问题应如何对待?为此的对策只有在复习中重视知识结构,着意各知识间的关联点,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出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当前生物科技热点,抓住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中着眼于偏难题的训练,只能是浪费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2.全面夯实各章节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综合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没有知识能力就失去了依附,也就没有能力可言,能力之大厦必须建构在基本知识这块牢固的基石上。任何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复习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科基本知识的复习,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应采取以下方法:
  2.1突出主干知识:复习时要抓各章节主干知识的复习,避免纠缠于细枝末节性的零碎知识,避免把知识挖得过深过难。“综合科目”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内容涉及理化生三门,其中生物占60分左右,加之生物只考必修内容,其知识量比理化要少得多,因此试题中有关生物的内容不会很多,这就决定了考试涉及的知识只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为主,在复习时完全不必面面俱到。
  2.2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时着眼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要通过复习巩固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人们在认识和能力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个体认知结构的差异,学生头脑中没有知识结构,只有零碎的知识就无从顺利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建立知识网络,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对高中生物内容有系统的认识,通过这种复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拓宽了思路。另外,对基本知识的加工、联系、归纳和建构知识网等过程,本身也会使能力得以训练和提高。
  2.3利用图表的比较功能,准确、深刻理解相关知识:将并列概念、对立概念、近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分析比较,既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征或不同点,又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相同点,就能对概念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记忆得更加牢固、清晰。
  例如:对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可设计成以下形式来加深理解
  项目
  染色体组数
  单倍体的来源及其中的染色体组数
  二倍体
  2个
  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1个
  多倍体
  3个或是个以上
  由多倍体的配子发育成多倍体染色组数的一半
  2个二倍体配子直接发育成单倍体
  染色体组
  3个以上多倍体配子直接发育成单倍体
  又如:“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表”
  通过比较,使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变得一清二楚,从而认识了要点和本质,
  2.4回顾反思,加强巩固: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将原先做过的试卷及练习题整理出来,看看自己试题练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进一步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
  3.能力训练要有方,加强基础,循序渐进是关键
  在“3+X”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评价目标提出以下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加强对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复习教学的重点。学生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加以训练,题海战术是难以凑效的。
  3.1巧设专题,引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能力的最佳选择
  高考试题突出“新颖性”,主要体现在题目的编制和创意上,具体表现在新情境、新角度、新信息、新图表类题目的增加上;其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对能力和方法的要求上,而不是对知识的深度上。这使以往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含义进一步得到深化和拓展。这里的“理”不仅是指知识(主要是结构性知识),更是指思维方法和能力。这些方法和能力都应渗透在我们平时教学过程中,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此,教师可确定某一专题或核心内容,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合理归纳、分类和概括;选编一些典型性的习题,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深思,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综合多方面的材料,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复习植物新陈代谢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四种生理与实际的结合点,并分析这四种生理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试题进行分析。以下是简要过程和内容:
  (1)首先让学生分析总结出以下关系、并联系实际:
  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表现出生长现象
  主要是CO2原料
  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温度、呼吸底物、O2温度、水、O2浓度、CO2浓度等
  光照强度、CO2浓度、H2O
  水、矿质元素等H2O原料N、P、Mg等ATPN、P等
  影响水分代谢的主要
  外界因素:土壤溶液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影响矿质代谢的主要
  浓度等促进矿质元素的运输外界因素:O2浓度(土壤通气状况)、温度等
  (2)例举高考典型试题让学生分析作答,从中找出规律,学会怎样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以上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而且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方面的问题。在复习中切忌进行机械性的重复训练,那种把学生当作训练的机器,试图通过大运动量的训练,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水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面对新的高考必将是事倍功半的。
