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稳而少变,整体偏易—点评2011广东高考语文卷古诗文阅读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广东卷的古诗文阅读延续课改后的出题路线,题型和内容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整体偏易。古文阅读的选材方面,广东卷依然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和保守路线,没有跟随这几年古文题材多变的大流,考查的还是人物故事:出自《清代名人轶事》一书的"罗提督"事迹。这点正与之前课堂上我对古文选材的分析和预测相合:考查人物故事,但很可能不是循规蹈矩的出自正史的人物传记,而是从其他诸如野史类杂书中出。而这篇古文的内容结构则是我之前总结的"多事多格型",即通过几个事件表现人物相应的几种品格。这样的行文脉络,学生需要做到的是在事件的转换中把握作者叙述的人物品格的变化。如果几种品格间没有联系(联系有两种:①前后不一,如07年郭生的谦虚和骄傲;②前后相承,如09年李迪的胆量非凡和有见地),就不用注意叙述时间。
  而诗歌方面,考查的是苏轼《减字木兰花》,难度较低。苏轼其人其事,学生一般比有所了解,对于他的诗歌风格,也相对熟悉,所以这样的题目一出来,至少在心理上,学生并不会太害怕。而考查的题目是情景关系题,这种题型我们在课堂也重点练过,尤其强调鉴赏一首诗第一步就是找出基本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时间又分大小,大时间为季节,小时间为一天中的具体时段,相应的确定方法有寻找特证词、特征意象等。苏轼此词,由"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如酥"、草色的似有似无等可以确定是初春时节的景象。第一道题的回答应该难度不大,第二道题,通过景去确定情,则需要同学结合苏轼的风格和景物的描写去双向确定。
  整体而言,这次广东卷的古诗文阅读既能彰显广东的出题特色,又有一定的水平,对平时基础扎实的学生有益,但差距不会拉得太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04:51 , Processed in 0.042444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