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16|回复: 0

09年武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1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9年武汉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选出的答案填在机读卡内。)
  1. 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
  ①维护清朝律令   ②严厉禁绝鸦片走私   ③鼓励正常贸易   ④注意区别对待外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 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在台湾岛抗击英国侵略军的主要地点是(    )
  A.台湾    B.淡水    C.大甲溪   D.鸡笼
  3.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到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去种地或开矿的行为非常正常。但2009年4月13日,"德国之声"却将中国的此类做法污称为"新殖民主义"。为此中国专家表示,西方才是殖民主义的始作俑者,请问西方列强最早在中国推行此类真正的殖民主义始于(    )
  A.1842年         B.1843年          C.1844年         D.1898年
  4. 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农业的发展趋势是(    )
  ①农业生产殖民地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②农业生产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现象严重   ④中国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垄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 我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地区被外国侵略者割占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道光帝   B.同治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6. 洪秀全宣称:"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均贫富思想       B.平等思想
  C.平分土地思想       D.反对封建和压迫思想
  7. 太平天国对所占领地区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实际影响是(    )
  A.部分农民得到了土地或减轻了地租  B.基本上实行了耕者有其田
  C.没有触动旧的地主土地所有制   D.实行了土地和产品的平均分配
  8. 英法放弃"中立",同清政府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太平军实力已经被严重削弱
  C.太平天国决定进攻上海
  D.尽心和议的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
  9. 太平天国具有近代民主革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A.领导力量   B.斗争对象   C.奋斗目标   D.指导思想
  10.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是(    )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1.1839年7月,英国一水手在九龙打死一中国村民,英人义律自行组织法庭,包庇凶犯并称是按照英国司法之精神行事,林则徐援引了一部书籍,揭穿了义律的谎言。这本书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大清律例》  D.《各国律例》
  12.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启下"的具体表现是指(    )
  ①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建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创办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B.没有从根本上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相反却过分依赖西方列强
  C.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的生产关系适应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软弱的洋务派对封建顽固势力作出妥协
  14.从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其主要特点是(    )
  A.通过手工工场长期的资本与技术积累发展到近代机器工业
  B.从无到有移植西方近代生产方式
  C.近代企业的投资者多为官僚、地主和商人
  D.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西方近代科技而发展起来的
  15.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主要是由于它(    )
  A.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B.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C.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剥削广大的人民大众
  16.对近代史上列强侵华史实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列强在华侵略势力因自身发展的不平衡而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
  B.列强在侵华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其决定因素是彼此利益的得与失
  C.列强的侵华是阻碍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D.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均忙于欧战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7.下列有关甲午战争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动甲午战争是日本执行其既定《国策基准》的一个重要步骤
  B.甲午战争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一次邪恶展示
  C.战争的结局矛盾地影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战后在中国生产的英国货物运往中国内地享有财政税收方面的特殊侵略权益
  18.19世纪晚期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
  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
  C.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和立宪派
  19.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是指(   )
  ①要求政治改革           ②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④由理论到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20.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晚清(百日维新)政治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既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B.缺乏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C.既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又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D.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但不具有制度创新能力
  21.历史上美国曾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给中国(清政府),这次赔款是因下列哪次战争所引起的(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北伐战争
  22.肯定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的主要依据是(     )
  A.他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B.他最先领导和组织了推翻清朝的武装起义
  C.他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他的早期革命活动最先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要求
  2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因为中国革命开始有了(    )
  ①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②一个全国性的统一革命政党
  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        ④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②    B.②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4.孙中山认为"英雄革命"将使中国陷入"四分五裂"和被列强瓜分而亡国。为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5.下列关于武昌起义前后新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湖北新军是直接隶属于革命派的武装力量
  B.起义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湖北新军参加了革命团体
  C.部分湖北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
  D.是清政府组建的近代化陆军
  26.1912年1月前后的"南北议和"涉及到最主要的议题是(     )
  A.国家独立   B.国家富强   C.国家统一   D.国家振兴
  27.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沉重打击了反动统治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28.民国初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争取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采取的斗争方式有(     )
  ①举行双边谈判    ②采用政党政治    ③运用法律手段    ④进行武装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中国民主革命在民国初年出现重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0.下列有关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潮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迹
  B.它一开始就闪耀着反封建反侵略的智慧光芒
  C.它一开始就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迫切愿望
  D.中国近代思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31题16分,第32题24分,共40分。)
   

031443_4c5b6e7888be5.jpg

031443_4c5b6e7888be5.jpg

 

材料三   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



年产100吨
以上

年产10~99吨

年产1~9吨

年产1万吨以下

外商煤矿

100%

88.5%

41.5%

0

华商煤矿

0

11.5%

58.5%

100%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四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

江苏
(含上海)

直隶
(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今辽宁)

湖北

陕西





广西

甘肃

其他省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      特别快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弱点。(4分)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溺于西法者……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稣,是自扰也。……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然则如之何?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同文馆、招商局……电线铁路之设,皆用来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譬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覆压,岂可得哉!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拯救,……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当时对待"西法"存在哪些偏见?作者认为应怎样对待"西法"?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康、梁共同的主要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梁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6分)
  (4)他们的政治主张都未能真正实现,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6分)
  3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9 05:26 , Processed in 0.06867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