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7|回复: 0

2011年河南高考作文评析:审题不难,切忌空泛

[复制链接]

6609

主题

6609

帖子

4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00
发表于 2016-7-22 1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今年的高考作文采取了材料作文的形式,但立意角度与范围已经被限定,可视为半开放式的命题作文。这道作文题初看起来像一道政治题,考生临场容易陷入大而无当的空泛联想之中。
  下面我们将题目逐层解析,提取出所给材料中的关键字和限定语:
  主题:中国的崛起(变化)
  背景:新世纪(“网络改变世界”的世纪)
  立意角度:“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切入点:“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陷阱:直接就宏观话题展开,无法具体深入
  基于以上的剖析,不论选取哪个立意角度,考生都应能够将题目规定的宏观命题化解为具体可感的小问题,从而体现出“我”这个视点的真实性与独特性。
  比如“国际影响”这个角度,考生可以从世界体育竞技场上具有强大号召力的中国面孔“姚明”、“刘翔”、“李娜”这些鲜活的例子入手;也可以从汉语对西方世界的反影响,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对外汉语等新兴专业的出现展开论述。又如“民生改善”这个角度,可以从今昔过年过节的对比入手,“年味淡了,因为平时如过年”,可以写“高速铁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等等;又如“城市新进程”这个角度,无论对城市考生还是农村考生,都是一个有话可说的话题。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每个人周围的世界都发生了切实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我们每天的生活。总之,考生不管选取哪个角度,都应切忌空泛的论述与套话,切忌将写作变成政治论述题。
  今年的这道作文题将“大世界”的变化与“我”联系起来,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从大处出发,小处着眼,强调真情实感的一贯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2 22:12 , Processed in 0.04009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