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73|回复: 0

高一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2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1 16: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一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2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题人:范昌春    审核人:郭粉桂)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父系家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
  4.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的朝代是
  A.西周        B.夏朝         C.秦朝         D.秦国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守县令的产生方式是
  A.皇帝任命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世代相袭
  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高度发展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设郡县制
  7."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8.省级地方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
  A.郡县制的建立                B.郡国并行制的建立
  C.三省六部制的实行            D.行中书省的设置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10.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诗人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1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2.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抗日战争
  13.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号"向日舰"吉野号"撞去,全舰官兵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
  A、丁汝昌      B、刘步蟾         C、邓世昌        D、林永升
  14.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其中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端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16.抗战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大捷     C. 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17.抗战期间,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      B、 中共七大   C、遵义会义    D、洛川会议
  18.抗战期间,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是在我国哪一地区进行的
  A.东北 B.华北  C.西北    D.华南
  19.长达六周的南京大屠杀,日军区杀害中国手没寸铁的中国军民共
  A.10万人 B.20万人   C.30万人   D.50万人
  20.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意义包括
  ①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22.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
  A.洪秀全   B.洪仁玕   C.孙中山    D.蒋介石
  23.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
  A.湘军的进攻 B.天京事变 C.北伐的失利 D.外国的助剿
  24.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
  A.洪秀全   B.黄兴   C.孙中山    D.毛泽东
  25.太平天国同清政府形成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攻克武汉三镇    D.定都南京
  26.《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A.都反映农民阶级的经济愿望   B.都主张发展工矿、交通、邮政等事业
  C.都是太平天国的指导性文件    D.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7.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 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的抗战
  2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9.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对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30.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二、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题共10分)
  3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32.元朝政府加强对全国有效统治,台湾属于宣政院辖区。
  33.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4.《资政新篇》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根本无法实现。
  35.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纸
  (选择题部分请填涂在答题卡上)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共30分)
  36、材料一:《史记》卷五七《周勃世家》:周亚夫为丞相,窦太后欲封王信为侯,景帝犹疑不决说:"请得与丞相议之"。《史记》卷一百七《武安侯列传》:田蚡于武帝时为丞相,"入奏坐语移日,所言皆听"。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秦朝丞相的职能是什么?从材料一可知丞相的政治地位怎样?(2分)
  (2)唐太宗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如何?他又是怎样做的?(2分)
  (3)根据材料三划线部分推知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帝"指的是谁?(3分)
  (4)从三段材料中皇帝对宰相(丞相)态度的变化,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3分)
  37.阅读下列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材料二: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
  材料三: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三十四条 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条 临时大总统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署之。
  材料四: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引自 zhhmglsyf.htm (7.86 KB, 下载次数: 2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7:13 , Processed in 0.067402 second(s), 16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