  3.2师生共同研究题型变换,对学生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每一年新的高考试题,我们总会看到不少题目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试题可以经过变形、分解、重组和综合。变形主要是指部分变换试题情境;重组可以是因果关系的倒置,或者与试题情境交叉;分解则是大知识点下的小知识点的再分类;综合则是跨章节,甚至是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的融汇、串联。例如,染色体这一知识点就可以在细胞分裂、受精作用、生殖方式、遗传规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变异类型、多倍体等多个知识点中串联并重组、变形出许多试题。所以,教师在备考指导工作中必须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和分解、综合,举一反三,注意命题立意的高层次性,命题材料的多元化,命题思维的独创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复习练习中获益良多,而不应让学生沉溺于无穷无尽的题海之中。
  例如:[题目]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A.喷洒N肥B.提高CO2的浓度C.喷洒P肥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答案]D
  这是一道应用型试题。解这道题时,离不开对“生长素及类似物的作用”这一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答案就在教材的有关叙述中:无子番茄的培育方法。即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可得到无子果实。只是此题通过设置“温室栽培”、“花粉发育不良”、“补救方法”等新情境,而使题目变得“新”、“活”。
  对新情境类题的作答,只要把握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做起来就不会有太大困难。对此,我们应该受到如下的启发: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的教学。
  4.注重应用,把握热点
  高考是以选拔人才为主要职能的,但又要建立在中学教学的基础上。要选拔真正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考生在灵活应用知识方面的考查比重。这点实际上要求新一轮的高考生物试题,是对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所形成的生物试题的风格和特色如何继承和发扬的问题。即将使用的面向21世纪的高中生物新教材,经过修改,都加大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考查的内容。因此,强调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强调考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许应该成为新一轮高考生物试题应继续保持的特点。强调运用,怎样将死的知识考活,这也是对所有高考科目的试题提出的要求,也是高考生物试题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
  对于困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些热点问题,诸如当前旱涝灾害及洪水灾害的生物成因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解决途径,人口、农业、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都可在试题中反映出来,突出生物学在信息、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把握全球重大的自然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在试题中得以体现,历来是生物高考命题的一项原则。这样的试题既突出了生物学科的实用价值,又强调了它的杜会功能以及它在所有国民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中学生物教学的正确导向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从更高层次来看,对巩固生物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有现实和深远的巨大的示范效应。例如用生殖、遗传的知识,可以回答有关克隆羊-多利诞生的过程和原理。掌握了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碱基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回答有关"人类基因组"的一些问题。又如有关环保问题,要求学生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检测,如何治理等,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的实例。
  5.认真研究实验问题,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思路,这样遇到具体的实验题型才能临阵不乱。如:要明确实验的主要8个步骤:目的、原理、对象、条件、步骤、对照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所涉及的考点:主要分三大方面
  (1)按认知层次(2)按实验过程来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原理和所要验证的生物学事实,设计实验步骤等)(3)按生物实验对象的结构层次和知识范围等。
  6.帮助学生总结答题技巧
  首先从大量题目信息中,捕捉相关的学科信息,归纳成学科中的问题,再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并联、迁移、转换、分析、综合等方法加以解决。
  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怎样才能排除无效信息的干扰,迅速切中题目要害呢?
  第一抓住关键词句,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第二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例如换一种方式表述条件、将图表转换成文字、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隐藏的条件浮出来,从而明确问题的指向。
  灵活解题。解题就是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与学科知识挂上钩,进行重组和整合,通过一系列思维活动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做到以下几点:
  准确进行知识挂钩:考题设置的情境真实地模拟现实,不像书本知识高度理想化、模式化,有些情境甚至是学生前所未闻的,但总可以从课本上找出知识依据。例如2000年三省高考理科综合中“验证钙离子在血液凝固中的作用”的实验题,并不能与教材中某个具体实验对号,它所考查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实验步骤是否具可操作性,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能否有效控制实验变量、排除干扰实验的因素等。
  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要使用对比、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防止思维僵化。
  全国生物高考,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有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和探索、适应的过程。总之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是俱进,为生物学教育的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4 16:54 , Processed in 0.06886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