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回复: 0

2011年高考语文江西卷答案详解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D(A项中着装的着,读zhuó;B项中校对的校,读jiào;C项中鲜有所闻的鲜,读xiǎn)
  2.B(A项中的侯补应为候补;C项中的国萃应为国粹;C项中的亲睐应为青睐)
  3.A("投诚"指在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投降敌人。此处语境不合。"分别"指的是同一个主体,而"分头"指的是不同的主体,此处主体是同一个人,所以应用"分别",而不能用"分头"。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深负重望"一词,所以应用"深孚众望")
  4.D(A项中分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省略号不可以和等等连用;C项中引号内的句号和问号应互换位置)
  5.A(B项中"能否"两面,与后面不能搭配;C项应将后一个分句中的"日处理垃圾"和"平均"互换,属语序不当;D顶中的并列短语"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有包含关系,并列不当。)
  6.C("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这一说法有误。众所周知,宝玉厌恶科举。)
  评析:基础知识部分共6道题,其中前三道题都是基础题
  7.A(B项错在这种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应改为"在线性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C项"使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的,只有线性模式;D项文化时间比生物时间更广)
  8.B(基础之前的犹太人和波斯人已经持些种观点)
  9.D(钟表的旋转既表现线性,也表现循环)
  10.D(夺,应当理解为"使之改变")
  11.B(第一个"而"字表示顺接关系,而第二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
  12.C(根据名词、虚词的位置来定读比较准确,再辅之以句子的大意即可。从句子特点上来看,"也"字前是一个对比的句子,"也"字后面是一个例子。)
  13.
  (1). 因为(汲黯)多次直言极谏,不能留在朝廷(任职),调任东海太守。
  (2). 公卿以下(官员)都谦卑地侍奉卫青,唯独汲黯与他以对等礼仪相侍。
  (3).(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问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14.
  (1).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哀景衬哀情。
  (2).《孟子》或者"齐人有一妻一妾"。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两道题目都是对诗歌情景关系的考查,难度不大。典故的出处也较为简单,因为是教材所学文言文中的典故。)
  15.背诵(略)
  16.本题考作用,很明显,切入点应该是表达技巧。按照课堂上所讲过的内容,四分两点,行文结构和表现手法各一点。所以得出答案:(1).照应标题(或者渲染气氛)(2).反衬,表明主人公此时心情烦闷,处境凄凉。
  17.细节题。答案为:心动、紧张、惊恐、 慌乱、失望、轻松
  18不会据为己有。理由:(1)瓦萨卡的性格使然;(2)瓦萨卡善良,即使对妻子不满也会自责;(3)瓦萨卡正直,当看到一个姑娘摘伤者耳环时愤愤不平;(4)瓦萨卡良知尚存,事后认为自己对小包有所企图是"鬼迷心窍";(5)瓦萨卡能坚守道德底线,"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表明瓦萨卡即使有机会拾到小包也不会据为己有。
  会据为己有。理由:(1)瓦萨卡的性格及小说中的相关情境使然;(2)瓦萨卡贫病交加,急需钱解燃眉之急;(3)社会不公会导致心理失衡:家庭遭遇拆迁而致贫,不会读书的同学成了有钱人;(4)周围没人,为瓦萨卡摆脱窘境提供了难得的机遇;(5)当中年男人拾走小包之后瓦萨卡认为是"把他偷光了",表明瓦萨卡在心里已把小包据为己有。
  19.B、D
  20.分析:
  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首次出现微型作文试题,这一题整体偏易,因为:(1).画面本身非常简单。(2).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比较熟悉。(3).看图说话式的作文,写法比较固定。(4).命题的四个要求都很基础。
  难度不大,只要始终抓住我们在课堂上所讲的人称、虚实、描写三大出彩点,严格按照老师所讲的方法去写,应该可以得到不错的分数。
  21.审题:
  这篇作文的审题有一定难度。
  如果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意思上,审题就会出现困境。许多同学表示:"三乐"中的第二乐不好写,因为学生们尚处青少年时期,人生阅历不够,无法证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天地父母;"三乐"中的第三乐则不能写,因为学生们是受教育者,而不是教育者。这样,写作就仅仅集中到了第一乐--"亲情伦理"之乐上,很难出新出彩。
  只有深刻领会材料的内含,才能写出中学生的风采,写出时代的风尚。
  我个人认为,对于这则材料,考生写作的范围可以有如下几个:一、注重亲情伦理之乐;二、如何磨砺自己,使自己向着无愧于天地的完美人格发展;三、从学生的视角关注当今社会的教育问题。具体可以写的内容有:青少年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爱,兄弟间的和谐;诚信、正直、善良等基本的道德规范(例如药家鑫事件对你的启示);当今社会存在的教育问题(如北大、清华对教育资源的争夺;忽视对人生"三乐"的教育,而只注重知识的传递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3 09:23 , Processed in 0.05843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