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新课标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题3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8分)
1、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宋朝时出现的利用水力推动的灌溉工具是
A、翻车 B、筒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2、"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次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表现的特点是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3、(解放前)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有
①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②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 ③男耕女织 ④重视兴修水利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在冶铜、冶铁﹑制瓷等诸多行业中,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下列所示行业及其出现时期连接有误的是
A、冶铜--原始社会晚期 B、冶铁--西周晚期
C、制瓷--商朝 D、丝绸--西周
6、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绸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B、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C、加强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管辖 D、向西欧国家传授制瓷工艺
7、明代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 D、手工业技术水平空间提高
8、某同学以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为研究对象,以下哪一内容可以为其研究提供素材
A、水排 B、灌钢法 C、珐琅彩 D、花楼机
9、下面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
(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1)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
10、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的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有
①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②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③南北朝的灌钢法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典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状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12、古代中国的瓷器享誉世界,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输出国外 B、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C、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D、明代开始烧制出青花瓷器
13、西汉流行着"刺锈文不如倚市门"的说法,这说明
A、丝织业已经衰退 B、商业的不断繁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14、唐朝地市固定的交易场所--"柜坊"的职能是
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
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
15、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B、从各地搜罗地主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D、他的商业活动受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16、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得到发展,这是因为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17、下列各项有利于隋唐时期商品流通的是
A、长城 B、大运河 C、十三行 D、票号
18、以下情况在南宋的临安不可能遇到的是
A、与朋友在夜市游玩,看到一件喜爱的商品
B、身上的铜币不够,朋友掏出纸币代付
C、拿着纸币到附近的票号换铜币
D、到夜市购买商品并和朋友去"瓦子"(娱乐场所)看说书表演
19、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商人受到歧视 D、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20、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与居住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③又叫"草市"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明清时期,所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刚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江南……新安,江北……山右"所指的当时的两个商人群体是( )
①宁绍商人 ②徽商 ③晋商 ④闽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唐后期,扬州超过长安、洛阳,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最主要原因是
A、安史之乱使长安、洛阳满目荒凉 B、扬州成为南北交通要冲
C、扬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D、经济重心南移
23、《诗经》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反映了什么土地制度
A、土地私有制 B、井田制 C、均田制 D、"海禁"制
24、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
A、确定土地所有权 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
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 D、限制土地兼并
25、清顺治十八年(1662年),清廷强迫云台山、高公岛、东西连岛等地居民内迁,规定"片帆不许入海"。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A、工商皆本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
26、对明清时期闭关政策共同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7、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次提出:"取消农业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开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2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在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2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30、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31、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看来,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是
A、重农抑商 B、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D、商品经济的繁荣
32、"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 C、铁器 D、青铜器
33、最近,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
①青瓷 ②白瓷 ③彩瓷 ④青花瓷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34、如果你生活在唐代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
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 B、在瓷器店看到的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C、一些贵族官僚到柜坊储存金银财物 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35、史载:(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反映了
A、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 B、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
C、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 D、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商业
36、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私田"即私有土地,是劳动者的私有土地
D、"公田"由众人集体耕种
37、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介绍航海技术
C、提出了地圆学说 D、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38、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及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地方一看,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文中的"他"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39、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葡萄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40、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A、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42、在早期殖民扩张中,一度侵占中国台湾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葡萄牙
43、下列关于西欧早期殖民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C、主要手段是向殖民地推销商品
D、给殖民地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44、17、18世纪的殖民扩张活动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主要作用是
A、抢占了广大海外市场 B、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削弱封建贵族势力 D、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5、关于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手段都是赤裸裸的抢劫 ③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全面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46、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中最重要又最直接的因素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 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C、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 D、手工劳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47、"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外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48、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支持圈地运动 B、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
C、不断挑起争霸战争 D、自然科学理论成就大
49、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准确含义是
A、进一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资产阶级政党政治也因此形成
C、工厂成为工业化生产的最主要组织形式
D、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50、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英国工厂制度的确立 D、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51、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靠从英国引进技术进行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
52、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表现在
①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②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
③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
④欧美列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3、工业革命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对世界历史影响最深的是
A、创造了空前的财富 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D、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54、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的主要是
A、世界市场的出现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C、大量资本的积累 D、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55、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绩是
A、电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成为新的动力机
C、化学领域新材料的层出不穷 D、炼钢技术的突飞猛进
56、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垄断组织最先出现于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
C、垄断的出现是种不公平的现象,是历史的倒退
D、垄断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
57、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的因素有
①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②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③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 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8、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B、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59、19、20世纪之交,"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这段话的正确含义是
A、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C、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60、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进入近代以后,导致"耕"与"织"分离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洋布大量输入 D、洋务运动的影响
61、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察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A、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新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有限的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62、如果要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我们应该探究
①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清朝的洋务运动
③中国的抗日战争 ④国共的十年对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3、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心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64、洋务运动失败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更须学习其制度
C、政治体制必须适应经济变化 D、学习外国不能使中国富强
6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主要是指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没有政权的支持
66、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直接原因是
A、迫于列强压力 B、决定实业救国
C、洋务运动的推动 D、解决财政危机
67、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日本的野蛮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8、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 简述: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制约?(8分)
2. 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2分)
3. 简述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1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