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9|回复: 0

高一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

[复制链接]

11万

主题

11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8765
发表于 2016-7-21 16: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一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840----1860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了两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据此回答1----4题。
  1.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的是   (       )
  A工业革命后英国加紧殖民扩张    B.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中国落后于英国                       D.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准英人一体均沾 ",为英国取得的权利不包括                                                                                     (        )
  A.协定关税                     B.军舰自由出入通商口岸
  C.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3.阅读表格,说明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       )
  年代       1844      1846   1848      1850
  英国输华商品货物总值(万英磅)     230.5     197.1   144.6       157.4
  A.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C.中国关税对本国经济的保护    D.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
  4.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他所说的"长技"在当时不可能包括
  A蒸汽机    B 火车    C 汽车     D 轮船                      (    )
  5.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国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6《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使中国丧失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能力的规定是  (    )
  A.五口通商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 领事裁判权           D.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7.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
  A.都迫使清政府签定了不平等条约    B.中国都战败
  C. 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D.战争都由英国发动
  8.清朝时,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员的百般刁难,他气愤的说:"清政府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插上外国旗帜才行吗?"请问这件事至少发生在哪一年之后?      (    )
  A.1842年    B. 1844年    C.1850年    D.1858年
  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了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D、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19世纪60、70年代,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中国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据此回答第10~17题。
  10.设想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投资经济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高科技产业 D.农业
  11.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B.国外企业投资者的援助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2.这时,你的行为代表着进步的历史潮流,这说明你         (    )
  A.为中国近代发展做出了贡献 B.登上了中国近代的政治舞台
  C.将成为领导潮流的民族英雄 D.清政府封建官僚的代言人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有 (   )
  ① 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② 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
  ③ 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④ 清朝政府重视,贸易政策优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C 其前身是封建官僚地主和商人 D 在工业革命后产生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  ",主要是指(      )
  A缺乏资本原始积累         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
  C  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D没有政权的支持
  16.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一个性质不同于其他项的企业来           (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C.贻来牟机器磨坊           D.天津机器制造局17.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A.列强的资本输出使中国的自然经进一步解体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爱国人士痛感危机深重和国力贫弱,提出"设厂自救 "的主张
  D.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刺激
  .19世纪八九十年代,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战后签订不平等条约。据此回答18-----23题
  18.下列哪项不是戊戌变法中颁布的措施                   (      )
  A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B实行征兵制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D 实行君主立宪
  19."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这幅对联所讽喻的事件是: (   )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三国干涉还辽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的下列特权,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③各国派兵保护东郊民巷使馆    ④"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21、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的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中法新约》 D、《马关条约》
  22、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  B、割取中国的领土面积更大
  C、开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3、"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了               (   )
  A、外国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
  C、外国侵略者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是             (      )
  A、甲午中是战争中国失败    B、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义和团运动失败
  25、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高峰的标志是                   (       )
  A、争当债主                      B、抢夺路矿和办厂权
  C、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D、认同并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1898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据此回答26---28题。
  26、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     )
  A、 郑观应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27、反映资产阶级维新派施政纲领的著作是                    (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变法通议》
  2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旅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之旅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其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弱于日本的原因     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29、对"扶清灭洋"口号的正确分析是                              (     )
  ①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已经有了科学认识
  ③"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④"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放弃了侵占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教训了侵略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年级历史答题卡
  班级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 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12分)阅读下列材料:计开天朝之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二误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许十八去救,到青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青州之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漳去湘潭,此时林绍漳在湘潭全军败尽。
  五误不应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将合朝文武将兵带去,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主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
  回答:1李秀成所列太平天国"十误",概括起来主要有哪三个方面?(3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2你认为造成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客观原因又是什么?(3分)
  32(1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____<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___郑观应<盛世危言> 自请回答:1李鸿章和郑观应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3(14分)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
  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
  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1对于当时中国出现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各持何种观点?
  2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B C B D C D B B C A A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C D A A C C B C D C C
  二 材料解析题(共40分)
  31(12分)(1---4条)战略上失误(1分)  (5-6)领导集团内讧(1分)
  (7-10)执政不力(1分) 领导集团内部分裂或内讧(2分)
  2农民阶级局限性(4分)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天平天国,敌强我弱(3分)
  32(14分) (1)相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2分)
  不同点: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不必改革,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3分)
  郑观应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改革中国政治制度。(3分)
  2) 郑观应批评洋务运动是中体西用(2分)。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
  因为只有改变封建制度,才能使国家富强(3分)
  33(14分)
  维新派认为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的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3分)
  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他们赶出中国。(3分)
  维新派的积极意义在于中国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2分)但不主张正面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2分)
  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2分)局限性在于它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0 11:40 , Processed in 0.051694 second(s), 14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